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聚合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各5个样本线粒体DNA控制区的468 bp的序列,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红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为0.90%,白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是0.17%,两者差异极显著.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3种碱基(A,T,C)含量差异显著.根据Kumar双参数法计算两种锦鸡的遗传距离为0.035±0.008,按线粒体DNA控制区的进化速率2%/Myr计算,它们的分歧进化的时间大约是(1.75±0.40)Myr,结果支持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种.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可能分别起源于秦岭以南地区和横断山脉.  相似文献   

2.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是驰名世界的中国特有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卷》和《世界受威胁动物鸟类名录》. 红腹锦鸡在我国早有记载,周朝师旷撰《禽经》一书中就有描述:“鷩(音:bì,即红腹锦鸡)雉,背毛黄,腹毛赤,颈毛绿而鲜明.周礼鷩冕取之.”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释名(即别名)山鸡、锦鸡、金鸡、采鸡、(鵔)(鹱)(音:jùnyì).鷩性憨急、耿介,故名.(鵔)(鹱),仪容俊秀者也.周有鷩冠,汉有(鵔)冠,皆取其文明俊秀之义.锦鸡,文尤灿烂如锦.”1758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将采自中国陕西宝鸡的红腹锦鸡标本正式定名为Chrysolophus pictus.  相似文献   

3.
皇帝的名画     
正《芙蓉锦鸡图》是宋徽宗赵佶的御题画,色彩艳丽,绘有芙蓉及菊花,芙蓉枝上立着一只锦鸡。它创作于公元1119至1125年间,如今是国宝级名画,藏于故宫博物院。科学家在《芙蓉锦鸡图》中找到鸟类杂交的记录,证实了画中的锦鸡兼具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部分特征,是杂交个体。"北宋都城汴梁  相似文献   

4.
<正>姓名:白腹锦鸡昵称:铜鸡、箐鸡种族:雉科锦鸡属亲人:红腹锦鸡家乡:我国西藏、四川、贵州、广西、云南和缅甸喜欢的食物:植物的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昆虫生活习性:夜间栖息于树冠隐蔽处,白天到地上活动;除繁殖季节多见单只、成  相似文献   

5.
对自繁自养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卵、肌肉及羽毛的营养组成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氨基酸组成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卵可食部分的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组成模型与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USA)蛋鸡理想氨基酸模型最接近.理论推算,红腹锦鸡产卵期蛋氨酸、赖氨酸日需求量分别为106和296 mg·d-1.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毕节地区的红腹锦鸡,俗称“野鸡”,固其生活于深山箐林中,故又称“箐鸡”。红腹锦鸡,雉科、锦鸡属。雄鸟体长1米左右,头部长有金黄色丝状羽冠,脸、额、喉及前颈均为绣红色;后颈散射着金棕色的扇形披  相似文献   

