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0,(22):I0002-I0004
<正>不久前,美国宇宙航天局的"亚特兰蒂斯"号在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5月14日下午2点20分发射升空,执行其第32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太空任务。这次任务是美国近期三次太空发射项目中的一项,其目的是把一个集成货舱和一个俄罗斯制造的"黎明"号小型实验舱运送到国际空间站上。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5,(6):4-6
<正>站在遥远的外太空,宇航员眼中的地球就像一个小小的脆弱绿洲,她再也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宇宙中最大的东西。所有站在太空看过地球的人都说:"地球在茫茫无垠的宇宙中就像个‘蓝色小点',让人觉得急需保护。"本杰明·格兰特想让从未在太空旅行的人也对地球产生相同的感觉。他通过搜索谷歌地图,挑选出了既和人类、自然相关,又引人注意的最形象化的卫星图片,包括拥塞的大城市,极好的空旷荒野,巨大的采矿作业场景等。希望这些图片既可以帮  相似文献   

3.
一、在天文学领域space应译作“太空”Space的中文译法目前有“空间”、“太空”、“外空”、“宇宙”和“航天”等多种。汉语中“空间”一词通常指任何具有长、宽和高的三维场所。它可以指整个宇宙大空间,也可以是房间里的小空间。在汉语中“太空”一词的固有含义为“极高的天空”,与space的原意“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见Longman英文词典,1978年版)相当接近。在当今的科技时代,完全可以把“极高的天空”具体化为“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从而把space与“太空”对应。把space译作“外空”比译作“空间”要好,因为它具有把地球上人们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空”排除在外的含义,但仍不如“太空”确切。“宇宙”通常指整个宇宙大空间及其中的所有物质,与space强调指场所和位置不完全等同。至于“航天”,通常指在地球大气层外的航行,它是一种行为,而非单指场所,与space强调的场所是两码事。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物体(称为天体),也就是太空中的物体,通常不涉及地球大气层和地面空间领域。因此在天文学中,把space译作“太空”是非常合适的。例如,提到“太空的物质分布”和“太空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天文学的研究课题。而“空间的物质分布”和“空间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就不知道是指何处。“彗星在太空中运行”也比“彗星在空间运行”更确切和生动。至于有些人认为“太空”是通俗名词,不像科技术语,这似乎是一种偏见。笔者与台湾同行一起开会时,听见他们讲“太空物理学”和“太空天文学”,并无通俗用词的感觉。其实只要用惯了,都会认同它是科学术语。二、在某些场合space可以译作“空间”如上所述,“空间”作为多义词,容易引起误解。但若对space加上限定词,其意思就很明确,可以译作空间,例如近地空间(space near the Earth)、行星际空间(interplanetary space)和星际空间(interstellar space)等。而当space本身作为限定词时,如space physics、space astronomy、space flight和space exploration等,照理也应分别译作太空物理学、太空天文学、太空飞行和太空探测。但目前国内普遍译为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空间飞行和空间探测,因此保留原译或者二者并存,也是可以接受的。三、不赞成把space译作“航天”把space译作“航天”是难以理解的。正如本文第一节所述,space是指场所和位置,而航天是一种行为,二者属不同词类。当用space作限定词时,尽管在许多场合把它译作“航天”能行得通,例如把space technology和space shuttle分别译作航天技术和航天飞机(其实译为太空技术和太空飞机也未尝不可)都过得去。但把space flight译作航天飞行就近于画蛇添足了,因为“航天”中已有飞行的含义。而若把space physics和space astronomy分别译作航天物理学和航天天文学,当然就更离谱了。因此,即使space作为限定词时,原则上也不能允许把它译作“航天”,至少应当规定在何种场合可以译作“航天”,何种场合译作“太空”或“空间”。* 林元章研究员是第6届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4,(7):28-29
<正>为什么要建设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它是用来做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探访这座“地面空间站”。我国首个“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月27日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很多网友将这一装置称作“地面空间站”(我国第二个“空间站”),从全世界范围来讲,世界仅仅只有两个“太空空间站”,一个是国际空间站,还有一个是中国空间站。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们能够向整个宇宙扩张, 为什么要担心地球上有太多的人?早 期欧洲通过将其过剩人口运往新大陆 而解决了它的人口问题,为什么我们 不能继续这一进程?我们的太空计划 已经指出了道路。”这种可能性时常在 公众集会上提出,1958年,美国NASA (国家航空航天局)成立后4年,其国 会监护人即科学和宇航委员会支持将 太空移民作为“人口爆炸”问题最终的  相似文献   

