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要想在拥有超过一颗恒星的环境中形成一颗行星是项巨大的挑战。尽管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围绕太阳这颗恒星运行,但在太阳系之外的部分系外行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有些围绕两颗甚至是更多数量的恒星运行。为此,研究人员们希望弄清楚这种多恒星环境对行星究竟会造成何种影响,幸运的是现今发现了两例绝佳的研究对  相似文献   

2.
科技快讯     
首次发现的新太阳系美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一个与太阳系部分类似的遥远行星系统。该系统中有一颗行星绕其恒星运动,其轨道与太阳系木星的轨道有相像之处。这一行星系统位于巨蟹星座,其中的“太阳”是代号为Cancri55的恒星,年龄为50亿年,距地球约41光年。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天文学家都坚信,在恒星世界中,行星系的存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然而用天文方法发现和检测太阳系外行星(extrasolar planet),也就是"外星行星"(exoplanet)却是一项艰巨的观测难题.天文学家都知道行星在它所从属的恒星引力作用下,围绕恒星运行.同时还知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得多,引力也比恒星弱得多,但对恒星同样也有影响.在行星引力作用下,恒星随着行星的公转而作周期摆动.天文学家将因行星的存在而叠加在恒星空间运动上的附加值,称为"反映运动"(reflex motion).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5,(24):56
欧洲天文学家日前发现,散布在太阳系周围的许多恒星的运行轨迹都显得有些不同寻常。欧航天局科学家们认为,是银河系巨大的旋臂影响到了它们的运行轨道,让这些恒星迷失的路途。借助欧洲航天局人造卫星获取的数据,科学家们现在已可以确定,太阳的位置恰好在数条运动方向迥异、由大量恒星组成的“星流”的交汇点上。并且,其中一些带有行星系统的恒星可能还来自于银河系的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5.
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飞船经过漫长的旅行,已飞出了太阳系的激波边界,即将成为第一个进入太阳系外空间的人造航天器。在近28年的飞行后,“旅行者”1号目前距太阳近140亿千米。它所在的区域里,太阳的影响已急剧减弱,带电荷的太阳风急剧减速后已变成了稀薄的恒星间气体,这里被称为太阳风鞘。“旅行者”项目科学家爱德华·斯通形象地比喻说,这艘飞船如今已进入“长跑最后一圈”,它正在探测太阳系最外层的边界。在远离太阳的黑暗、寒冷空间,“旅行者”依靠它装备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组驱动。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政府的科学家们计划创造一颗"罐子中的恒星",在地球上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的方式复制出太阳和其他恒星。如果成功的话,人类将再也不需要依赖化石燃料来产生电力了。新一代核聚变设备美国能源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们近日在发表的论文中,公布了他们研发新一代核聚变设备的计划。"我们希望能为未来的发电厂提供新的  相似文献   

7.
"开普勒"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在太阳系周围的15万颗恒星中,寻找它们附近那些与地球相似、环境适宜生命的行星。包括一颗岩石行星,大量的恒星"星震"以及奇妙的三体恒星。在地球之外的宇宙中还有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星球?这是过去几个世纪里人们不断追问的问题。自1990年代以来,太阳系之外的行星(外星行星)相继被发现,至今(2011年4月23日)已知外星行星已经有547颗。在所有寻找外星行星的努力中,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探测器是迄今最为专注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5,(4):69-70
近来,名为HIP85605的恒星系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这是一个双星,由2颗距离很近的成员恒星组成,位于武仙座方向,距离约16光年.之所以会引起关注,是因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的科因·拜勒-琼斯博士发表了一篇论文,如果这篇论文中的观点正确,那么这颗恒星未来在其运行轨道上可能会与太阳系相撞.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食限和视月亮到视黄白交点的距离有关,它是历法家为了判断日食和计算食分而给出的数值。在《大衍历》以后的历法中,通常会给出阴历食限和阳历食限,分别用于阴历和阳历的日食判断和食分计算。通过构造中国古代日食食限的理论模型,证实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食限应该与月亮视差有关,而且日食的阴历食限和阳历食限并不相等,二者之差近似等于日食时差最大值的2倍,由此澄清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对中国古代历法中日食食限的争论和批评。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天文学家都坚信.在恒星世界中,行星系的存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然而用天文方法发现和检测太阳系外行星(extrasolar planet),也就是“外星行星”(exoplanet)却是一项艰巨的观测难题。天文学家都知道行星在它所从属的恒星引力作用下,围绕恒星运行。同时还知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得多,引力也比恒星弱得多,但对恒星同样也有影响。在行星引力作用下,恒星随着行星的公转而作周期摆动。天文学家将因行星的存在而叠加在恒星空间运动上的附加值,称为“反映运动”reflex motion)。  相似文献   

