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4,(9):32-33
正科学家们观测到一个超高速转动的巨型黑洞,其惊人的转速速度几乎达到光速的一半,造成其周遭的时空剧烈扰动。大多数的星系,包括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的核心区域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此项研究中所涉及的黑洞位于61亿光年之外,其质量约为太阳的2亿倍,从而成为迄今被天文学家观测到其自转情况的距离最远的此类天体。有关这项研究的论文合著者,美国密歇根  相似文献   

2.
正位于大熊座星系M82中出现的超新星让很多天文学家兴奋不已,从星系的角度来看,M82距离地球大约仅有1200万光年。这就意味着人们将有幸欣赏到宇宙中最明亮的爆发现象之一,并对其开展详尽的研究。尽管这颗初步被编号为PSNJ09554214+6940260超新星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宇航局(NASA)和麻省理工学院在地球与一颗环绕月球轨道的卫星之间建立了超高速网络连接,速度达到每秒622米,超过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网络用户。研究小组承认这一传输速度让他们感到吃惊,能够为用于其他卫星和行星的3D视频传输和远程遥控机器人探索任务铺平道路。这项超高速网络连接实验名  相似文献   

4.
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一直以来“蟹状星云”的辐射都非常稳定,以至于天文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辐射。1054年,人类酋‘次对这个650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炸残留进行了观测记载。但不久前科学家们通过两架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正在猛烈爆发伽马射线,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震惊不己。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讯     
美国宇航局“Chandra”X光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探测到的黑洞超低音声波,看似是英仙座星团周围的可燃气体形成的。英仙座星团与地球相距2.5亿光年。天文学家表示,他们对于宇宙中的特大黑洞能够发出上述声波并不感到意外。——新浪科技  相似文献   

6.
美国宇航局公布了该局核分光望远镜阵列(NuSTAR)拍摄的一张新的高能X射线波段图像,在这张图像上展示了宇宙中壮观的一次星系大碰撞场景.两个正发生相撞在星系被总称为Arp299,它们距离地球约1.34亿光年.美国宇航局的“核分光望远镜阵列”发现位于右侧星系核心位置的黑洞正在大量吞噬着周边的气体物质,而左侧星系核心的黑洞却正处于休眠和沉寂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一直以来"蟹状星云"的辐射都非常稳定,以至于天文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辐射.1054年,人类首次对这个650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炸残留进行了观测记载.但不久前科学家们通过两架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正在猛烈爆发伽马射线,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震惊不已.意大利航天局伽屿射线轻型探测器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的伽马射线强度自2010年9月19日起突然提高2到3倍,呈现猛烈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8.
联想和推测     
超新星与中子星1932年发现中子后,苏联物理学家朗道马上推测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有极高密度的中子星。但是,这种中子星可能通过什么途径形成呢?1934年,美国的Baade和Zwicky发表了一篇短文,题为“超新星及宇宙线”,只有四百字,可是对超新星爆发过程作了全面预测。文章的最后几句话是:“作为存照,我们还提出这样的观点:超新星是表示从普通星到中子星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科学家在海底发现来自外太空的尘埃,而却这些尘埃来自于超新星.科学家表示对这些尘埃进行分析,有助于确定太空中的大规模爆炸所能生的重元素数量.首席研究员、澳大利亚物理学与工程学研究学院的安东·瓦尔纳博士表示:“少量外太空爆炸产生的碎片穿过银河系后降落到地球.我们对过去2500万年里坠落地球海洋的星系尘埃进行了分析,发现尘埃中的钚和铀等重元素数量比我们预计的少很多.”这与当前的超新星理论相矛盾.超新星爆炸能够产生一些对生命至关重要的物质,例如铁、钾和碘.这些物质遍布在太空.此外,超新星爆炸还能产生铅、银和金,以及铀、钚等更重放射性元素.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2,(4):39-41
13年来,英圈深海探险公司不断组织游客搭乘潜艇潜入大两洋海底,观赏“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残骸。在“泰坦尼克”号发生海难100年后,这种探险已经接近尾声,让这艘著名沉船的残骸真正获得安宁,长眠于海底。在潜入海底观赏“泰坦尼克”号残骸时,就职于深海探险公司(曾将150人带到海底观赏残骸)的罗布?麦卡伦拍摄了一系列照片,用镜头讲述海底之旅看到的残骸景象。探险结束后,麦卡伦将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想付诸笔端:  相似文献   

