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本文针对西南山地城市扩张的特性,对MCR模型进行改进与创新,构建城市扩展源与阻力因素关系,将扩张阻力设定为可克服阻力与生态障碍,同时将城市扩展“源”进行分级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四川省土地覆被数据集、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以及工程地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技术进行乐山城市扩展阻力综合评价、适宜性分区、空间扩展趋势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后的MCR模型,科学的对乐山城市扩展阻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90mx90m尺度上,城市扩展阻力较小方向分别为,牟子方向、棉竹方向、苏稽方向、车子方向;采用自然间断点法进行扩展适宜性分区,乐山市共计划分五类区域:扩展源、适宜扩展、较适宜扩展、限制扩展、禁止扩展。所占面积分别为9.92%、23.5%、27.3%、29.1%、10.2%。在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140km2、人均建设用地为100m2情景下,棉竹、车子、苏稽、关庙镇将纳入中心城区,城市规模将进入中大城市时代。  相似文献   

2.
以皖江城市带作为研究区域,选取面积大于100 000m~2的城市建设用地斑块作为研究扩展的源地,将评价指标具体到斑块这一微观尺度,探索不同因素对城市扩展的作用,并确定建设用地的扩展方向。研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选取地形、生态敏感性、景观类型、可达性四个阻力因子,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建设用地扩展阻力面,生成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图,并利用Arc GIS中最佳路径的算法得到建设用地扩展的最小耗费成本路径网,评价建设用地在空间分布上的适宜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建设用进行功能分区,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以中敏感性区域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扩展适宜性分区中主要是适宜扩展区和较适宜扩展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区域;建设用地扩展的最小路径网呈树状分布,研究区北部扩展成本较低,且扩展的路径相对较多。根据研究结果提供的参考,对芜湖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于城市的科学布局,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3.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建设用地持续增长,但是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要求城市土地必须合理利用与开发.以武汉市江夏区为研究对象,基于Arc GIS、Fragstats软件平台,采用移动窗口与MCR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景观指标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相融合,较为科学地为为MCR模型提供建设用地扩展源地,并对研究区2006、2013年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采用叠加分析对结果进行有效性分析并生成扩展预警点,最后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生成建设用地适宜扩展路径、生态隔离带以及生态关键点,为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将景观指标与MCR模型有效地结合,从点、线、面出发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尝试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引导出城市建设用地合适的扩展方向,可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科学发展与合理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靳焕焕  张立亭  朱瑕 《江西科学》2020,38(3):341-348
城市扩张的适宜性分区能为城市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和依据,城市扩张的预测分析又能为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提供一定的导向性。以南昌市为例,首先对城市扩张源进行分级,建立南昌市城市扩张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UEER)对南昌市城市扩张适宜性进行分区,最后利用ANN-CA模型对南昌市2025年城市扩张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对南昌市城市扩张进行适宜性分区,可以划分为高度适宜扩张区、较适宜扩张区、较不适宜扩张区、不适宜扩张区和不可扩张区等五个区域; 2)预测结果表明,南昌市城市扩张主要方向为新建区和南昌县,呈现集聚式发展,城市发展主要占用了耕地及少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未来城市发展规划中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包头市城市地域扩展的动力机制分析与适宜方向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不同驱动力影响,城市地域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增长潜力,在分析包头市自然、社会与经济特征和促使城市地域扩展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包头市城市边缘地域不同方向的扩展性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推进全域乡村规划发展,科学评价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区位条件、生产属性、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4类20个因子,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重庆市合川区1 000个农村居民点作为正样本,并按1∶1的比例随机选取1 000个非农村居民点作为负样本,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自然断点法将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等级划分为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共3类,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合川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分区的优化方案。【结果】1) 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得到训练数据、测试数据、全体数据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999、0.996和0.944,模型测试集最高精度为0.991,表明模型预测准确性高且稳定;2) 评价因子中坡度、距农村道路距离和地形起伏度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3) 适宜区位于合川区中部、北部地势平缓的丘陵盆地,建议保留发展;一般适宜区多位于西南、东南部,以及距嘉陵江、涪江1 000 m范围外,建议内部改造;不适宜区位于南部、东南部岭谷,分布于三江两侧和华蓥山支脉云雾山一带,建议搬迁撤并。