7.
肺是脊椎动物重要的呼吸器官,而蛋白质是肺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随着脊椎动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变化,肺组织蛋白质的表达也会有所差异.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薄层扫描技术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Wistar大鼠4种脊椎动物肺组织中的低分子蛋白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背蟾蜍、密点麻蜥、红腹锦鸡和大鼠肺组织蛋白质条带逐渐增加,分别为19,20,20,24条,4种动物肺组织共有的蛋白质条带有11条.仅花背蟾蜍、密点麻蜥和大鼠肺组织共同表达的蛋白质条带有2条;仅花背蟾蜍、红腹锦鸡和大鼠肺组织表达的蛋白质有1条;仅密点麻蜥、红腹锦鸡和大鼠肺组织表达的蛋白质有2条;仅花背蟾蜍和密点麻蜥肺组织表达的蛋白质有3条;仅红腹锦鸡和大鼠肺组织表达的蛋白质有5条;仅密点麻蜥和大鼠肺组织表达的蛋白质有1条.并且4种脊椎动物肺组织有各自的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扩增方法测定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序列全长16 678 bp,共有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22个tRNA基因.基因组的组成、顺序、编码链的选择、tRNA的结构都与绝大多数鸟类相同或相近.红腹锦鸡线粒体基因组碱基组成分别为:A(30.4%)、T(24.8%)、C(31.2%)、G(13.6%).总的A+T含量为55.2%.除了COⅠ基因起始密码子是GTG,其余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都是ATG.tRNA基因核苷酸长度为65~76 nt,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分别为968和1 604 nt.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对大理苍山东坡雉类进行调查,调查期间共记录到5种雉类,分别是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血雉(Ithaginis cruentus)、雉鸡(Phasianus colchicu)、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苍山东坡北端未受干扰,生境中雉类的密度高于南端.苍山雉类的分布海拔范围为2 300~3 700m,其中在海拔3 200~3 300m范围内出现的频率最高.就生境分布而言,雉类的密度在针阔混交林带、华山松林带、杜鹃冷杉林带和云南松林带中依次降低.而箭竹林带未发现雉类.总的来说,人类活动以及生境破坏是影响苍山东坡雉类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鸟类特有属物种分化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有的鸟类特有属包括朱鹮属(Nipponia)、雉鹑属(Tetraophasis)、锦鸡属 (Chrysolophus)、马鸡属(Crossoptilon)、血雉属(Ithaginis)、拟地鸦属(Pseudopodoces)、山鹛属 (Rhopohpilus)、藏雀属(Kozlowia)、朱鹀属(Urocynchramus)、蓝鹀属(Latoucheornis),共10属,其 中朱鹮属、血雉属、拟地鸦属、山鹛属、藏雀属、朱鹀属和蓝鹀属为单型属,雉鹑属、锦鸡属和马鸡属 皆为多型属.首先建立了这些特有属的地理分布数据库和生境分布数据库,并利用GIS(ArcView 3.1)软件进行水平和空间格局上的叠加分析,进一步对特有属的时空分布以及属内物种的分化予 以探究,确定了这些特有属的分布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不同级别的物种特有性优先保护区域. 这些都为研究该地区鸟类的特有性、动物区系形成历史和物种分化,以及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提供了 参考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生长曲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自繁自养的21只0~163日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体质量mb、体长lb、跗跖长lt、翅长lw及喙长lc进行了连续测定,其中mb,lb,lw及lc的生长过程可以用Gompertz 方程很好地拟合(R>0.97),而lt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更好(R=0.9886). 各量相对应生长曲线的拐点位置分别是:mb(42.95d, 220.4g), lb(5.065d, 95.59mm), lw(10.17d, 63.90mm),lt(19.89d, 43.42mm)及lc(6.903d,9.738mm);完成90%生长量的日龄分别是123.4, 89.75, 53.94, 75.47和132.4d. 根据红腹锦鸡mb的生长曲线,建议以0~6周龄为育雏期,7~18周为育成前期,19周龄至开产为育成后期.  相似文献   

