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14):67-68
<正>火星或存在过微生物生命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一种被称之为"斯蒂文石"的黏土矿,证明这颗红色星球可能一度出现生命。因为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早期的微生物能够形成这种矿物,说明火星上也可能出现过类似微生物,形成这种黏土矿物。人类自古代以来便开始使用斯蒂文石,埃及的努比亚妇女会用这种矿物美容,不过,科学家一直认为这种矿物只能在极端环  相似文献   

2.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14):65-66
科学家们近期观察到从一颗爆发新星上发出喷流的闪光,这道闪光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机会,让他们得以绘制出从这颗恒星喷射物质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天文学家们利用美国宇航局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对近距离双星系统"罗盘座T"进行了观测,这颗"再发新星"的爆发具有规律性,它是一个双星系统中存在一颗白矮星(即一颗与太阳质量接近的恒星耗尽燃料后爆发形成的残骸内核),由于其会不断从其近旁的伴星那里"窃取"氢物质,在  相似文献   

3.
一名名为维克多·肖尔的俄罗斯科学家近日在俄小行星和彗星安全问题科学研讨会上发出警告说:一颗名叫2004MN4的小行星可能于2035年撞击地球,将生命从这颗行星上彻底消灭。维克多说,目前许多天文学专家都将2004MN4小行星视做地球生命最大的威胁,科学家最初预言这颗直径400米左右的小行星将于2029年左右撞上  相似文献   

4.
在宇宙中存在着这样一颗行星,它的一侧永远处于黑暗之中,而另一侧却永远沐浴在灿烂的星光下。在这颗行星上生活着外星生命,它们包括如巨大树盖一般的动物“刺扇”,如长颈鹿一般的食肉动物“贪吃猪”,还有“食肉”的小蝌蚪状生物“歇斯底里”。这就是“水母”行星——科学家推测出来的一颗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  相似文献   

5.
姜琪 《科学大观园》2011,(18):69-70
科学家或许正在类似我们太阳的恒星周围寻找类地行星,但一项新研究指出,也许寻找能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的最佳地点是名叫白矮星的垂死恒星。事实上,我们星系里超过90%的恒星  相似文献   

6.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1,(14):72-72
科学家或许正在类似我们的太阳的恒星周围寻找类地行星,但一项新研究指出,也许寻找能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的最佳地点是名叫白矮星的垂死恒星。事实上,我们星系里超过90%的恒星(包括我们的太阳),最终都将变成白矮星。这些冷却恒星的质量一般是我们的太阳的40%到90%,但是体积只有地球那么大,它们像类似太阳的恒星一样普遍。  相似文献   

7.
<正>科学家们过去25年中发现了1900多个系外行星,在银河系里还有数十亿颗系外行星位于宜居带内,也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液态水。那么是否真可能存在如科幻小说中所描绘的,两颗相邻星球的智慧生命会成为致命的敌手?是否会存在生命?2012年,美国宇航局发现了两颗距离非常近的行星:开普勒36b和开普勒36c。这两颗围绕开普勒36运行的"伴侣"距离很近,靠内侧的开普勒36b轨道绕行7圈的时间,与开普勒36c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广播公司2011年11月24日报道。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已经在太阳系外发现了1000多颗天外行星,哪些行星上可能具有外星生命。堪称是科学家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为了寻找“宜居行星”和可能的外星生命,一组国际科学家已经发明设计出了两套评估指数——“地球相似指数”和“行星宜居指数”,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科学家发现在一些貌似“冰冻荒原”的星球表面,火山向外喷出的氢气或能使去地表升温,达到供生命存活,尔这或许能将太阳系的宜居带扩张60%。如在Trappist-1恒星系中的七颗类地行星中有三颗或为宜居星球,但而今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则指出,真实数量或许比这要多,冰质行星表面的火山或能提高我们找到外星生命的概率。康奈尔大学卡尔·萨根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此次研究的主要作者拉美西斯·拉米雷兹指出,“在冰质行星上,任何生命都只能生活在冰层底下,因此很难用望远镜发现它们。但如果地表在火山氢气和大气变暖的作用下达到了足够温度时,地表便可能出现生命,  相似文献   

10.
正在未来数年间,太阳系中最奇特的天体之一的第16号小行星"灵神星",或许就将迎来它的首位地球访客。这颗几乎完全由金属构成的M型小行星,直径约250千米的它是小行星带质量最大的天体之一。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原始行星破碎之后残留的铁质内核。目前一个科学家小组正在设计对这颗小天体开展考察计划。一旦这项考察计划得以实施,将有望帮助揭开行星形成机制以及太阳系早期演化之谜。设计人员们称,这将是人类  相似文献   

