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治理网游成瘾和药物滥用、酒精滥用等一样,是一个严肃的反成瘾社会问题,这个已经有很多严肃的科学研究了,不该被归结为"老古板无事生非",不该被轻慢对待,更不能陷入"家长管不好孩子才怪游戏"的抬杠。高考前夕,律师张晓玲公布了《一个心碎母亲致所有高考考生的公开信》。公开信中,这位母亲痛陈:自己曾经学业优秀的孩子,接触到网络游戏之后,成绩一落千丈,不仅高考失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近600名科学家、学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在《今日美国》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美国研究机构增加动物研究透明度。签名者中还包括4位诺奖得主。这封公开信由赞成动物研究的倡导机构"为研究发声"发起。有趣的是,它同时也得到了反对动物研究的倡导机构"人道对待动物协会"的欢迎与支持。显然,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23,(20):36-37
<正>公开信提到的“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人类灭绝风险”,该怎样看待?人工智能领域为何屡屡发出警告?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边界应如何划定?一封“警惕AI”的公开信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国际AI领域非营利组织“人工智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I Safety)日前在其官网发布一封联名公开信,表达了对一些高级人工智能所带来严重风险的担忧。  相似文献   

4.
牛钊 《科学大观园》2006,(19):56-57
本文的作者牛钊,当年是新华社香港分社的一位负责人,曾奉命与邓丽君秘密交往了3年……开始与邓丽君的秘密接触1986年春,在新华社香港分社文体部工作的彭燕女士,在一位香港友人的家庭聚会中,遇到了邓丽君。邓丽君对她非常热情,临别之时,又把她拉到一边小声说,自己很想与新华社香港分社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但并不想这件事为外界所知。由于邓丽君身份特殊,她要求与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联系对外界保密,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分社领导经研究之后,决定由我负责,与文体部部长韩力和彭燕燕3人组成一个小组,保持与邓丽君的接触。我与邓丽君第一次见面,是在跑…  相似文献   

5.
星期一一大早,38岁的刘峰步履蹒跚地走进社区医院的男科诊室,而当医生询问病情时,他却又支支吾吾闪烁其词,在经验丰富的朱医生的耐心开导下,他终于“交代”了发病的经过。  相似文献   

6.
正一封公开信,华罗庚先生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而回到祖国,这就是老一辈科学家的赤子之心。华罗庚1950年所写《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朋友们:道别,我先诸位而回去了。我有千言万语,但愧无生花之笔来一一地表达出来。但我敢说,这信中充满着真挚的感情,一字一句都是由衷心吐出来的。坦白地说,这信中所说的是我这一年来思想战斗的结果。讲到决心归国的理由,有些是独自冷静思索的果实,有些是和朋友们谈话和通信所得的结论。朋友们,如果你们有同样的苦闷,这封信可以做你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1,(15):74-75
人生的藏宝图 有个意大利人叫马天尼,是一个室内设计师。多年前,他结束一段工作后在莫斯科四处旅行。一天在火车上他遇到了一个俄国落难贵族,给他看了一张古地图.告诉他这张地图可以给它的拥有者带来无穷的财富和幸运,只可惜300年来地图虽然屡易其主.但一直都无人能够破解其中的秘密,找出宝藏,反而在不断的你争我夺中染上了许多贪婪的鲜血。  相似文献   

8.
可可 《科学大观园》2009,(16):79-80
疲劳是一种信号,当机体超过正常负荷时,它提醒你该进行调整和休息了。正常人在经历一轮疲劳之后,可以通过一夜充足的睡眠来恢复精力。但如果你隔天起身仍感到浑身无力、情绪低落,或许在你懵然不知时,慢性疲劳已经缠上了你。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位65岁的老大姐,早年研究中医药,后来办企业开发产品,积攒起数目不小的财富之后,她又将其用于公益事业,投资兴建了一所又一所老人公寓.  相似文献   