【结论】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精度较高,可为农村居民点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同是能源转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各领域都有所改善,为此,对大同市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文针对大同市年鉴中的农业、工业和建筑业,能源、贸易、交通邮电和旅游、财政金融、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方面,选择其作为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权重,建立评价体系,并建立了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再用模糊分析法进行计算,得出大同市的居住适宜度为73,从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对大同市作出城市适宜性评价,从居民的认知方面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综合研究,通过实际对大同城市的宜居度作出评价,提出发展对策,根据不同的指标、不同的区域和针对人群,提出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以贵州省安顺镇宁县丁旗镇为例,就丁旗镇土地开发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研究方法:基于GIS平台,实地采取土样并实验测试,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综合应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综合喀斯特岩溶山区山地多平地少、土层较薄、基岩裸露率较高和"水文二元结构"等特殊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喀斯特山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得出相应有效地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IS平台可有效地对喀斯特山区土地适宜性、适宜等级进行评定。研究结论: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对喀斯特山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具指导意义,为土地开发项目区域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平台,构建与海口市美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评价体系,选取区位、交通、资源等5个方面的评价因子,对美兰区共享农庄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最后分值,将建设用地划分为适宜发展区、较适宜发展区和不适宜发展区,研究结果表明,美兰区共享农庄适宜性最高区域大多位于灵山镇、演丰镇等地区,不适宜区域大多位于滨海、滨湖区域.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进一步丰富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为美兰区共享农庄的合理选址规划、科学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太原市2000年、2007年、2015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提取城市用地范围,通过指标分析、等扇形和重心轨迹转移等方法探究城市空间扩展特征,结合DEM图件、经济人口数据及相关政策探索城市扩展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空间扩展特征上看,2000—2007年间城市扩张强度较2008—2015年间大,前期扩展趋于东南方向,后期则更趋于南方,15年间重心转移距离1 115. 57m;从扩展驱动因素上看,GDP增长、城镇人口增加、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0~6度坡度和680~1 000m海拔高度)及规划政策调整等均促使城市扩展方向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城市扩展以对城市化过程做出有效决策,进而调控未来的城市增长,对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以唐山市为城市扩展研究区从2个方面改进了SLEUTH模型,其次基于改进的SLEUTH模型对唐山市城市扩展进行情景预测.模型改进具体内容:引入分区定标机制,分区定标能有效体现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增长速度的差异,进而改进模型模拟精度;引入宏观因素来改进SLEUTH模型的参数自修改规则,进而影响SLEUTH模型对城市增长趋势的模拟,理论上在城市增长机制上应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合理性及模型精度.基于2种情景模式:惯性扩展模式、政策调节模式,预测了唐山市2010—2020年的城市增长,政策调节模式预测结果显示唐山市在2010—2020年间将继续保持面积年增长大于2.5%的高速城市化速度,其中2015、2020年城市规模将分别达到2009年规模的1.18、1.35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基于土地生态环境“先保护后开发”的理念, 提出以生态敏感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主要影响要素, 选取14 个指标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 其评价体系包括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 并引入模糊隶属度函数改进模型算法, 形成综合评价法、模糊评判法和RS/GIS 相结合的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结果分等级显示土地生态敏感程度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的空间分布, 根据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 划定区域建设用地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 以长沙市湘江新区为例, 基于2010 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 定量评价该区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 根据评价结果得到保障土地生态安全的建设用地格局。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 对于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选择位于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基于自然地理情况、社会经济统计及多年土地覆被数据,在对研究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借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区域内关键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析与模拟,判断各土地单元针对关键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度,据此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进而提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实施和管理的建议.研究结果对区域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对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扩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向前推进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研究一个地区城市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分析该地区的地域空间过程.采用Landsat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乐山市建成区进行研究,从1992年、2003年以及2013年三期遥感影像中对乐山市城市建成区轮廓进行提取,并在此基础上对乐山市建成区空间扩张特征及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十年间乐山市建成区面积逐年增长,城市扩展强度均在10%以上;就空间扩展形态来说,乐山市城市空间紧凑度低于0.3,趋于离散,所以说乐山市的城市用地扩张属于外延类型;乐山市的城市扩张是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向外有差异的扩张,总体表现为"东优、西连、南跃、北拓".  相似文献   

15.