11.
科技快讯     
首次发现的新太阳系美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一个与太阳系部分类似的遥远行星系统。该系统中有一颗行星绕其恒星运动,其轨道与太阳系木星的轨道有相像之处。这一行星系统位于巨蟹星座,其中的“太阳”是代号为Cancri55的恒星,年龄为50亿年,距地球约41光年。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2,(15):36-36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斯蒂芬五重星系是一个距离地球约2.8亿光年的星系群,其中各成员星系之间相互碰撞,数百万年来发出明亮的光芒。然而这些神秘的碰撞事件和近期人们在这一区域所观测到的一次事  相似文献   

13.
正黑洞生长速度比蒸发速度更快吗?黑洞是已知宇宙中最大质量的单个天体,其质量是太阳质量的数百万倍,甚至数十亿倍,它们形成于超质量恒星及其残骸物质崩溃过程。任何跨越黑洞事件世界的物质将注定到达中央奇点,逐渐增大黑洞质量。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太空会被质量弯曲,同时,量子场理论告诉我们真空的自然运行属性,我们知道黑洞不会永远地保持稳定,而是逐渐衰变。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5,(4):69-70
近来,名为HIP85605的恒星系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这是一个双星,由2颗距离很近的成员恒星组成,位于武仙座方向,距离约16光年.之所以会引起关注,是因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的科因·拜勒-琼斯博士发表了一篇论文,如果这篇论文中的观点正确,那么这颗恒星未来在其运行轨道上可能会与太阳系相撞.  相似文献   

15.
兹威基是一位罕见的科学奇才,也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首次正确推算出了暗物质,与巴德一同首先提出存在超新星和正确预测了中子星,观测和研究了若干超新星,对引力透镜效应研究做了重要推进,开发了一些喷气发动机,发明了"一般形态分析"法,长年为二战中毁坏的科学图书馆输送书刊,并担任佩斯塔洛齐基金会的美国理事会主席。但兹威基名气低下,"实至名未归"。他科学成就的超前性应是导致他"实至名未归"的深层诱因。  相似文献   

16.
正1987年,天文学家在银河系附近的一个小型星系中观测到超亮的超新星爆发,其瞬间释放的能量超过了太阳1亿倍。美国宇航局如今对外发布了关于此次超新星爆发令人惊叹的最新数据。这颗代号SN1987A的超新星是400多年来爆发出最明亮的一次超新星事件。在此次发布的数据中,包括一些非常壮观的图像、视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科学家近日宣布发现了银河系一个新的伴星团,其位置在银河系内或附近,“身份”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据美国媒体报道,发现此伴星团的纽约大学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中心的科学家说,这个伴星团几乎比所有已知的星系或星团都暗,亮度约低200倍。其位置在大熊座方向距地球15万光年的天空,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也大致是15万光年。科学家说,这个伴星团可能是矮星系,也可能是在银河系里漂浮的100多个球形星团之一,但它只含几千颗或几百颗星星,比典型的球形星团小得多。科学家怀疑有一些球形星团是被银河系重力场捕获的古老矮星系的残余。据称,如果新…  相似文献   

18.
科技快讯     
新发现:第100颗太阳系外行星在奥地利举行的一次“生命起源”学术会议上,一个国际空间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颗新的太阳系外行星,其质量大约与木星相当,距离地球约100光年。这一新发现使人类迄今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总数达到100颗。 20世纪70年代,人类开始将探寻地外生命的目光投向太阳系外的广袤世界。1995年10月6日,天文学家发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并在此后近10年间陆续获得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家不久前发现显著重子声波振荡信号,这是人类首次利用宇宙深处的类星体进行的重子声波振荡测量,并在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之后,获得了暗能量存在的又一独立证据,这也再次证实了宇宙在加速膨胀。重子声波振荡是早期宇宙中声波振荡留下的遗迹,在宇宙爆炸后约38万年重子声波振荡信息被"冻结"。在如今的宇宙中仍包含着与大爆炸时的重子声波振荡信号,所以可将其作为"标准尺"测量宇宙遥远天体间的距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家发现了非常古老的类太阳恒星系统,它在宇宙产生之后不久就诞生了。整个恒星系统包括了5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科学家认为它孕育着远比我们的预期还要古老的星球生命。这个类太阳系统中的恒星名为开普勒-444,距离地球17光年,112亿岁。当这个类似太阳的恒星由原始气体和尘埃形成时,宇宙的年龄只是目前的五分之一。2015年1月,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物理和天文学学院博士Tiago Campante领导的星震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