6.
一、在天文学领域space应译作“太空”Space的中文译法目前有“空间”、“太空”、“外空”、“宇宙”和“航天”等多种。汉语中“空间”一词通常指任何具有长、宽和高的三维场所。它可以指整个宇宙大空间 ,也可以是房间里的小空间。在汉语中“太空”一词的固有含义为“极高的天空” ,与space的原意“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见Longman英文词典 ,1978年版 )相当接近。在当今的科技时代 ,完全可以把“极高的天空”具体化为“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 ,从而把space与“太空”对应。把space译作“外空”比…  相似文献   

7.
你不必成为宇航员,就能够体验太空行走。你需要付出的,是3500万美元和敢于以身试险的勇气。美联社的报道说,美国太空冒险公司宣布,花费2000万美元到国际空间站旅游的太空游客只要再添加1500万美元,就可以享受一次太空行走的美妙感觉。太空游客将行走90分钟负责开展太空旅游业务的太空冒险公司宣布,该公司推出一项太空旅游新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太空行走。太空冒险公司的业务人员说,这一项目已得到其合作者俄罗斯航天局批准,全球首名“太空行走游客”有望一年后“成行”。届时,这名特殊游客将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在那…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9月27日,美国宇航局和俄罗斯航天局签署了一项关于未来人类太空探索的项目,使人类实现月球轨道上栖息生活更近一步。这是国际空间站的后续项目,涉及到在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地月轨道空间建立一个太空设施,作为未来人类深入太空探索的"垫脚石",该项目被称为"深空通道太空站(DSG)"。仍在  相似文献   

9.
外星生命的科学问题 几乎在世界各地的电视上或电影院都可以看到地球人与外星生物的星际旅行。从”星球大战”到X-档案。这些影视作品给我们的印象是宇宙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生命。它们具有各种各样的身体形态、智慧和不同程度的善恶。虽然它们当中有些仍然长得像地球上的低级动物,但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我们所未知的宇宙的某种力量或能量。  相似文献   

10.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20):74-74
<正>很多人都很好奇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如何使用抽水马桶呢?美国蒙大拿州的科学家汉克一格林解释说,宇航员用一个吸入系统进行小解和大解,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些排泄物经过处理后,会被生活所必需的系统重新利用。格林在视频里说:"地球上我们使用的是直径30—45厘米的马桶座圈,但太空中宇航员在  相似文献   