选择位于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基于自然地理情况、社会经济统计及多年土地覆被数据,在对研究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借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区域内关键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析与模拟,判断各土地单元针对关键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度,据此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进而提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实施和管理的建议。研究结果对区域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对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扩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河道景观的生态、社会、经济等功能,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构建水敏性河道景观的评价模型,明确河道景观后续设计重点方向。【方法】 以南京月牙湖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城市水敏性河道景观评价体系,设置生态、美学、功能为准则,水质、雨水利用、生物栖息地多样性、植物物种多样性、水景层次丰富度、个性化景观、雨水艺术化处理、环境协调性、公众参与、生态教育、管理维护、防洪蓄水等为指标,根据专家意见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结合不同背景人群问卷调查的数据,通过距离指数法对月牙湖各指标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 数据显示,月牙湖水敏性景观距离指数为0.36,评价等级为基本适宜,生态距离指数为0.48(基本适宜),美学距离指数为0.26(基本适宜),功能距离指数为0.19(适宜);通过指标因子的权重可看出月牙湖还需实现雨水资源的净化、收集、储蓄和利用,以及雨水设施与景观的艺术设计,增加生物栖息地类型与面积,增加种植水敏性植物种类和数量,修复生态环境;分析不同背景人群评价的数据得出,在生物栖息地多样性、植物物种多样性、水景层次丰富度、雨水艺术化处理、生态教育、管理维护等指标上,评价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水敏性河道景观评价模型可为城市河道景观的后续评价与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河道景观的后续可持续发展明确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7.
街区适宜尺度的判定特征及量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街区内涵的解析,归纳出了街区适宜尺度的具体判定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街区适宜尺度的量化研究,通过对国外90个大城市中心区街区尺度的统计和对比分析,确定了街区适宜尺度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在城市设计中对街区适宜尺度的选择,应倾向于把街区的合理尺度控制在200m以内;同时,结合我国城市建设中街区尺度普遍趋大的现实与规划实际情况考虑,这一尺度范围控制在150~ 200m更为恰当.该量化指标可作为一个通用的街区尺度适宜性判断基准,为城市设计中塑造适宜的街区尺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空间扩展是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以芜湖市为例,采用城市空间扩展速率、扩展强度、扩展方向等描述城市空间扩展特征的指标,定量分析1985年以来不同时期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并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定性探讨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速度在波动中起伏;城市空间扩展紧密度不足;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和扩展方式由单一趋向复杂.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受到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在短时期内社会经济因素对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深圳市为研究对象, 基于CLUE-S模型, 模拟深圳市2020年城市扩展格局, 然后依据扩展速度强度、形态结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4个方面的指标建立城市扩展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FM)对深圳市城市扩展进行分区评价。主要结论如下: 1) 未来(2020 年)深圳市城市扩展状况可 划分为4个区域(高度城市化区、经济增长区、城市扩展潜力区和生态优先区), 各区需针对自身特点合理调整发展战略; 2)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 到2020年, 深圳市城市扩展综合效益较高, 但也存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能兼顾与土地利用效率不够高等问题; 3) 基于CLUE-S模型和SOFM网络, 结合城市扩展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可以实现对未来城市扩展状况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耕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耕地的重要前提.该文中采用物元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可以克服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可对参评因子进行量化处理,从而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精度.该文中选取长乐市某区域为评价样区,应用物元模型对其耕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区土地适宜性等级为中等适宜,与实际相符,表明了物元模型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