12.
《贵州科学》2021,39(5)
为深入了解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腹锦鸡分布范围及其生境选择利用情况,2017—2019年,基于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宽阔水保护区内红腹锦鸡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红腹锦鸡较丰富,拍摄率高达1.91%,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也有一定量的分布;2)坡位(x~2=19.633,df=2,P=0.0000.001)、基质类型(x~2=17.163,df=1,P=0.0000.001)、坡度(P0.01)、距居民点距离(P0.01)和距农耕地距离(P0.01)对红腹锦鸡有极显著影响;植被类型(x~2=14.163,df=4,P=0.0070.01)对红腹锦鸡有显著影响;其余因子对红腹锦鸡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3.
翅是昆虫飞行的重要器官,其形态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秦岭地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5个地理种群前后翅的形态进行量化,运用规范变量分析法(CVA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前后翅形态存在明显的种群差异。基于CVA分析发现秦岭南部的佛坪种群和旬阳坝种群翅型较为相似,秦岭北部的长安种群和太平森林公园种群翅型较为相似,朱雀种群前后翅形态特殊,划归不同的类群,可能是过渡种群。(2)聚类分析结果与CVA结果一致。长安种群均位于拓扑结构的基部;前后翅聚类结果差别主要表现在朱雀森林公园种群的位置变化,该结果间接支持其为过渡种群。因此,可推测秦岭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已经促使中华蜜蜂形成了明显的种下形态分化。上述结果为研究中华蜜蜂种质资源及种下进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9月,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和系统搜索法对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白腹锦鸡雌鸟的繁殖期活动区和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对遥测时间超过4个月的3只雌性个体的研究表明:白腹锦鸡雌鸟的繁殖期活动区面积为(31.16±26.02) hm2,核心区面积为(10.06±8.47) hm2;繁殖鸟的活动区在产卵前后有明显变化,算术中心距离超过300 m,未繁殖鸟不明显.白腹锦鸡雌鸟主要选择较稀疏、稍矮、盖度较大、倒木数少的乔木环境和较密而盖度较大的灌木、草本植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佛坪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秦岭造山带佛坪地区印支期花岗岩是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属岩浆混合型(H型)花岗岩;佛坪地区在秦岭主造山过程中曾发生强烈的壳慢相互作用,是一个深层岩浆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红腹锦鸡的种群状况及其栖息地特征,本研究于2018年采用样线法对该区域红腹锦鸡种群进行调查,基于占区雄鸟鸣声估算其种群密度,并采用样方法研究其微生境选择.结果显示:红腹锦鸡繁殖期的平均种群密度为5.300±1.086只/km2,推算研究区域内种群数量约为402只,其中保护区内约209只;红腹锦鸡偏好海拔较低、坡位靠下、靠近水源、植被原始、乔木层和灌木层发达、岩石和裸土盖度低的微生境.调查发现,红腹锦鸡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海拔较低的实验区及周边,该区域旅游、资源采集等人为干扰严重,因此,建议在本区域内加强进山人员管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以保护低海拔地区的红腹锦鸡种群及其栖息地.  相似文献   

17.
碳质大化石为广布于世界各地和我国秦岭南北的晚前寒武纪特征化石。笔者在陕西省镇安县原志留系地层中首次发现其球形、似球形类的Chuaria,包括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和Shouhsienia shouhsienensis Xing两个属种;同时在化石产层中测得183Ma的Rb—Sr同位素年龄。这些成果表明镇旬地区可能存在由晚前寒武纪地层构成的滑脱片体或早古生代微陆块。其深入研究对前寒武纪生物和地层、秦岭古生代构造演化以及秦岭区测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8年和2019年春季,借助于野外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在浙江省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对红腹锦鸡逃逸种群的栖息地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逃逸的红腹锦鸡倾向选择中坡位、坡度中等(31.57±2.78°)的阔叶林与针叶林栖息,其乔木盖度较低(50±7%)和倒木数量较少(每10 m2根数为4.71±0.86)而落叶盖度较大(90±4%),并具有优良的避风性和中等湿润度的土壤(p〈0.05或0.01);而海拔、乔木数量、乔木均高、坡向、灌木盖度和均高、草本盖度、离水源距离及干扰距离等生态因子对其栖息地选择的影响不显著(p〉0.05).分析表明,逃逸的红腹锦鸡种群主要在食物资源丰富、视野较为开阔的林地栖息繁衍和建群,其栖息地选择能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选择可塑性.综上所述,逃逸红腹锦鸡的栖息地选择可能受食物、隐蔽性、气候、地理条件和障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珍稀濒危植物独叶草的分布及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国内各相关标本馆 (室 )标本的查阅及实地调查 ,确定独叶草呈岛屿状分布于云南的德钦、川西北—甘南及秦岭中部的太白山周围 3个地区 ;独叶草的环境压力主要来自于旅游开发 ;在调查中未发现独叶草的实生苗。因此 ,认为独叶草可能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植物  相似文献   

20.
蹦蝗属(Sinopodisma Chang)已知9种,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和东南地区的山地,如台湾、广东、福建、江西、江苏及浙江等省,在其他地区尚未发现。作者于1962年及1965年在秦岭山地楼观台和南五台地区进行调查时,采到该属的一种蝗虫,经鉴定后,认为是蹦蝗属的一新种,定名为秦岭蹦蝗Sinopodisma tsinlin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