11.
正在未来数年间,太阳系中最奇特的天体之一的第16号小行星"灵神星",或许就将迎来它的首位地球访客。这颗几乎完全由金属构成的M型小行星,直径约250千米的它是小行星带质量最大的天体之一。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原始行星破碎之后残留的铁质内核。目前一个科学家小组正在设计对这颗小天体开展考察计划。一旦这项考察计划得以实施,将有望帮助揭开行星形成机制以及太阳系早期演化之谜。设计人员们称,这将是人类首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了在环境条件上和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不禁让人们对于那里是否存在生命充满期待。在36光年外科学家发现了一颗近似地球的行星。不过这颗“第二地球”的正式名称可一点也不浪漫,科学家们给它的编号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HD85512b。这颗行星位于南天的船帆座,围绕一颗黄矮星运行。天文学家们使用安装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高精度径向运动行星搜寻设备”获得了这一发现。  相似文献   

13.
<正>近期科学家们发现在大约39光年外存在一个温度适宜,但质量稍大于地球的所谓"超级地球",它围绕一颗质量比太阳稍小的恒星运行。这颗行星的直径约是地球的1.4倍,但质量是地球的7倍,这一特点暗示其可能由岩石构成,并且有着很大的金属内核。这个超级地球编号LHS1140b可能是天文学家们搜寻地外生命最佳的候选目的地之一。取得这项发现的国际研究组  相似文献   

14.
一个由英国、智利、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正在对一颗可能是已知最大的恒星进行观察。这颗恒星很可能正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其外层物质正在不断向外抛出。这些天文学家们联合完成、发现了对这颗巨型恒星如何将内部材料释放回星系物质以及恒星之间的物质和辐射场的重要机理。星际物质是行星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宣布,一颗直径580米的小行星将有千分之一的概率在2182年撞上地球。鉴于此,美宇航局计划在几年后造访这颗小行星取样分析,以彻底消除其对地球构成的威胁。 造访RQ36小行星的原因 在科学家宣布一颗编号为“1999RQ36”的小行星可能于2182年撞上地球后,这一消息立刻引起全球媒体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6.
科学沙龙     
以前,科学家们认为火星曾经是一颗温暖的星,表面曾覆盖过海洋,而且还曾有过早期的生命形式。如今,这一理论正面临着碰壁的危险。最新的研究资料显示,火星向来都只是一颗冰冷而僵化的星。  相似文献   

17.
一项新研究显示,天文学家们最有可能先在围绕垂死恒星运行的行星上发现地外生命的迹象。这项有关围绕白矮星运行的类地行星的理论研究发现,与围绕像我们的太阳一样的恒星运行的行星相比,我们更容易在围绕垂死恒星的行星的大气里发现氧气的迹象。一颗遥远行星的大气含有大量氧气,则暗示着有可能存在生命。这种推测是根据地球上的生命得出的,即如果地球上的生命全部消失了,我们的大气将会变得不再含有氧气,因为这里的氧气是通过植物生命的光合作  相似文献   

18.
科技快讯     
新发现:第100颗太阳系外行星在奥地利举行的一次“生命起源”学术会议上,一个国际空间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颗新的太阳系外行星,其质量大约与木星相当,距离地球约100光年。这一新发现使人类迄今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总数达到100颗。 20世纪70年代,人类开始将探寻地外生命的目光投向太阳系外的广袤世界。1995年10月6日,天文学家发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并在此后近10年间陆续获得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如果正如一些科学家争论的那样,地球是因为早期曾受到小行星猛烈撞击,从而引发巨大热效应,结果才形成适合生物生长进化的环境的话,那么能否如法炮制,用同样的方法制造出火星生命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据最新研究,用小行星猛烈撞击火星,可以令这颗红色的星球获得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火星一直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自从航天时代开始以来世界各国已经向火星发射了超过40颗探测器,科学家们迫切地想知道,尽管现在满目荒凉,但在历史上这颗红色的行星上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而现今一颗最新探测器即将抵达这里,这就是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也就是"好奇号"火星车。但是尽管科学家们兴致高涨,仍然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火星探测是否真的是一项值得去做的投资?因为很显然,探测火星并不便宜。当然我们很难开列出一张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