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对早期鸟类的认识,始于始祖鸟。因为最初羽毛只是在鸟类身上出现的,所以人们对鸟类飞行的了解,也仅仅凭借羽毛。后来,当人们发现有羽毛的动物遗骸化石时,自然就首先想到鸟类。但是,随着古鸟类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世界范围内鸟类化石的不断发现,人们对于最早出现的羽毛和鸟类起源、演化等问题的看法发生了质的改变。事情源于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尾羽龙、北票龙、中华龙鸟、中国鸟龙、小盗龙,以及树息龙等一批长羽毛的恐龙化石。起初,人们认为这些都是鸟类化石,但是后来经过形态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现,羽毛最早是出现在体形轻巧、行动敏捷…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2021,(4)
正2010年,古生物学家成功复原了中华龙鸟的颜色,自此之后,古生物学家便掌握了还原恐龙颜色的诀窍,那就是黑素体。黑素体是黑素细胞中的色素颗粒,普遍存在于鸟类的羽毛和哺乳类的毛发中。羽毛和毛发的不同颜色正是黑素体分布排列不同的结果,所以黑素体成了复原恐龙颜色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2003年深秋的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传来一个特大喜讯,在朝阳市北票发现了一窝小恐龙化石!大连自然博物馆的专家欣喜若狂, 立即驱车前往辽西地区。辽西是指辽宁的西部地区,是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的产地。中华龙鸟等带羽毛的恐龙,孔子鸟等原始鸟类,张和兽等原始哺乳动物,辽宁古果等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等震惊中外的化石,都是在这里发现的。  相似文献   

4.
<正>"华丽羽王龙是已知的、唯一带羽毛的大型暴龙。同时,它也是目前发现的个体最大、羽毛最长的恐龙。"发现"中华龙鸟"众多周知,身覆羽毛是鸟类共有的一个特征。自从1861年,第一枚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让人们了解到了最古老的羽毛的样子,也让科学界相信远在一亿五千万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鸟类的踪影。其实,在遥远的中生代时期,身上长有羽毛的动物不仅只有鸟类。1996年,中国辽宁省西部距今约1.25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了一块重要的化石——一只鸡一般大小的恐龙,在这只小  相似文献   

5.
继中华龙鸟、尾羽鸟、北票龙、孔子鸟等轰动世界的远古化石之后,辽西地区化石出土和考古又有重大发现,被命名为“三燕丽蟾”的远古蛙化石,堪称世界第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人类研究所侯连海教授,在古鸟类化石的研究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块蛙化石。经过两年多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研究,研究人员逐步了解了该化石的产出起点、层位及相关的地质占生物信息。它出土于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村村西的中生代中期的硅质页岩层中,其时代是距今至少1亿2千多万年前。因为辽西地区的古地名是“三燕”,且该化石保存了完整而精美的骨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恐龙化石非常丰富,属种之多,延续时代之长,举世罕见,堪称“恐龙王国”。最近几年,我国辽西地区下白垩统热河群产出的恐龙化石再次引起了世界瞩目。从分类上讲,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块恐龙化石,是产出于朝阳县梅勒营子的鹦鹉嘴龙化石。鹦鹉嘴龙是一种亚洲特有的恐龙,因其吻部长得像鹦鹉嘴而得名。这种恐龙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植食性动物,是许多恐龙研究学者感兴趣的一类恐龙。不过,真正把世界的目光引向辽西的发现,是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发现于辽西北票,从形态上看,它处在向鸟类演化的一个相对原始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建军 《大自然》2013,(5):54-57
和政动物群是指我国甘肃省和政地区发现的新生代古生物化石所代表的动物群。和政县位于兰州市南偏西约100千米处,行政上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上常常把发现在同一地方、同一时代的各种古生物化石组合统称为一个动物群,并经常以发现地或其代表动物命名。比如,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就是发现于辽宁西部及华北地区白垩纪早期的一个古动物群,其中包括中华龙鸟等带羽毛的恐龙、孔子鸟等中生代鸟类以及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等。后来,科学家在该地区的相同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植物化石,包括被人们称为第一朵花的"辽宁古果"等被子植物化石,于是科学家将热河动物群更名为热河生物群,即包括动物群和植物群的生物群。另外,三叠纪晚期的关岭生物群和中新世的山旺动物群等也是如此命名的。  相似文献   

8.
 7月25日,一组来自俄罗斯、比利时和法国等国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杂志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在西伯利亚东部出土的一种食草恐龙化石上发现了复合结构羽毛。古生物学界多年来的主流认知是,只有食肉恐龙才长着羽毛,其中包括始祖鸟的祖先,而且认为只有与始祖鸟有关的恐龙分支才长有羽毛,但现在这一认知可能被颠覆--恐龙中存在羽毛的情况可能比科学家们曾经认为的更为普遍,可能存在于一大批不同的恐龙群体当中。  相似文献   

