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物联网隐私保护加密算法所需存储空间较大,且计算复杂度高,不适于物联网用户众多、计算量大且存储空间较小的情况。为此,提出一种新的较小存储空间下物联网隐私保护加密算法,在对物联网中数据库关系进行分解的过程中,选用动态加密技术动态地产生密钥,使其适于较小存储空间环境。依据多辅助随机服务器和单数据库的思想对较小存储空间下物联网进行隐私保护,通过动态变换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利用预处理与在线查询两个阶段实现物联网用户信息的隐私保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算法进行物联网隐私保护加密,功能性和安全性较强,所需时间短,且能够保证加密隐私信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属性加密算法用于网络健康数据隐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通性使用户的个人资料和健康数据面临着被盗取、偷窥或滥用的风险,所以对于健康数据的隐私保护亟待加强。采用属性加密算法对用户存储上传的数据进行加密,用户可以方便地记录日常运动、健康和饮食数据。在实现互联网模式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有效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通性使用户的个人资料和健康数据面临着被盗取、偷窥或滥用的风险,所以对于健康数据的隐私保护亟待加强.采用属性加密算法对用户存储上传的数据进行加密,用户可以方便地记录日常运动、健康和饮食数据.在实现互联网模式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有效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相似文献   

4.
在日益去中心化的物联网场景中,为了解决由于单节点故障、间歇性的无线连接以及设备之间缺乏信任而导致的包括身份隐私泄漏、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等问题,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提出并设计了面向物联网异构设备群的跨域隐私保护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以及链外存储技术构建可信数据共享平台;为了保护设备的隐私,本系统通过跨域身份认证模块确保设备以匿名方式进行跨域身份认证;采用属性加密技术实现跨域安全通信模块,为设备提供细粒度的数据控制访问;此外,本系统还为设备部署通信中间件来提高物联网设备与区块链节点之间的通信效率。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系统原型可以在确保设备不泄漏身份隐私以及保护通信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达到较高的跨域效率。  相似文献   

5.
云计算环境下隐私保护方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云计算中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是云计算安全应用的挑战之一。现有的隐私保护方案大多面向用户可用数据的保护而忽视了个人身份信息的保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首先针对可用数据保护提出基于二次混淆的隐式分割机制;同时针对用户身份信息的保护提出基于可信服务器的云存储架构,实现数据存储和用户个人信息管理隔离。云服务器利用可信服务器提供的存储认证码判断用户的存储权限,用户的身份信息存储于可信服务器。安全分析表明:该架构能够隐藏存储在云服务器上的数据子块的特征,并且能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正在成为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大数据时代所面临最严重的挑战就是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如何得到保护。文章给出了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具体要求,总结整理应对挑战的几大关键技术,如混合云、加密数据搜索和外包计算以及数据共享等,并给出了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隐私的泄露问题不仅包含用户提交的位置和查询数据,更是包含了其中隐藏的用户身份、兴趣爱好、社会习惯、行为模式等。对位置服务隐私保护的技术进行综述,介绍了位置服务的应用场景、位置隐私的攻击方法。对现有的隐私保护体系结构和保护技术进行整理归纳。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种基于缓存的时空扰动方法和LBS隐私保护度量假设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物联网数据收集过程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个无可信权威中心的隐私保护数据聚合方案.首先,在不依赖可信权威中心的前提下,终端设备之间利用密钥交换算法生成共享秘钥并构建加密密钥,保证上报数据的隐私性;其次,根据Carmichael定理设计了一种容错机制,当终端设备故障或者网络连接出错时,控制中心仍然可以对已接收数据进行聚合统计;此外,采用批量验证的方式保证上报数据的完整性.最后,理论分析证明了本文方案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性能实验表明,相比于已有方案,所需的计算开销较低,而为了具备容错能力和提升数字签名的验证效率,增加了部分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9.
程翔 《科技信息》2011,(16):256-256,258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基于互联网技术体系架构,它使得全球供应链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易变得非常简便,但同时,交易者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也突显出来。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如数据认证,访问控制和客户隐私,防止架构受到攻击,最好由国际立法者参加,使用最优的技术,建立一个适当的法律框架,然后由各相关企业部门按需进行个别补充,充分体现该架构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网格环境下的隐私保护计算模型.针对当前网格安全研究中对数据隐私性保护的不足,将GSI(网格安全基础件)与同态加密技术、安全点积协议以及数据扰乱算法等多种安全技术相结合,实现在一个互不信任的网格环境中,对各参与节点隐私性数据进行保护,成功避免了传统的隐私保护计算中繁琐的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式加密,当节点动态变化时,恢复计算仅涉及到构成隐私保护模块的三个节点.安全及动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相关应用算法既提供了数据的隐私性保护,又能良好地适应节点数目众多和动态变化频繁的网格环境.同时给出了基于G2PC模型的具体隐私保护算法--网格环境下的隐私保护方差计算.  相似文献   