11.
虽然全球变暖日益明显,但是与天文学家近日从望远镜设备中观测的宇宙中恒星的高温膨胀过程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国际天文学家合作研究发现,通过对宇宙深处数颗衰老膨胀的恒星及其周边环境的仔细观测,进一步揭开了宇宙中衰亡恒星——红巨星的真实面目;研究结果使我们可以清晰的预见数十亿年后地球末日来临时的情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最终将面临  相似文献   

12.
太阳系外行星泛指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他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性质则是一个谜.随着系外行星的发现,就令人引伸到它们当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问题.虽然已知的系外行星均附属不同的行星系统,但在探寻外星生命的道路上,天文学家们正在把他们的目光聚焦到那些与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上,这些行星围绕质量较小,温度也较低的恒星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下面发表的台维德森的文章,主要论点有三:(1)宇宙论可以成为一门科学;(2)“宇宙论原则”是正确的;(3)演化态模型比稳恒态模型接近于实际情况。现在我想就这三点加以解说。利用现今的天文仪器能观测到的空间范围,大约有一百亿光年之远,这个范围叫做总星系。地球是组成太阳系的一个天体,太阳系是银河系中很平凡的一个成员,而银河系又是总星系的很微小的一部分。这个三级组织也代表着我们认识宇宙的三个阶段: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人们所谓的宇宙,往往是指的太阳系。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天文学家的注意力才集中在恒星世界和  相似文献   

14.
神秘的恒星     
<正>究竟发生了什么?一颗编号为KIC 8462852的遥远恒星吸引了无数人关注的目光,原因是这颗恒星的某些行为十分诡异,容易让人产生丰富联想。说起这颗位于天鹅座的恒星就要从美国宇航局"开普勒"空间望远镜项目开始。开普勒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日食食分算法自北魏张龙祥<正光历>始有设计,此后成为隋唐宋金元历法交食计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视差对日食计算的影响,使得日食食分算法比月食食分算法显得更加复杂.通过对中国古代历法中日食食分算法的系统解读,阐明了该算法的造术方法及特征;廓清了历代日食食分算法的沿革;并根据各时期日食食分算法的不同特点,以刘焯<大业历>、徐昂<宣明历>、姚舜辅<纪元历>为关节点,将中国古代的日食食分算法划分为四个阶段;同时,详细讨论了<宣明历>之前视差理论在日食食分算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尽管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近邻有类地行星围绕的恒星,但这颗“比邻星b”仍远在4.2光年之外,我们使用何种航天器才能到达这颗新“现身”的行星哪?使用传统航天器要花数万年才能到达,因而需要又速度更快的设备前往,比如像“代达罗斯计划”中提到的核聚变火箭等。电子束引爆核动力火箭由英国星际学会在1973年至1978年间倡导的“代达罗斯计划”,考虑使用无人太空船对另一个恒星系进行快速探测,为  相似文献   

17.
如今美国宇航局所属的"旅行者1号"飞船,已经抵达太阳系边缘一个未知崭新区域.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它在最终进入恒星际空间之前,所要穿越的最后一个屏障.科学家们将这个崭新的空间区域比作带电粒子的"磁场公路"——因为在这里的太阳磁力线和恒星际的磁力线相互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让源自太阳系内部的低能粒子可以向外逃逸,同时也让一部分源自外部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渗入到太阳系内部.  相似文献   

18.
<正>据世界顶尖实验室的最新测量工作表明,记录在原始陨石之中的磁场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阳系的早期演化过程。测量研究指出穿越新生太阳周围的气体云的冲击波是太阳系形成的重要因素。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与空间探索学院的论文合著者史蒂夫·德施说:"傅和韦斯的测量结果令人惊人且史无前例。他们不仅测量到了极其微弱的磁场,比罗盘所能感应到的磁场微弱成千上万倍;他们还能绘制出陨石记录下的磁场变化,精细到每一毫米。"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首次日食于4月20日在南半球上演,激起了全球天文爱好者的狂欢,原因在于这是一次极其罕见的混合日食——日全环食,这种奇观本世纪仅有7次。日全食和日环食都是令人震撼的天文现象,在一次日食过程中二者兼具更是难得一见。虽然受限于地理位置,我国仅有东南部地区可见食分极小的日偏食,但我们可以先来了解日食的科技价值及观测知识,为下一次2035年光临北京的日全食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天鹅座其不仅非常壮观,且也为天文学家提供了绝佳的探索恒星形成以及年轻天体系统的素材。该区域同时也存在着众多"原行星盘"或者环绕在新生恒星周围的稠密气体。"原行星盘"常见于年轻恒星的周围,但最近发现的规模较以往更大,而我们银河系中较著名的恒星形成区还是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