11.
在私营太空企业成功让他们的飞船接驳上国际空间站后,美国下一个"私"字头太空项目的出发日期也已敲定.据美国太空网称,一个由非营利性私人组织设计研制、实施发射并操控的太空望远镜将于2017年发射入轨.该望远镜升空旨在发现近地50万颗小行星,并帮助研究人员绘制一张前所未有的详尽、动态的太阳系内部地图.据项目审查小组称该任务在技术上可行且成功几率非常之高.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说,他们就是一群追“星星”的年轻人,一次又一次见证和创造着中国人筑梦太空的新纪录。2023年春节,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感受到和地面一样的喜庆氛围,他们在太空穿新衣、吃饺子、写“福”字,向全国人民拜年。云顶之上,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太空家园已从蓝图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在古代,根据明显的物理概念,将时间划分为年、月、日和小时,将空间区分为天和地,就完全可以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划分渐渐地不能满足需要。
我们先来看时间的划分。现代科学诞生后,首先在科学研究上,科学家需要将时间再细分为分和秒。随后,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相继出现,工业化时代到来了,又将分和秒的时间细分扩展为全社会的需要。而现代的科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将时间细分到微秒和毫秒。时间往大里划分还有年代(10年)、世纪(100年)和千年等。
我们再来看空间。直到飞机诞生和航空时代开始后,将宇宙空间划分为天和地仍然能满足需要。但航天技术诞生后,人们不仅可以离开地面进入空中,而且可以冲出地球大气层进入更广阔的宇宙空间,天和地的划分已不能满足需要了。从人们都接受的航空和航天的区分来看,实际上已把宇宙空间划分为“空”和“天”。对此似乎没有多少歧见。这除了有约定俗成的一面外,主要是因为有严格的物理概念界定,“空”就是地球大气层空间,“天”就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广大宇宙空间。
可能是由于“天”这个词过于生硬和缺乏口头语言的韵味,在不同场合,人们又采用太空、空间、外层空间和深空等多种称谓。“天”的范围过于广大,细分一下是必要的,但上述称谓实际上都是指“天”——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广大宇宙空间。
与时间的划分一样,空间的划分也必须有精确的物理概念界定,给人们以清晰的思路,这既是科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责任。
在已有的关于大气层以外宇宙空间的称谓中,“深空”和“外层空间”中的“深”和“外”都没有确定的物理性质界定,过于模糊和笼统。而“空间”与组成宇宙的总空间一词相同,空间的一部分不宜再叫空间,同时它也与日常语言中惯于使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空间”相混同。本人拙见,采用“太空”一词为宜,理由有以下5点:
1.“太空”一词我国古来有之,有深远的历史渊源,而且其含义是指极高的天空,与“天”的含义相近,含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成份;
2.对“太空”一词,我们可以赋予它“太阳系宇宙空间”的简称的含义,这样就有了明确的物理概念。目前我们的航天活动,也正限于太阳系宇宙空间;
3.可为空间的进一步划分留有余地。当人类冲出太阳系在银河系乃至河外星系活动时,我们可以相应地将“银河系宇宙空间”简称为“银空”,将“河外星系宇宙空间”简称为“外空”;
4.“太空”一词非常优美,具有诗的韵味;
5.这样明确的空间划分,完全可以与精确的时间划分相呼应。
下面谈一下关于“航天员”一词的看法。
在中国大陆,将驾驶航天器和在太空工作的人员称为“航天员”或“宇航员”。在港、台地区也有称为“太空人”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宇宙航行划分为航天(在太阳系范围内活动)和航宇(在银河系乃至河外星系活动)两个阶段,因此,称“航天员”和“宇航员”均无不可。“太空人”的称谓则过于含混,容易歧解为“太空中的人”,那就与外星人混同了。
目前,“航天”这个词已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如航天事业、航天活动、航天技术、航天部、航天总公司和航天局,航天(空间)站、航天(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等。以此类推,将驾驶航天器和在太空工作的人称为“航天员”更顺理成章,“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似乎比“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更一致一些。
有人将整个宇宙航行也称作“航天”,那么,“航天员”的称谓就更理所当然了。  相似文献   

14.
<正>“太空电站”“中央空调”“太空防晒霜”……中国空间站如何实现用电自由、四季如春?“难忘天上宫阙,更念祖国家园。”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后航天员刘洋出舱时说的这句话,让无数国人泪目。在神秘的天上建起一个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浪漫梦想。如今,“天上宫阙”已不再是诗词里的意象,而是一个真实、温暖的“太空之家”——即将全面建成的中国空间站。  相似文献   

