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粒是垓核细胞内线状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DNA结构复合物,它具有保护染色体完整性和维持细胞复制的能力,从单细胞的有机体到高等的动植物端粒的结构和功能都很保守,人和脊柱动物细胞中端粒DNA序列都是(TTAGGG)n,采用合成的寡聚核苷酸模拟端粒DNA体系,测定其吸收荧光谱,从相双对荧光量子产率角度上预测端粒DNA的性质;并且推测细胞分裂缩短的端粒DNA碱基序列形成,寡聚核苷酸5′-TTAGGGTTAGGG相对荧光量子产率较低,激发能内转化效率较高,与端粒DNA碱基重复序列(TTAGGG)n相吻合,其结果表明端粒DNA具有较强的非辐射和内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高度重复序列DNA的分子克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政安 《科学通报》1989,34(23):1823-1823
有关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属于熊科(Ursidae)、浣熊科(Procyonidae)或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的分类争论已延续了120年之久。近年来,根据单链DNA杂交、同工酶遗传距离、免疫距离、染色体G带及蛋白双向电泳等方法分析的结果,建议将大熊猫归类为熊科动物大熊猫亚科。这些研究均依据“分子钟”假说。 在真核生物基因组高度重复序列DNA,尤其在限制性卫星DNA的研究中,已查明某些卫星DNA与生物进化有关,某些卫星DNA表现出某种属(Genus)专一性,而某些卫  相似文献   

3.
高沛永 《科学通报》1986,31(6):469-469
绝大多数环状染色体畸变是单着丝粒环(r),迄今人们在理化因子诱发畸变的研究中,一直认为它是不稳定的,常常将其和双着丝粒(dic)归为一类。作者先前在用FPG技术对受~(60)Co-γ线不同剂量照射的离体人血细胞遗传学效应研究中,曾观察到第二次分裂细胞r的发生率高于第一次分裂细胞,并提出了r可能是稳定性的假设。新近,Scheid也观察到了这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组成玉米异染色质纽的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以及45S rDNA对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Zea diploperennis Iltis Doebtey, DP)、玉米自交系F102及其远缘杂交后代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定位. 在DP中, 第1和4染色体的短臂以及第4和5染色体的长臂上的异染色质纽只有180-bp重复序列信号, 此外, 在第2和5染色体的短臂以及第2, 6, 7, 8和9染色体的长臂同时检测到180-bp重复序列和TR-1的信号. 在玉米自交系F102中, 180-bp重复序列信号出现在第7染色体短臂和第8染色体一个成员的长臂, TR-1信号是在第6染色体的随体上, 该玉米自交系中没有观察到双重复序列同时出现的现象. 两物种间, 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信号大小、数目和染色体分布存在多态性, 同一种内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具有异态性. 以这些细胞学标记为探针, 玉米和DP种间杂交后代得以鉴定. 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比较定位分析有助于了解玉米属基因组间的结构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廷璧 《科学通报》1989,34(1):59-59
重复特定染色体片段或基因座,特别是重复数量性状基因和复等位基因的基因座。对于固定杂种优势、提高作物抗性水平、培育高产品种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汪国顺 《科学通报》1993,38(8):756-756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天然末端,它对于染色体的稳定以及染色体的完全复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人观察到间期染色体(质)具有不随机分布性,端粒常位于核膜内侧,但这现象一直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来加以解释.近年端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许多生物端粒DNA的序列结构已被阐明.因此可以用新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端粒在细  相似文献   

7.
8.
黑麦A,B染色体着丝粒区同源性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显微切割了4条黑素B染色体着丝粒区片段,用连接接头扩增方法(linker adapter PCR,LA-PCR)扩增,得到100 ̄2000bp的扩增产物,用DIG-11-dUTP标记PCR产物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此PCR产物来源于黑麦B染色体着丝粒区且和A染色体着丝粒区有较高的同源性,为探讨B染色体起源于A染色体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9.
核基质和染色体骨架与端粒DNA和c-Ras基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泉 《科学通报》1994,39(14):1328-1328
核基质(Nuclear matrix)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的以蛋白成分为主的水不溶性纤维网络体系.近年来的广泛研究表明该体系不仅是维持细胞核形态的支架,而且在DNA复制、基因表达的调节、核内激素的结合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染色体骨架(Chromosome scaf-fold)是中期染色体中去除DNA与组蛋白后得到的由非组蛋白构成的支架结构.有资料表明染色体骨架可能来自于核基质:Bakers等人对粘菌(Physarum polycephalum)有丝分裂周  相似文献   

