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傅铭  马卫华 《广东科技》2010,19(9):41-43
建设创新型社会才能适应未来全球性竞争,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比较弱,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高校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寄予了厚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文化建设,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主体的高校,其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更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剖析了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从精神层面、环境层面、制度层面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创新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评价老工业基地的科技创新绩效,无疑对老工业的产业结构改造和科技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文章借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划分八大经济区域的观点,以八大区域为分析单元,采用DEA法对这八大区域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科技创新效益状况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创新基地是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长期持续投入和积累形成的优势创新组织。创新基地的发展成效集中反映了我国科技资源配置和能力建设的成效,其发展历程与科研组织体系演变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密不可分。调研表明,各部门分别建设  相似文献   

4.
《杭州科技》2011,(6):16-16
科技服务业基地培育工程鼓励科技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和认定一批科技服务业基地,对基地和进入基地的企业给予一定扶持。结合杭州科技创新十大平台建设,将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5.
浅议制定《科技创新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发达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科技创新的作用,并纷纷出台了鼓励科技创新的法律,以保障科技对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借鉴国外科技创新立法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部专门的《科技创新法》,以法律的形式对科技创新的相关内容加以规定,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制定《科技创新法》,是规范我国科技创新管理的需要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上,我国提出要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这是我国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战略性选择,也是实现技术跨越的必经…  相似文献   

6.
德国是世界上经济和科技强国,"德国制造"一向以高品质、高科技含量著称,这些都与其独树一帜科研机构布局体系密不可分。在详细介绍德国科研机构布局体系的基础上,分析联邦德国境内主要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界等有关机构的发展状况与特点,并提出对我国创新基地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7.
沈钢 《今日科技》2005,(12):6-7
余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近年来先后引进建立了浙江大学国家光学仪器工程研究中心余杭产业化基地、国家纺织CAD余杭科技发展中心、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现代数码纺织技术与创新产业化基地等一批与大院名校共建的创新载体,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肖静 《科技信息》2011,(1):I0275-I0275,I0420
在这个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日益成为主流的经济形态,谁能在知识和科技创新领域占据制高点,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在国家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着力探讨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的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应如何进行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苗玲 《今日科技》2008,(4):41-41
近年来,浙江省沿海各市高度重视海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培养引进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海洋经济保持较快发展。但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对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提升支撑乏力。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海洋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新形势下,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索了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