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多数星系中央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那里密度极高,质量能达到太阳的数十亿倍。而近日,科学家就发现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猛烈“狂风”中形成证据。研究者认为这一发现将帮助我们理解星系演化的过程。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甚大望远镜进行观测,揭示了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强烈喷流之中形成的过程。超大质量黑洞时常会抛射出大量物质,而这些物质组成了星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正>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活动,首先是吸积周围的物质。由于它们的引力巨大并蛰居于星系的中心,在它的周围物质密度极高,聚集着大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这个无敌者以不可抗拒的态势,贪婪地拖拽物质,掉入它的万劫不复的陷阱。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之所以发亮(从射电波直至γ射线的辐射),是因为物质在掉落黑洞之前,受到压缩和吸引时产生极高的温度发出的。天文学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在  相似文献   

3.
<正>在银河系和其他几乎每一个大星系的中心,都潜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些天体把数百万至数十亿个太阳的质量压缩到比太阳系还小的区域内,尽管还没有科学家能够解释,自然界是如何将这么多物质压缩到如此小的空间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超大质量黑洞伸出的无形"引力之手",以深刻而微妙的方式影响着周围星系的形成。如今,科学家希望通过研究这些幽灵般的黑洞的生长及行  相似文献   

4.
园文 《科学大观园》2011,(12):67-68
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超大质量黑洞的产生首先是吸积周围的物质。由于它们的引力无比巨大,因而以不可抗拒的态势将它周围密度极高的物质——恒星和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拖入它的万劫不复的陷阱。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之所以发亮(射电波直至γ射线的辐射),是因为向它们掉落的物质在进入之前受压缩和吸引作用,产生极高的温度发出的辐射。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6,(5):32-34
黑洞是个未解之谜,但也会有人对这个带有许多神秘色彩的黑洞提出疑问:如果人掉入黑洞后是会被立即撕成碎片,还是会安然无恙、毫发无损?没人能知道正确的答案。不过有科学家认为,也许掉入黑洞并不一定意味着死亡,命运或许会变得比想象中的更加神奇、怪异,因为在一个场景里已化为灰烬,而在另一个场景里却活得非常好。这是个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神奇理论吧?爱因斯坦曾说过重力会导致时空扭曲,当一颗超大质量恒星燃料  相似文献   

6.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引力波的作用可能曾经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从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踢了出来,在此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一亿次超新星爆发事件。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迄今所发现的,存在于星系核区之外的质量最大的黑洞,其质量超过10亿倍太阳质量。天文学家们怀疑这个庞然大物是在两个大型黑洞合并的时候被踢出星系核心的,而这个过程将会释放出能量巨大的引力波信号。  相似文献   

7.
正黑洞生长速度比蒸发速度更快吗?黑洞是已知宇宙中最大质量的单个天体,其质量是太阳质量的数百万倍,甚至数十亿倍,它们形成于超质量恒星及其残骸物质崩溃过程。任何跨越黑洞事件世界的物质将注定到达中央奇点,逐渐增大黑洞质量。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太空会被质量弯曲,同时,量子场理论告诉我们真空的自然运行属性,我们知道黑洞不会永远地保持稳定,而是逐渐衰变。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1,(2):71-72
美国物理学家表示,我们的宇宙就像是俄罗斯套娃的一部分,可能栖身于一个黑洞内,而这个黑洞本身又是一个更大宇宙的一部分。反过来,迄今在宇宙中发现的所有黑洞——从微小黑洞到超大质量黑洞——可能都是通向其他世界的通道。  相似文献   

9.
正借助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望远镜,天文学家们观测到在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似乎存在两个正相互绕转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两个黑洞就像一对舞者。随后天文学家们在利用"澳大利亚望远镜紧凑阵列"以及设在智利境内的南双子望远镜进行的后续观测中,又揭示了  相似文献   

10.
炎龙 《科学大观园》2012,(16):67-67
一个巨型气体云将于2013年撞向银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速度达到每小时804万公里。这是迄今为止人类观测到的最猛烈的太空撞击事件之一。实际上,这个气体云并不会真正与人马座A黑洞相撞,在距离黑洞386亿公里时(相当于光线36小时的穿行距离),这个气体云将被黑洞潮汐力撕裂。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学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史蒂芬·格里森在过去20年时间里,一直对人马座A黑洞进行观测。他还将继续进行观测。格里森表示:"迄今为止,只有两颗恒星与人马座A黑洞进行如此近距离接触,最后毫发无  相似文献   