15.
神秘宇宙     
在群星闪烁的夜晚,仰望天际,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宇宙的神秘。就连天文学家,对宇宙的了解也不多,因为我们现有的探测手段对于这个奥妙无穷的宇宙说仍然相当落后。我们现在认识的宇宙,仅仅是我们可以观测到的。而暂时观测不到的,只能借助建立理论模型,去解释宇宙间的诸多现象,这些都是一些猜测而已。“火星上有生命吗?”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答案。虽然高等生物不太可能在那里生存,但低等生物也许能。随着人们对火星的进一步探索,也许会在那里发现一些低等生物,不过请别指望它们会“入侵地球”!  相似文献   

16.
Space译作空间是一般常用词的译法,但在空间技术专业范围内随名词的不同,具有特殊的含义。太空(space)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也称空间或外层空间。宇宙空间是无限大的,为便于划分,可将太阳系内的宇宙空间称之为太空,太阳系外的宇宙空间称为宇空。有时人们把地球静止卫星轨道高度(约3.58万公里)以下的空间称为近地空间,把大于地球至月球距离(约38.4万公里)的空间称为深空。航天(space flight)是指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太空航行活动。而航空(aviation)是指航空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钱学森院士曾提出,航天器在太阳系以内的航行活动称航天,在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称航宇。这样区分是恰当的。航天器(space vehicle)是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航行的各类飞行器。现有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artificial earth satellite),航天飞船(space-craft),航天站(space station),航天飞机(space plane),航空航天飞机(aerospace plane),航天探测器(space probe)等。为统一起见,各种航天器尽可能冠以航天称谓,而不另给空间、太空、外空和宇宙等称谓。如航天站不需再叫空间站、太空站和宇宙站等。驾驶、维修和管理航天器并在航天过程中从事科研、生产和军事等活动的人员可称为航天员(astronaut)而不宜称宇航员。因为在今后很长时期内,人们还只能在太阳系内航行,故在太空内航行称航天较合适。将来到太阳系外的宇空去航行称航宇较合适。* 赵梦熊研究员是航天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太空旅行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已经不再让人感到意外。但是,这种影响究竟在分子层面上的机制是如何的?科学家们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的答案,对18名曾经长期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宇航员血液样本中的蛋白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期的太空环境会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在面临不熟悉威胁时"开启了所有可能的防御机制",这导致了人体多方面的改变——从器官到组织,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09,(17):10-11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像一个孤独的孩子。太空中还有别“人”吗?从第一个仰望星空的人开始,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地外生命的探索。而火星,这个已知的和地球自然条件最接近的星球一直是人们探索目标。在俄罗斯、美国、日本、欧洲相继发射火星探测器之后,我们中国人,也要去火星上空一看究竟了!  相似文献   

