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果有一种昆虫能让人类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那可能非蚊子莫属了--每到夏天,它们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烦恼.它们在我们的耳边营营嗡嗡,扰人清梦;它们死缠烂打,锲而不舍地叮咬我们,让我们奇痒难忍;它们飞来飞去传播病毒,给我们带来疟疾、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致命疾病.世界上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大约200万人因此丧命.  相似文献   

2.
疟疾、黄热病、登革热都因蚊子而传播,它是全球最厉害的杀手它们躲在黑暗中猎食,与人类纠缠了千万年之久。它们对我们的身体垂涎三尺,不但吸食活人的血,而且吞噬死者的肉体……吸血的虫子几乎征服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包括我们人类。现在,科学家将带你去了解昆虫世界最黑暗的一面。蚊子:对人类的屠杀达到亡国灭种  相似文献   

3.
曹燕 《科学大观园》2011,(22):43-45
如果有一种昆虫能让人类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那可能就非蚊子莫属了——每到夏天,它们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烦恼。它们锲而不舍地叮咬人们并传播着病毒,给人们带来疟疾、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致命疾病。世界上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大约200万人丧命。蚊子的前世今生没有人知道蚊子是何时出现在地球上的,但可以有把握地说它们比人类存在的历史要长很多,大约1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家发现了两枚最古老的蚊子化石,并利用科学仪器证明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蚊子也吸血,进而揭示昆虫的早期吸血行为比想象的更为复杂。人人喊打的吸血蚊子,已经在地球上至少存活了1亿多年。已有研究显示,雄性蚊子并不吸血,只有交配完成的雌性蚊子因为卵巢和受精卵的发育才吸血。12月5日,一篇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封面文章推翻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1,(23):34-35
我们的身边日夜都陪伴着大量昆虫和蜘蛛纲动物。它们形态不一,体型各异,但由于长相恐怖,我们几乎不会将它们作为思考的对象。实际上,昆虫和蜘蛛纲不仅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是人类的一个不可思议的灵感源泉。从太阳能电池板到  相似文献   

6.
夏天里人类与蚊子之间的大战一直没有停息过.如今,尽管人类文明已经非常发达,但对蚊子却总是无可奈何,甚至经过数千万年的进化竞赛,蚊子似乎还稍占上风,它们传播的疟疾等疾病对人类来说是致命性的.如何战胜致命的蚊子?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药学院科学家通过研究人类、蚊子及疟疾三者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其中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刘毅 《科学大观园》2013,(16):57-58
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约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鲜血,每次饱餐一顿之后,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千米范围内活动,不过最远活动距离可达180千米。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而今美国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阻止蚊子叮人的方法,这可能对改变蚊子对人"着迷"的情况大有帮助。美国研究人员破坏了蚊子们的嗅觉,使它们难以把人当作攻击目标。这项技术不  相似文献   

8.
今夏全国各地雨水多,蚊子格外猖狂.为了灭蚊,大家采用了各种方法,但效果总是不太理想.现在,灭蚊又有了新思路:由中山大学组建的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将核技术应用在了灭蚊上,打造了新"杀器". 听起来有点小题大做?还真不是.据专家介绍,蚊子是传播疟疾、登革热、寨卡热等疾病的重要媒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蚊媒传染病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70万.  相似文献   

9.
物种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在快速灭绝。“绿色革命”带来了农业的“胜利”却严重破坏了粮食品种的多样化。人类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已经失去了半数以上粮种。只有采取措施来拯救物种才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世界各地目前分布着1400多个物种库,它们与挪威“斯瓦尔巴特全球物种库”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  相似文献   

10.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的系统中相互存在.昆虫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与其他生物一样为地球的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揭示昆虫种类的形成发展、适应进化和生态功能,对于我们了解昆虫的生命本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基因编辑技术无疑是一项足以改变世界的科学成果。数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这项强大的技术为人类造福,而其引发的巨大伦理不安也在提醒着我们,基因编辑的未来尚深处迷雾之中……如果你看一眼安东尼·詹姆斯(Anthony James)的办公室,就不难猜出他是干什么的。墙上满是蚊子的图片,有关蚊子的书籍摆满了整个书架。在他的办公桌旁有一幅效果图,描述了一类特殊蚊种——埃及伊蚊的各个发育阶段:从卵到蛹再到发育完全,那尺寸大到能把《侏  相似文献   

