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正清朝包括康熙、乾隆等10位皇帝都死在北京寒冬,寒冬固然正是老年人最容易心血管病发致死的关卡,但与此同时,北京从元代以来"雾霾"之害逐步加剧,从而成为皇帝们火上浇油的死因之一。康熙、乾隆死于"雾霾"符合史实吗?新闻背景:近日,有澳门医学界人士著书表示,根据作者对史料记载的分析,由于清朝包括康熙、乾隆等10位皇帝都死在北京寒冬,寒冬固然正是老年人最容易心血管病发致死的关卡,但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定云南省不同时期的疟疾防治策略、技术措施,指导防治,提高防治成效。研究方法为针对云南省不同时期的疟疾防治技术难题,开展相应研究;制定科学的防控与消除疟疾策略与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953年证实全省疟疾发病410274例,发病率高达249.38/万,为全国平均(122.9/万)的2倍。系统研究,获得大量创新成果。制定不同时期疟疾防治策略与技术措施方案,经省卫生厅审核批准,组织全省实施,通过60多年的不懈奋斗,2012年全省报告疟疾635例;发病率0.138/万,较1953年分别下降99.85%和99.95%。实现全省基本消除疟疾目标。结论:云南省不同时期的疟疾防治策略与技术措施为云南有效控制和消除疟疾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疟疾防控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这个疾病,在中国差点要了康熙帝的命,在欧洲造成了古罗马帝国的衰落,并让苏格兰失去独立……历史上,疟疾是最为流行而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演进方向。疟疾曾长期在旧大陆各地区肆虐,如14世纪时曾发生了罗马教廷避居意法边境的"阿维农之囚"事件。现有研究表明,其中虽有亲法教皇想就近得到法国支持的原因,但担心染上罗马热症、避开疟疾流行区也是其重要原因。在中国的史书上,疟疾也是一名常客。汉武帝征伐闽越时,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以后都会有个政治开明、经济昌盛的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清代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指康熙的60年,雍正的13年,乾隆的60年,共历时133年,武功文治都得到充足的施展.但真正改革弊政,推行新政的还属雍正.他于康熙六十一年(1723)登基,清朝建政经康熙六十年的努力政权稳固,国力大增,但建政以来也积累下不少的问题,有的已严重地影响、制约了经济发展、政权的巩固.面对现实,他既没有"萧规曹随",也没有姑息维稳,不顾那些功臣后代权贵们的抵制和反对,大胆擢用那些"通权达变"有革新意识的官员.特别是对鄂尔泰、李卫、田文镜、诺岷等人的擢升和委以重任,都遭到抵制和议论.  相似文献   

5.
正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一辈子都在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顽疾——疟疾作斗争。2015年10月,因其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2018年初,  相似文献   

6.
17世纪60年代,受杨光先反教案的触动,康熙开始学习西学。他不仅在业余时间勤奋学习西方历算,也将科学作为控制汉人的手段。作为外来的知识,欧洲科学在康熙的政治生命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对1668年和1692年两次日影观测的分析,讨论了康熙学习西学的起因,以及他如何运用科学新知在汉族大臣面前作秀;并根据中西文史料,以1711年夏至日影观测为例,详细分析了事件发生的原委,康熙借助科学控制耶稣会士的目的,以及知识和权力交织的复杂背景,这将有助于理解1713年蒙养斋算学馆的建立和历法改革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夏天里人类与蚊子之间的大战一直没有停息过.如今,尽管人类文明已经非常发达,但对蚊子却总是无可奈何,甚至经过数千万年的进化竞赛,蚊子似乎还稍占上风,它们传播的疟疾等疾病对人类来说是致命性的.如何战胜致命的蚊子?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药学院科学家通过研究人类、蚊子及疟疾三者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其中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正康熙皇帝自己很有科学精神,也非常好学,他一直让张诚和白晋来教他数学,张诚和白晋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翻译成满文和汉文,可他们毕竟是外国人,翻译过来的文字不是特别雅驯,康熙用朱笔再亲自校改,所以他系统地学习过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有着很好的立体几何的知识。康熙在少年时期就接触了一些像南怀仁这样的西方耶稣会士,他亲政之前,鳌拜一直力主用传统历法,而康熙想用西方耶稣  相似文献   

9.
赵致 《科学大观园》2010,(20):52-53
<正>说到大清朝,我们总是将它与那段丧权辱国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衰弱的国力、麻木的众民众和昏庸无能的清政府为大清的历史涂上了半壁黑色。但是当我们重新翻开这296年的厚重历史,还是能够看到它前半部分的辉煌,能征善战的康熙率领皇家军队平定三藩之乱、准噶尔叛乱,收复台湾,打出了完整的江山,也带出了一个千古留名的"康乾盛世"。但  相似文献   

10.
天一 《科学大观园》2005,(17):54-57
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之北,武烈河西岸。市区坐落在狭窄的河谷盆地上,海拔310~340米,四面群山环抱,避暑山庄、“外八庙”在市区北边,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塞外山城。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风景优美,有山有泉,气候凉爽,为夏季避暑胜地。清康熙42年(1703年)开始兴建康熙46年初具规模,称热河行宫。康熙50年康熙帝在山庄午门上题额“避暑山庄”。乾隆57年(1792年)竣工。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全园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避暑山庄内有康乾钦题72景及其他人文景观共120余…  相似文献   