11.
园文 《科学大观园》2011,(14):70-71
在大爆炸之后宇宙演化的最初10亿年里,一定发生了许多变化过程,并把影响遗留到我们今天所见的字宙结构。由不均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反映的密度起伏,如何最终凝聚成超大质量黑洞和星系,是正在深入地研究和热烈地争辩着的课题。这是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涉及宇宙学的基本内容。现在有证据表明,这两大类主要天体——超大质量黑洞和星系——具有同时代的历史,虽然我们已经指出,至少前者中的某一些早在其它事物之前存在。那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2.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2,(17):32-32
近日,天体物理学家们首次探测到一颗恒星在坠入超大质量黑洞之前最后发出的"死亡尖叫"。这个原本已经处于休眠状态的黑洞似乎已经复活。这个研究组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们领衔。他们使用在轨运行的日本"朱雀"X射线空间望远镜和欧洲空间局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回最新图片显示,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正在蚕食着一个星系。这个距离地球1.5亿光年星系名为“NGC 4696”。星系的中心区域在黑洞的作用下形成一种令人震撼的奇特形状。图片显示“NGC 4696”星系周围飘舞着许多美丽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是由尘埃和电离氢组成。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形态是由星系中心的黑洞造成的。这个黑洞正在阻止“NGC 4696”星系形成新的恒星,并慢慢蚕食着这个星系。翻腾的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与中型黑洞近距离接触可以使死去的恒星暂时得到复活。天文学家们通过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来探究,当一颗内部核聚变已停止的恒星尸体,如白矮星,经过一个中等质量黑洞(质量是太阳的1000到10000倍)附近时会发生些什么。研究人员确定,黑洞强大的引力可以极大地拉伸和扭曲白矮星原  相似文献   

15.
正十几年前,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来自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心跳"——X射线准周期振荡信号。十几年后,当天文学家再次有机会观测这个黑洞时,发现这个信号仍在持续。这项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金驰川主导,研究结果近日已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相似文献   

16.
<正>许多宇宙现象都能影响生命的存在,但有些影响会更明显一些,黑洞就是其中之一。宇宙中还没有其他天体可以如此高效地把物质转化成能量,也没有别的天体能像黑洞这样,使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速率运行数万光年。另外,黑洞还能诱捕附近的物质,它们是宇宙中具有终极竞争力的"食客"。而落向黑洞的物质不会悄无声息地匿去。物质会随着越来越接近视界(黑洞表面)以极高的速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4,(9):32-33
正科学家们观测到一个超高速转动的巨型黑洞,其惊人的转速速度几乎达到光速的一半,造成其周遭的时空剧烈扰动。大多数的星系,包括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的核心区域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此项研究中所涉及的黑洞位于61亿光年之外,其质量约为太阳的2亿倍,从而成为迄今被天文学家观测到其自转情况的距离最远的此类天体。有关这项研究的论文合著者,美国密歇根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2,(13):35-35
一个天文学家小组使用了来自欧洲空间局牛顿XMM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踪迹。该空间望远镜主要通过搜寻宇宙中X射线,并对其进行频谱分辨。科学家在调查结果中,探测到位于据地球4500万光年之外的NGC4151星系,其也被称为"西佛星系",意指宇  相似文献   

19.
借助位于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学家不久前发现了4个类星体齐聚的场景,这4个活跃的黑洞彼此距离非常接近.据介绍,这4个类星体位于遥远宇宙空间的一个超大质量结构中,环绕其周围的是一个巨大的由冷却密集气体组成的星云.由于这种现象出现的概率只有千万分之一,宇宙学家或许需要重新考虑类星体演化的模型,以及超大质量结构如何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宇航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及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共同开展的研究项目,揭开了一项天文学中长期以来困扰科学家们的谜团,那就是恒星质量的黑洞是如何产生其最高能级水平的辐射的。这项研究工作的参与者之一,来自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杰里米·施尼特曼表示"我们在研究中对位于黑洞边缘地带温度高达10亿摄氏度气体中的粒子运动,相互作用以及复杂的磁场状态进行了观测。黑洞是宇宙中最极端的物理环境。"通过计算机对黑洞吞噬气体的过程模拟,研究组发现他们可以重现一些活跃的黑洞发出的一些重要的X射线特征。当气体被黑洞吞噬时,首先这些气体会围绕黑洞高速转动,随后逐渐吸积,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气体物质盘,在这个物质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