12.
阿根廷蚂蚁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蚂蚁种类,团结作战使它们在入侵其他国家后很快占领了本土蚂蚁的生存空间,很多国家的物种多样性因此而遭到破坏,本土蚂蚁大批消亡。这种用杀虫剂无法消灭的蚂蚁,现在遇到了强大对手,美国加利福尼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4,(15):26-28
<正>作为一个物种的大熊猫,在自然繁殖方面能力都丧失殆尽人类却仍投入巨资去保护这个已经沦为人类"宠物"的物种。为了不错过大熊猫的发情期,研究人员要为它们做人工授精。就在大熊猫挥霍人们爱心和资金的同时,更多的物种却因为缺少资金  相似文献   

14.
物种入侵是种恶例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外来的能在移居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的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会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然而,追溯最早的物种入侵其实就是物种迁徙,只是刚开始的时候,物种从甲地迁徙到乙地或丙地,没有对移居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破坏,到了后来,移居的物种对迁入地的生态和  相似文献   

15.
<正>入侵物种是世界各地自然保护区的一大问题,因为一些外来的动物会捕食当地物种,不但威胁了它们的生存,还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一问题在海岛环境中尤为严重,极端情况下的入侵物种(通常由人类活动带来)会导致当地物种走向灭绝。根据国际鸟盟的统计,在过去的500年间,诸如老鼠、猫等动物已经导致超过70种鸟类灭绝,而如今这种  相似文献   

16.
蚂蚁是一种了不起的昆虫,最近科学家还发现它们具有另一种本领,那就是会“飞”。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系的史蒂芬·亚诺维亚克在秘鲁东北部的雨林中采集蚊子标本时,有了这个意外发现。“当我工作时,身上会爬满一种蚂蚁,我只好不停地将它们掸掉。我偶然注意到它们并不是直接落到地上,而是在空中有个迂回,还能回到树干上。难道它们会飞吗?”亚诺维亚克给蚂蚁身上涂上一种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4,(3):64-65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人比其他动物聪明,但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作为一个物种,我们过于自大了。进化生物学家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动物拥有比我们还要出色的大脑,它们的许多能力只是被人类误解罢了。这些科学家认为,从乌鸦到树袋熊等许多动物都表现出这种普遍存在于动物界的智力。例如,长臂猿发出各种具有不同含  相似文献   

18.
正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几百万年,昆虫就开始种植无法在野外生存的真菌了。可能是栖息地从潮湿到干旱的变化,促使蚂蚁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驯化物种———种植真菌,但它们最初种植的品种与森林里野生的真菌并没什么不同。利用现代蚂蚁的DNA,研究人员研究了这些真菌被完全驯化的过程。被驯化的真菌无法与野生真菌杂交,也无法在蚁穴外生存。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  相似文献   

19.
正对我们这样一个数量毫无减势的物种而言,人类的基因变异率高得惊人。每个新生儿都有70%的概率产生异于父母的基因误差,这远比细菌等简单生物要高得多。尽管变异也许会减弱生物的身体机能,使物种遭受致命打击,但人类至今仍未灭绝说明了我们能通过某种途径,逐渐剔除了对物种不利的变异。这个问题对30年来一直在研究物种如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各种各样的昆虫共有200多万种,主要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地区。而在北极,由于天寒地冻,环境严酷,昆虫的种类则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螨等。奇怪的是,在北极,可以看到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的蝴蝶和蛾子,但一些在温带地区繁衍很广的昆虫家族,如蜻蜒、蚂蚱、蟋蟀等却无影无踪。更加令人费解的是,蚂蚁也许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组织最为严密的生物,但在北极,却很少能看到它们的踪迹。也许因为蚂蚁是一种辛勤劳动而不肯休息的生灵,因而过不惯北极那漫长而严冷的冬夜,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清闲生活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