10.
端粒在细胞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细胞的衰老死亡、癌变有关,因其特殊序列,可在体外以四链形态存在。CD谱的研究表明:TTAGGGG,(TTAGGG)2(TTAGGG)4在体外能形四链,无金属离子存在时以平行四链为主。K^+,Na^+能稳定四链并有利于反平行四链存在,而不同四 形成还与其序列长度,单价离子种类,浓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2个水稻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德军 《科学通报》1995,40(13):1229-1229
端粒,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端部,是DNA和蛋白的复合物,对染色体的复制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端粒DNA由短重复序列组成,大多数高等植物,这一序列是5′TTTAGGG.相邻于端粒重复序列的是端粒相关序列,往往由中等重复序列组成.与端粒比较,端粒相关序列的显著特点是它的高度多态性,不同物种,甚至同一亚种内不同植物都能给出很高的多态性.因此在基因组RFLP框架图和物理图谱的构建中,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和分析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水稻端粒重复序列中无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端粒相关序列中可能有内切酶位点  相似文献   

12.
鲤鱼基因组DNA重复顺序CR1的染色体原位杂交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泽群  朱作言 《科学通报》1999,44(20):2182-2186
用地高辛标记鲤鱼基因组DNA重复顺序CR1,对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L.Xingguored var)。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R1的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兴国红鲤一些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对鱼类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以及重复顺序CR1的物理位置与功能间的关系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倪祖梅 《科学通报》1983,28(7):434-434
在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时纺锤体包含两组微管,即染色体微管或称动点微管和极间微管(或称极至极微管)。在纺锤体发生的后阶段动点微管的装配是一个基本和重要的过程。在高等生物细胞内,已知纺锤丝附着点(简称着丝点)(SFAs)作为微管组织中心在此过程内起着主要的作用。在有丝及减数分裂时远在核膜破裂之前,SFAs就可以从形态上识别出来。然而虽在整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均含有大量的微管蛋白,但却从未在这些生物细胞核内发现过任  相似文献   

14.
尾状山羊草C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的克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Aeca 2 1 2序列长 2 0 4bp ,G +C含量为 5 1 % ,除着丝点和次缢痕外 ,它散布于C基因组的 7对染色体上 .与基因库登记注册的 31 6 893个DNA序列进行的同源性比较表明 ,它是尾状山羊草C基因组的一个新的散布特异重复序列 .在供试的禾本科植物中 ,除黑麦外 ,pAeca 2 1 2与其他基因组几乎无杂交信号 ,是研究小麦族起源与进化及C染色质检测的一个有效的分子标记 .  相似文献   

15.
中国10个人群中Y染色体Alu序列的多态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国2个汉族群体和8个少数民族群体的571名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的方法,分析了Y染色体特异的Alu序列插入位点DYS287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0个中国人群中,Alu序列插入的基因频率为9%。在藏族中Alu序列插入的频率相当高,达49%;在彝族,回族和维吾尔族中,频率为中等或较低,分别在15%,8%和4%。  相似文献   

16.
端粒、端粒酶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黎明  贺茜  陈志龙 《自然杂志》2001,23(3):139-144
端粒酶是由RNA链及其结合的蛋白成分共同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 ,实质上是一种逆转录酶 .端粒酶激活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是恶性肿瘤已知的特异性最强的生物标志物 .端粒酶活性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中均有潜在价值 ,有可能成为一个灵敏的临床检测指标 .端粒酶抑制剂可能有特异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三大科学前缘之一的生物进化的研究,从达尔文时代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形态、染色体和分子研究阶段。在有遗传学之前,进化论的研究基本上是从分类学、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出发的,这构成了19世纪下半叶的进化论研究的整个内容。有了遗传学以后,就出现了进化的遗传理论,它从染色体水平上探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发表了说明人与大猿(特别是黑猩猩)间的甚为密切的进化关系的染色体证据,使得人类进化的分子理论受到了又一次的推动。由明尼阿波斯的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尤尼斯和泼拉卡西报告的这些新发现扩大与证实了以前的支持下述推测的染色体证据:大猿和人有着一个共  相似文献   

19.
贾友礼  顾宏周 《科学通报》2019,64(10):1008-1017
DNA折纸术(DNA origami)是DNA纳米自组装的一种主流方法,通常1条DNA主链在成百上千条合成的DNA短链辅助下,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折叠并锁定生成所设计的纳米结构.单链DNA折纸术(single-stranded DNA origami,ssDNA origami)是传统DNA折纸术的一种进化和衍生,它摒除了传统折纸术对众多短序列的需求,通过高度集成序列信息至1条长单链DNA中,实现了由1条DNA序列自组装成复杂可控的纳米结构.由于体系中不存在过量的短DNA链杂质,并且同样可以顺利移植成单链RNA折纸术,单链DNA折纸术较传统DNA折纸术可能具备更好的生物和材料应用前景.本文概括了长单链DNA自组装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几种常用的长单链DNA制备的方法,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苯作为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用途广泛。但苯又是一种工业毒物,会严重抑制骨髓功能,引起染色体损伤,可能会导致白血病。我们用微核测定和染色体畸变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苯与染色体损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