11.
漾濞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核桃嫁接年代深远,据康熙20年(1681年)壤黔志略卷五抄本记载。胡桃皮薄如纸,山核皮厚可榨曲”。特别是康熙《云南通志》卷十记载“核桃(大理漾濞者佳)”。并且现存有二、三百年嫁接泡核桃树生长。文献和实物说明至少在300多年前漾濞发展核桃已采用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天宝战争中,唐朝对南诏发动的两次大规模的征讨都遭到惨败。历史上云南瘴气肆虐,被称为瘴疠之区,是疟疾的主要流行区之一。夏季为疟疾多发季节,唐军选择此时进入云南境内征讨南诏,不论在进军途中,还是在交战地域,都有可能罹患疟疾,导致大批士兵损失,从而使唐军的战斗力和士气受到严重削弱。南诏士兵由于适应当地环境,自身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因而大大降低了感染疟疾的可能性。疟疾对天宝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决定天宝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唐朝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何国宗,字翰如,顺天大兴人,祖籍浙江仁和(今杭州)。出生于天文学世家,其父何君锡,字康侯,仁和人,曾任钦天监灵台郎、冬官正、春官正。(1)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五十一年(1712)进士,改庶吉士,命直内廷学算法,入蒙养斋算学馆,(2)与梅瑴成一起,充任汇编官,参与御制《钦若历书》(《历象考成》)的编纂。雍正年间,负责《历象考成后编》的编修。乾隆二年(1737),任算书馆总裁官。四年,充国子监算学总管。六年,充律吕馆  相似文献   

14.
曹燕 《科学大观园》2011,(22):43-45
如果有一种昆虫能让人类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那可能就非蚊子莫属了——每到夏天,它们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烦恼。它们锲而不舍地叮咬人们并传播着病毒,给人们带来疟疾、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致命疾病。世界上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大约200万人丧命。蚊子的前世今生没有人知道蚊子是何时出现在地球上的,但可以有把握地说它们比人类存在的历史要长很多,大约1  相似文献   

15.
“晴雨录”奏报是清代雨泽奏报制度的重要形式,早在康熙六年就已经出现,但仅限于京师地区。康熙二十四年在各行省推广“晴雨录”奏报以失败告终,只有北京“晴雨录”奏报一直坚持到清末。根据奏报主体的身份,现存“晴雨录”档案可以分钦天监《晴雨录》、织造《晴雨录》、太监《晴雨录》和巡抚《晴雨录》,前三者在记录内容、格式、奏报时间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清代“晴雨录”档案在历史气候重建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利用异源资料(日记资料、“雨雪分寸”档案)的比勘发现,三种类型的《晴雨录》与其他资料的相似度均高于85%,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正>30多年前两张流行病学课堂上的图,让他灵光一闪,"好像哪里多疟疾,哪里肿瘤的死亡率就低"。这是陈小平自述的研究"疟原虫治疗癌症"的源头。1月28日,中科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在中科院SELF论坛的一场公开演讲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利用疟原虫成功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陈小平称,团队研究发现肿瘤死亡率与疟疾发病率呈现负相关关系,疟原虫对治疗癌症有帮助,目前临床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8,(6):48-48
疟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寄生虫病。嗜人按蚊是我国疟疾的重要传播媒介,20世纪90年代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发病数占全国的40%,疫情极不稳定,不断出现局部和较大范围的暴发。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承担,联合第二军医大学等7个单位共同实施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嗜人按蚊地区疟疾流行潜势及控制暴发流行的研究”(2004BA718813)课题,针对嗜人按蚊为媒介地区疟疾防治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合作攻关和实验室与现场相结合的形式,用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形态学、社会经济学等方法,围绕嗜人按蚊的分布范围、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嗜人按蚊地区疟疾流行潜势及预测预警,嗜人按蚊地区疟区划分及防治策略与措施等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说起水稻栽培,不由让人想起了康熙皇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南行巡察河工。途中,他在皇子胤祉的奏折上,兴冲冲地批注了高邮、镇江、苏州三处的"粮价单"。  相似文献   

19.
嘉庆帝之谜     
清仁宗,爱新觉罗·颐琰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乾隆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余年,为了不让自己的在位时间超过圣祖康熙将皇位传给了颓琰。也就是世人所知的嘉庆皇帝。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中西文献,通过对欧洲所藏白晋《易经》手稿的分析,指出白晋延续了利玛窦的适应策略,他不仅向康熙传授西方科学,还把《易经》和《圣经》相比附,同时着意发掘《易经》中所含的数学原理;通过对《周易折中》编纂过程的梳理,揭示康熙、李光地和耶稣会士的来往和互动,指出白晋对此书的编纂起到了一定作用;并认为康熙对《算法统宗》的兴趣与白晋易学象数研究有密切的关系,从而为清初学术史、儒学和科学关系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