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创新2.0和协同创新是信息化时代和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创新2.0和协同创新的理论内涵,论述了创新2.0背景下协同创新的各主体及其作用、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协同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过程及各主体在其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应建立各主体尤其是用户参与协同创新的平台,从而将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转为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3.
唐阳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4,(6):36-37
协同创新中心,是我国高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深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演化规律对于指导实践,推动协同创新意义重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协同创新中心的生命周期可分为酝酿准备、组建形成、磨合震荡、规范运作、衰退老化5个阶段。将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生命周期模型,划分成长阶段、提炼阶段共性,有助于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成长机理进行深入认识,并为高校筹建协同创新中心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校协同创新的核心是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在协同创新的视野中,当前高校积极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应该突出多主体人才培养。多主体人才培养对于解决现有人才培养的相关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网络主体间的联结机制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关系资本、创新网络联结机制、主体创新能力等观念,探讨了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绩效的问题。以江苏省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为对象进行实证,得出了“以往的合作经验、宏微观关系资本形成因素有助于区域创新网络主体间关系、互动、协同等网络联结机制的建立,进而提升创新绩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和升级,面向创新应用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备受企业欢迎。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协同育人模式从实践基地和教学项目合作转为混合式协同合作,人才培养参与的主体也由双主体转变为多主体。面向创新应用的多主体协同实践育人模式重点突出了专业基础创新的新需求、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新需求、课程体系和评价模式的新需求,其构建途径有:面向新兴产业需求向导,重构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创新应用能力向导,重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面向多主体协同育人向导,构建多主体师资队伍;面向德育向导,融入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教育;面向持续改进向导,构建多维度多主体实践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面向创新应用的多主体协同实践育人模式可为新兴产业创新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省为例,模拟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协同创新演化动态过程,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系统,为客观评价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纳入协同创新因素;二是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系统,制定出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创新视角下,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强省外政治需求协同、资源配置协同、国际竞争协同和持续发展协同;增强省内政治需求协同、社会需求系统、共性需求协同和个性需求协同;加强沟通交流互帮、政策空间互惠、举措立体互动和绩效多元互检。 相似文献
8.
以河北省为例,模拟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协同创新演化动态过程,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系统,为客观评价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纳入协同创新因素;二是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系统,制定出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创新视角下,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强省外政治需求协同、资源配置协同、国际竞争协同和持续发展协同;增强省内政治需求协同、社会需求系统、共性需求协同和个性需求协同;加强沟通交流互帮、政策空间互惠、举措立体互动和绩效多元互检。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的发展指向是技术技能的积累与传承,是一定意义上的创新承载体。技术创新的过程本身离不开各部门创新主体的参与,本文尝试从职业教育视阈中,围绕技术创新主体协同的条件性、可能性以及必要性几个方面对技术创新主体系统协同进行分析,为职业院校-企业双主体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了一定的创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首先探讨了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四大主体-政府、企业、科技中介、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行为与影响作用,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12家企业进行创新网络方面的数据获取,实证检验了在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中不同主体对网络效率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中介和政府发挥的作用大小与企业创新网络效率存在较强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学科建设能促进学报良好发展,学科建设中的专业研究方向的确立为学报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奠定基础,学科建设中人才梯队的组建为学报的发展形成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作者队伍。另一方面,学报对学科建设有推动作用,高校学报是学校学术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学报又是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同时高校学报还为学科建设起到信息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科服务是为适应网络时期信息的海量增长,高校图书馆给专业科研人员提供的一种创新的信息服务模式。讨论了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建设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校企协同创新是高校、企业等主体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和市场化应用而开展的多元合作活动.通过对清华大学校企协同研发的脑起搏器这一产学研医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清华大学在校企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规律和成功经验,希望能够从研究分析中为高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汪秋雁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6,(10)
对LibGuides系统进行了概述,分析了LibGuides系统的特点,论述了LibGuides系统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基于Lib-Guides的高校图书馆在线学科服务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浩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1):1-3
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是开展学科服务的前提和保障。介绍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的概念,分析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的元素,并提出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12-15
三螺旋理论认为,政府、企业、大学在创新领域建设中,各主体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协同交互的影响。通过对2013—2017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统计的专利发表数据进行挖掘与处理,利用信息熵理论和三螺旋算法测度政府、企业、学校在创新方面的耦合关系变化,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政企校协同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卫东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9):16-18
阐述了学科馆员制度的内涵与发展历程,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人员知识结构3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科馆员开展服务创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校图书馆馆舍、资金、人员的现实基础出发,以学科化服务的角度设计了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理念,构建适合我国普通高校的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物理空间及功能布局,为学科信息用户提供一站式集成信息服务,同时论述了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中应当注意的协作、人员培训、资金等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