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前沿     
正认知能力戴眼镜的人更聪明、健康,长寿、快乐大规模的认知功能基因研究显示:认知能力与近视的可能性呈正相关近期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高智商的人近视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2%,而戴眼镜(包括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的可能性高了28%。也就是说,认知能力与近视的可能性是呈正相关的!也许很多读者会认为,这个研究因果倒置了。戴眼镜的群体很大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常识上一直认为,思考和记忆是大脑的最重要功能之一。但美目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记忆很可能并不是由大脑来完成的,而是存储在DNA基因中。  相似文献   

3.
吸烟会使你的衣服和指甲总是有一种烟味。而一项新的研究还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烟草可能会使基因发生化学改变,还会影响基因的活动,从而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这项发现可能为研究这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来评估吸烟的人患癌症的风险。DNA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基因功能的化合物可能与构成基因的物质密切相关,这些物质会使基因开启或关闭。这  相似文献   

4.
<正>一般来讲,病毒有特定的宿主,植物病毒很少能在动物细胞中存活,细菌病毒也无法生活在动物和植物,但最近发现一种常见绿藻病毒竟然可以感染人和动物,并能导致人类大脑功能下降情况。研究发现,绿藻病毒导致人类认知功能降低,可能与称为海马区的大脑区域的基因表达的改变有关。绿藻病毒(ATCV-1)属成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淡水中,感染特定的单细胞、真核、无  相似文献   

5.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青年时期抑郁可能加快认知衰退的速度,增加日后老年痴呆的风险. 研究人员汇总了15000多名成年人的健康数据,分析了抑郁症状发展轨迹与大脑认知功能衰退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抑郁症状越严重的人,认知能力越低,认知衰退速度越快.特别是在青年时期就有中重度抑郁症状的人,老年时认知障碍的发生概率提高了73%,比那些到老年后患抑郁症的人发生认知障碍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19):26-27
<正>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中国境内的一具原始人遗骸虽然被认为不属于尼安德特人,但其内耳很像这支已灭绝的最近的亲戚。这一新发现可能是尼安德特人与中国境内其他原始人通婚的证据,但研究人员说,人类进化可能比通常认为的更复杂,因此这一新发现意味着什么尚不清楚。虽然现代人是人类族谱中唯一生存下来的成员,但有很多其他谱系的人曾与现代人的祖先生活在一起。这些所谓的原始人包括人类已灭绝的最近亲戚尼安德特人,  相似文献   

7.
<正>很可能我们中的一些人生来就不擅长跑步。美国《生理学期刊》发表的一项基于实验鼠的新型遗传学研究表明,爱不爱锻炼,至少有一部分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为什么人人皆知定期锻炼有好处,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付诸实践呢?当然,有些原因显而易见,比如身体欠佳、忙得抽不出时间。但最近的一些实验结果使研究者开始怀疑,基因遗传或许也在发挥作用。2013年发表的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8,(3):10-15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林鸿宣领导的研究组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在水稻产量相关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W2,并深入阐明了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理,显示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应用前景。据介绍,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科研人员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W2。翔实的实验结果表明,GW2作为一个新的E3泛素连接酶可能参与降解促进细胞分裂的蛋白,从而调控水稻颖壳大小、控制粒重以及产量;当GW2的功能缺失或降低时,该基因降解可能与细胞分裂相关蛋白的能力下降,从而加快细胞分裂,增加谷粒颖壳的细胞数目,进而显著增加水稻谷粒的宽度、  相似文献   

9.
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控制后代基因的两种可能方式。虽然二者有很多类似之处,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在对胚胎的处理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朱利安·萨乌列斯库等人认为,这些差别意味着基因编辑存在对人影响的(person-affecting)伤害风险,而基因筛选则不存在这种风险。这种风险上的差别为基因编辑比基因筛选的伦理问题更为严重的观点提供了辩护。然而,上述观点在基因编辑的收益、伤害的风险问题,以及非同一性问题这三方面都面临着有力反驳。要解决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的伦理优劣问题,需要在这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都无视身体的认知功能和价值,只把认知归功于大脑。其实,正是人的整体性身体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身体场、知觉场、实践场、身体的意向性、认知冲动、探索行为、身体的感知力、认知的超越功能、概念化和范畴化作用等身体要素、身体智能和身体思维,一起构成认知和才智的源泉。因此身体才是人类从事社会实践、获得知识、创造历史的根本,只有把人的身体放在第一位,才更有利于推动人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1.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科学家古德曼及同事最近建议:将黑猩猩归入人属,因为黑猩猩编码功能基因的遗传信息与人极其相似。由于这一建议涉及到人类进化的一些核心观念,因此立即在科学界引起争论。新华社发自华盛顿的报道称,古德曼等人选取人、黑猩猩、大猩猩、猩猩、旧大陆猴和鼠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很多人无法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不仅让同事朋友感觉难以相处,也让家人不知所措,甚至深受伤害。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错,很可能是因为饮食中缺乏以下营养素。钙和镁。人们都知道,钙和骨骼、肌肉的功能相关,却很少想到,它可能影响神经系统。体内缺钙的人,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小孩子缺钙会哭闹不停,成年人缺钙时,则容易出现急躁  相似文献   