11.
巩固 《今日科技》2003,(1):24-26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经典名言向来被那些试图通过网络逃离现实的人奉为真理。  相似文献   

12.
保护用户位置隐私的目的是防止其他人以任何方式获知移动用户过去、现在的位置,同时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护用户的查询隐私的目的是防止其他人以任何方式获知用户发送的查询请求.公路网络环境下,隐私保护有着独特的结构特点.结合公路网络的特点,基于网络扩张的方法,形成一个内部含有环的无向图,作为用户发送查询请求的匿名空间,即在路网图中取带环的小图,该图结合了环和树的结构特点,有效地防止了匿名空间的单一路径化,对用户的位置隐私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首次提出对匿名空间的精炼.通过对匿名空间的精炼,可以测定同一匿名集内的用户构造的匿名集是否完全相同或者两个匿名集去掉交集之后是否为单一路径,可以有效防止匿名集由于不具有相互性所带来的查询隐私泄露.  相似文献   

13.
贾利锋 《创新科技》2017,(12):80-84
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技术实现了散乱数据的潜在价值,也让人们的个人隐私面临威胁。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隐私分散隐匿于海量数据中,各数据间相互关联。数据化的个人隐私具有商业价值,促进了个人数据的挖掘。数据主体隐私保护意识欠缺,除了被动的隐私泄露,还有"数据化表演"的自我隐私披露。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首先要明确立法,划分权责,加强对大数据产业运营的监管;其次,建立信息生态系统,模拟自然界的规律,为大数据的有序开发共享制定法则;同时还要提高用户对个人数据自我披露后果的预见性,有意识地防范个人隐私泄露。  相似文献   

14.
15.
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云计算环境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通常采用密码学技术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 目前,基于密码学技术的数据安全查询、分享以及差分隐私保护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本文主要针对密文查询、密文分享和差分隐私等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文章作者团队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密文查询方面,提出了空间关键字密文检索技术,实现了轻量级的访问控制和多关键字搜索;在密文分享方面,提出了跨密码系统的细粒度密文分享方法,使用户可以指定访问控制策略将加密数据分享给不同加密系统中的用户. 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学生成绩的数据挖掘技术出现了许多创新,设计了一个基于差分隐私技术的学生成绩隐私保护系统,该系统从考虑保护学生成绩隐私角度出发,在发布学生成绩数据前,先对静态数据进行差分隐私保护处理,再将数据应用到真实教育数据发布中,最终不仅方便用户根据不同需求发布结果,而且达到对学生的个人隐私数据进行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保护个人隐私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归纳了图书馆工作中所涉及的读者隐私,论述了图书馆加强读者隐私保护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读者隐私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结构特征的身份隐私信息保护方案。模拟和仿真的结果表明本方案易于实现,在保障身份隐私信息安全的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原信息的有用性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熊国华 《科技信息》2009,(13):47-48
本文首先分析了由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而引发的隐私问题,接着在讨论传统的隐私保护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保护隐私的新策略,最后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车联网成为连接“人-车-路-网”的重要纽带。车联网行业常用匿名证书来保护用户位置隐私,但数据中包含的一些准标识符集,可将离散的位置数据组合成完整位置路线,继而暴露位置隐私、威胁用户安全。而基于K-匿名算法提出的车联网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能弥补车联网匿名证书的不足,保证用户位置隐私安全,有助于推动车联网数据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