10.
定义何为职业心态 何为心态?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性格就是某些心理特征在一个人身上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个人的独特风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的心理认知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这个行为方式是长期所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成的,是由心理态度决定的。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较持久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1.
去年9月的一天,买菜回家的老王发现邻居刘家的大门敝开着。仅仅是不经意的一瞥,老王却被里面的情形惊呆了:刘家的独子刘杰赤裸下身躺在血泊中--作为雄性标志的阳物不翼而飞了,只剩下还在滴血的伤口!一旁躺着的是刘杰的母亲,也已经昏迷。只有一个疯疯癫癫的女人坐在血泊中,一边咕哝着,手里还在玩弄着什么。老王定睛一看,女人手里的是一个男人的阳物……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上世纪50年代,大洋彼岸的一名青年科学家,在纽约《留美学生通讯》上发表了《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信中写道:"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的呢?"这个人叫朱光亚。朱光亚的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为中国  相似文献   

13.
<正>你是否有一个私人董事会?我指的不是那种传统的公司董事会,也不是指非正式的商业顾问董事会。我说的私人董事会是由你非常尊重的7-9个人组成,而且你不想让这几个人失望。他们是像部落长老一样的一群人,在你遇到道德困境、生活变故和艰难抉择时,你会希望他们给你指明方向,他们是你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和准则的现实榜样。我在斯坦福商学院的时候向  相似文献   

14.
秦朝 《科学大观园》2010,(11):59-59
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候,苏联发生了一件事情,引起了苏联以及整个国际社会的震动:苏联的索洛维茨岛劳改营有一个犯人从岛上逃走了。不久,他在英国出版了一本自传式的书《在地狱岛上》。此书披露了大量虐待、侮辱劳改人员的状况。这个犯人的这本书,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07,(17):48
我们生活在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诱惑花花绿绿,选择太多,可能性太多,让人处于迷失的边缘。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容易滋生两种人,一种人觉得,能够吊起自己胃口和兴趣的事情太多了,整天想做事情,但却觉得做了这件就耽误了那件,不了解到底哪件事情对自己来说最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余生太短,何必计较事情的对错、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  相似文献   

17.
游戏的玩法     
在连续7场苫斗之后,终于打完了<柏德之门>的最后一关.这是一个玩了将近7年的游戏,从1999年我和一个朋友在中关村一个卖盗版的小黑屋里买回来,在我的奔腾Ⅲ 450上装上之后,中间换了几台PC,搬了几次家,若干次放弃又若干次重新开始,没想到这么多年后才看到游戏的结局.  相似文献   

18.
重组DNA研究:一场关于潜在的“生物危害”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常以为科学越发展,知识越多,就会使人在面对大自然时具有信心,越具有安全感。然而,认真说,也有相反的现象。有时候,科学知识反而会引起在无知状态时所没有的恐惧,基因工程的发展就是如此! 1974年7月,Paul Berg等十一位生物学家考虑到潜在的生物危害,联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向全世界的同行们发出呼吁,建议暂停重组DNA研究,拉开了一场关于潜在的生物危害之争的帷幕。  相似文献   

19.
1.早晨无论是送他上班,还是各自出门工作,至少给彼此一个温暖的拥抱或是甜蜜的亲吻. 2.在最繁忙的时候,抽出一分钟来和他通个简单的电话. 3.买下那尊你喜欢但又觉得没什么实用价值的瓷偶滩塑吧,幸福无价. 4.天气转冷的时候,发个关怀的短信给好久不见的老友. 5.孩子在自己的房间呼唤你的时候,不要迟疑,放下手里的事情马上过去. 6.周未应酬之后一起回家,舍弃电梯而一起爬楼. 7.坐在女儿的床边陪她一起起床. 8.多花一分钟把他爱吃的水果切成易于入口的小块.  相似文献   

20.
很难想象,一个经常上网的人没有自己的邮箱.据我所知,现在的网友们不但拥有自己的邮箱,而且大多数人还在网上申请了不止一个邮箱.在使用这些邮箱发送信件、聊天交友找寻工作的时候,你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的邮箱安全吗?目前互联网上的病毒、木马程序攻击等大都是以邮件的传递为发起点的,而且通过你的邮箱,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窃取你的私人资料,在这个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世界里,这可是很危险的.上网这么久了,在邮箱的安全使用方面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来和大家共同分享,如果有不足的地方请高手们多多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