19.
一、空间和太空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空间”(space)一词都是含义十分丰富的,其中都包括了“宇宙空间”的意义。用“空间”来表达“宇宙空间”、“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都是可以的,特别是在英文中,没有另外一个专用名词来表达这一具体的含义,space一词并无争议。但是在中文里,却另有一词:“太空”,它自古以来就是专门用来表述“宇宙空间”这一层意义的(尽管当时人们对“太空”的理解和现代人们的理解相去甚远)。《辞源》(1915年版):太空,谓天也。指包围地球之空间而言。天本积气。望之无际。故曰太空。空间,常与时间对举。横至于无限者。空间也。纵至于无限者。时间也。空间犹言宇。谓上下四方。时间犹言宙。谓往古今来。《辞海》(1999年版):太空,又名“空间”、“外层空间”、“宇宙空间”。地球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空间,在哲学上,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于是就产生了哪一个词更贴切的问题。从词意来分析,“空间”应更广泛,任何物质存在的区域都是“空间”,不仅仅是“宇宙空间”。而“宇宙空间”即“太空”应是“空间”的特定区域:“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区域。因此,在表述“宇宙空间”这一概念时,“太空”应比“空间”更贴切、更清晰。但是并不是所有与宇宙空间有关的词都要用“太空”,在很多情况下,虽然涉及到“宇宙空间”,但并不是整体上,而仅仅是指它的局部区域,这时采用“太空”就不合适了,例如“行星际空间”是指“行星之间”的那一个“空间”区域,而不必称为“行星际太空”。同样,“日地空间”、“地月空间”、“近地空间”等。推而广之,凡是前面有限定词来限定其范围的,后面都可采用“空间”而不宜用“太空”。二、太空和航天在上一世纪,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飞上蓝天,于是出现了“航海”和“航空”,人类进入太空以后,自然出现“航天”。它们分别表示“在海上航行”、“在大气层内飞行”和“在太空航行”。这三个词的共同侧重点是“航行”,由此定义的“航天”的主要意义也是清楚的。由上表列出的几本词典中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现在流行的中文里,有两个相近的词:“航天”和“宇宙航行”。《中国大百科全书》没有对这两个词加以区分,在1999年版的中文《辞海》中,“航天”等同于“宇宙航行”。而《英汉词海》则分别有不同的但意义十分相近的解释。在英文名词中,相应的也有两个英文词:space flight和astronautics。几本词典都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尽管各词典在文字上不完全相同,但意思是一致的。astronautics强调“航天器”和航天中的科学和技术,而space flight则泛指“在宇宙空间的飞行”,与“航天”的含义似乎略有差别,含义更广泛一些。因此和“航天”相对应的英文能否专用astronautics,而space flight保留两种译法,“航天”和“太空航行”。在确定译名时确切地表达内涵,无疑是最主要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的是与相关名词的关系,即合理的名词体系。如“航海”、“航空”、“航天”即构成非常和谐的体系。与之相似的有space science、space application、space technology三个词汇。space science是指研究太空的科学,只能译为“太空科学”,尽管太空科学研究也离不开“航天”提供的手段,但显然不能译作“航天科学”。space application是指太空资源和能源的利用,译作“太空应用”自然可以,如译作“航天应用”也是可以的,但容易被理解为“航天技术的应用”,它的范围似乎又比“太空应用”稍小一些,两者兼容可能更适应各种需要。space technology译作“航天技术”应是恰当的,但是似乎不能把在太空进行观测和探测技术、试验技术甚至一些制造技术都包括进去,这种情况下,保留“太空技术”可能更宽容一些。于是,从“太空”的角度出发,“太空科学”、“太空应用”和“太空技术”构成一个系列。从“航天”的角度出发,“航天应用”和“航天技术”构成另一个系列,两者在意义上略有差别,以并存为好。三、值得讨论的几个特例几十年来航天技术和太空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名词,英文都采用了space一词,但中文的译法“航天”、“太空”、“空间”都不是很恰当,例如:Space borne,意思是指“装载在航天器上的”设备,曾经译作“星载”、“天基”,如space borne cooler,译作“星载致冷器”还比较能反映该词的意思。Space based,意思是指“以太空为基地的”,“天基”的译法也是可取的,如Space Based Infrared Systems是以太空为基地的红外监视系统的名称,通常翻译为“天基红外系统”。Space weather,原意是“太空环境状态及其变化”,译作“空间天气”(或“太空天气”),很直接、很形象,也很容易得到广大公众的理解和接受。仔细追究起来,“天气”是指大气中的现象,太空中既无大气,何来天气,也容易引起对太空的误解。又曾译作“宇象”,作为“宇宙现象”之简称,和“气象”并列。比较科学和简洁,但不形象,不易为公众接受。这一类名词的确定需要仔细斟酌。* 都亨研究员是航天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地球物理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20.
正空旷的太空极度寒冷,但"寒冷之最"的桂冠可能很快就将让位于国际空间站。利用美国宇航局的冷原子实验室,科学家们计划在空间站上创造出温度几乎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从而使他们可以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开展量子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冷原子实验室的项目科学家,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