13.
正“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让你变胖,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很荒唐。然而,有研究却证明这一说法不无可能。两个人吃着同样的食物、做着同样的锻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年后,其中一人的体重可能高于另一个人,此人的新陈代谢也有可能出现问题——这都源自环绕在他们周围的空气。  相似文献   

14.
贺建奎事件引发了全球生物学家、伦理学者和社会公众对于人类基因编辑的激烈讨论。贺建奎团队用CRISPR技术打开了基因编辑人类婴儿的禁区大门,该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基因治疗手段。大众舆论对此的反应透露着一种恐慌,即人们对于该技术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的恐慌。这种恐慌部分地受到了基因本质主义这一认知偏向的影响。论文首先概述CRISPR技术的历史,并介绍贺建奎团队对于CRISPR的应用。接着从认知角度探讨基因本质主义在贺建奎事件中的表现,并试图澄清其中被过度诠释的部分,以期部分缓解人们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恐慌。  相似文献   

15.
<正>消灭自由基、服用二甲双胍、激活端粒酶……千百年过去了,人们对于长寿的认知不再局限于感悟和经验主义,而是开启了科学研究和实验探索。近日,有科学家发表报告称,通过详细分析超过50万人的基因信息以及这些人父母的寿命记录,确认了人类基因组中12个对寿命有显著影响的区域,理论上可以基于研究形成DNA"评分系统"评估人们的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16.
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是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已有上百年研究历史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关于人脑认知功能的基本科学问题。从19世纪语言区的发现开始,到1981年Sperry因“裂脑人”研究获得诺贝尔奖,至今虽然大脑左右半球存在功能不对称性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然而究竟左、右大脑半球功能的差别是什么?这仍然是当前认知科学领域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当基因片段出现错误,人就会生病。过去,能够无障碍阅读这本“基因书”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但今天的科学家们已经可以运用各种技术,去纠正“书”中出现的错误。每个人的基因组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存在,是“我”之所以是“我”,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独特编码。如果将每个人的基因组都看作一本书,书中的篇章词句就是大大小小的基因片段,它们讲述着生命体从出生、生长发育到死亡的所有故事。当基因片段出现错误,人就会生病。过去,能够无障碍阅读这本“基因书”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但今天的科学家们已经可以运用各种技术,去纠正“书”中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先前的研究提示重复元件在产生新的嵌合基因中具有机制性的作用,这与经典的外显子洗牌模型是一致的,它依赖于非同源重组。而近期一些关于染色体异常的研究结果显示,异位的同源重组可能对于产生新基因也非常重要。本项研究通过对8种果蝇的年轻基因进行筛选和分析,从中识别出了17个重复片段,它们是在最近1200万年中通过异位重组形成的。它们中的大多数已具有功能,并进化出多样的表达类型和嵌合结构。这些结果证实,重复元件介导的非等位同源重组在产生新嵌合基因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0,(5):18-19
<正>无数的临床经验都显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家族成员的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母亲患有癌症、心脏病、糖尿病,或其他与基因有关的疾病,我们也很自然地担心有一天类似的麻烦会找上门来。尤其对于那些曾亲眼目睹母亲患上癌症的人来说,这方面的顾虑就更大。  相似文献   

20.
正你的头发天然是黑色、白色,还是黄色、棕色?这些是体内的基因说了算。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影响人类头发颜色的基因超过100个,这打破了"人类头发颜色主要由几个已知的基因决定"的原有认知。该研究成果近期在《自然遗传学》上发表。这是一项基于多种族大样本人群的关于人类头发颜色的全基因组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伦敦国王学院、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联合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