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时代》周刊2005年8月1日一期刊登一篇题为《投下原子弹的人》的文章,摘要如下。哪怕是最极端的、军国主义思想最顽固的、最不关心民众的人——也不能经得起这样一击西奥多·范柯克,84岁,向广岛投原子弹的B—29飞机驾驶员。1945年,保罗·蒂贝茨上校是那次行动的指挥。他对 相似文献
3.
二战末期,美国先后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关于美国动用核武器的原因,人们一直认为是为了促使目本尽快投降以结束二战。但俄罗斯历史学家伊戈尔·阿塔马年科在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却认为,美国之所以投原子弹,主要是为了阻止苏联进攻土耳其。 相似文献
4.
5.
据美国《思想绒毛》杂志报道,冷战期间,美国军方至少丢失8枚核武器,这些武器再也没有找到过。美国国防部将此类核事故的代号称为"断箭"。这些丢失核弹的爆炸总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威力的2200倍。以下就是美国《思想绒毛》杂志披露的八枚丢失的核弹。 相似文献
6.
7.
8.
9.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对科学的巨大贡献被人们当作奇迹广为传颂。他闪光的科学思想被看作是射向茫茫宇宙、放出夺目光辉的火箭,引导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他还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深邃的哲学思想被视为一座丰富的精神宝藏,日益增多的学者正在努力发掘。他的思想火花燃起了人们追求真理的心灵之火,照亮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哲学家的地位,早在他生前就已得到一切不为偏见和无知所左右的人们普遍承认。然而,爱因斯坦还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哲学家,他更是一位“伟大的人”([1],p.XⅥ)他“是一个正直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一个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奋斗终生的伟大的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爱因斯坦被称为"原子弹之父"。因为他的公式E=mc2,奠定了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因为他写给罗斯福总统的那封信,开启了原子弹的研究和制造。便随着原子弹的发明成功,原子弹就如跳出潘多拉盒子的瘟神,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这场早已预约的对话,双方原以为会持续很长时间,但在一阵阵的沉默和尴尬之后,不得不匆匆结束。对话的一方是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另一方是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罗伯特·奥本海默。1945年10月25日 相似文献
18.
19.
20.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好几个月,人们还在琢磨究竟是原子弹还是苏联参战导致了日本的投降、太平洋战争的结束。但是,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切斯特·W·尼米兹后来回忆道:"事实上,随着广岛被毁灭而向全世界宣告原子时代到来之前以及俄国人参战之前,日本人早已在求和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