9.
癸巳年,辽西九佛堂,化石出新.古鸟化石,长约一尺,看似玉门甘肃鸟,实则其“同胞姊妹”,遂定新种,名为甄氏甘肃鸟.意义不凡,世人瞩目.此鸟缘何此名?涉禽乎?游禽乎? 在我国辽宁省西部早白垩世众多鸟类化石被发现之前,古生物学家对古鸟类的认识多源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的几件始祖鸟化石.始祖鸟化石身上长着羽毛,发现于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地层中.白垩纪的鸟类了解比较多的主要来自晚白垩世的鱼鸟、黄昏鸟类.  相似文献   

10.
冷琴  杨洪 《自然科学进展》2003,13(4):359-364
报道了对热河生物群中植物化石、脊椎动物羽毛化石及沉积物中的黄铁矿莓状体及黄铁矿微晶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探讨了热河生物群化石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的微环境特征.黄铁矿莓状体及微晶质大量保存于植物化石表面和组织内部,而羽毛化石和围岩中则较少.莓状体直径6~31μm,平均约20μm,指示了一个游离氧气浓度小于30μmol/L的贫氧水体环境.植物化石内部莓状体的生长指示了在黄铁矿化过程中水分子和游离氧气分子在机体组织内的存在,而组织降解和莓状体形成之间的相对时间差又指示出快速的软组织降解始于化石化的最初期.植物化石的细微结构在细胞水平上的缺失支持此解释.提出了"化石封套"模式以解释化石化初期在有机物周围形成的有别于水体大背景环境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1.
《前沿科学》2013,(1):85-86
早先的研究曾发现类似鸟类的恐龙后肢上存在羽毛,但是在早期鸟类身上却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山东省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及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郑晓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与徐星研究员等通过分析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的化石,发现11件早期原始鸟类标本后肢上长有羽毛的明显迹象,经过深入对比研究,认为早期鸟类曾有四个翅膀,并且后肢羽翼也具备协助飞翔的气动功能。3月15日《科学》杂志在线刊登了该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1985年,笔者在陕西洛南地区进行野外工作时,先后在长城系高山河群下部发现了数量可观的一种古老的动物化石和遗迹化石。目前正在陈景维、翦万筹两位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室内整理和研究。经初步观察,这种化石应归属蠕虫动物。蠕虫化石产出于肉红色石英岩状砂岩岩层顶面以上的灰绿色砂质板岩中,平行层面分布,可能是一种食泥的蠕虫动物。化石体为圆柱形,表面具清晰的环纹;大多数呈婉蜒弯曲状,也有直的;化石一般长5—15cm,最长达20cm以上,直径在0.4—0.6cm之间,为肉红色石英岩状砂岩充填。与蠕虫动物化石共生的还有大量平行层面的遗迹化石,无疑是蠕虫动物当时活动所留下的爬迹。此外,在高山河群下部还发现了两种分别为爬迹和潜穴的遗迹化石。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国际古生物研究领域见证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和研究热点。本文回顾2016年在地球早期生命研究、琥珀中的特异保存化石、中生代羽毛的颜色的分子证据、志留纪古鱼、早泥盆世植物根系、古DNA等研究方向的重要进展,盘点了国际古生物研究领域的前沿及热点,部分展示了中国古生物学界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恐龙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恐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1996年中华龙鸟的发现,改革开放时期的恐龙研究可谓遍地开花,不仅传统化石点的研究取得新进展,而且许多新的化石地点被陆续发现,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如今,新一代恐龙研究者继往开来、锐意进取,用薪火相传的科学精神谱写中国恐龙学研究的新篇章. 中国恐龙化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俄国人在黑龙江流域组织的野外考察和发掘活动,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零星的发现到遍及全国的化石点,从有限的种类到涵盖几乎所有恐龙类群,从外国学者主导研究到中国人占据热点研究方向,恐龙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古生物学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科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形态各异的羽毛,承载着重要的使命。鸟儿的羽毛有什么功能呢?它们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意义呢?在寒冷的布拉德伯里山,蓝松鸦会抖动它的羽毛来保暖;在炎热的新墨西哥州船岩,红尾鵟的羽毛可以让它的皮肤不被太阳晒伤。有的羽毛颜色鲜艳,比如雄孔雀能用漂亮的尾羽吸引异性;有的羽毛帮助鸟儿伪装,比如北美红雀的羽毛让这种鸟藏在森林中不被捕食者发现。充满空气的羽毛可以使疣鼻天鹅漂浮在水面上;防水的羽毛可以帮助蛇鸟潜  相似文献   

16.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寒武世西大山组蠕虫状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寒武世西大山组发现大量蠕虫状化石和少量海绵动物化石.蠕虫状化石一般长为50 mm以上,宽为0.3-1.4 mm,皱节微细,每毫米长度内有3-10条不等,被认为是Sabellidites cambriensis Yanichevsky,1926化石,是目前报道的Sabellidites化石产出最高层位.  相似文献   

17.
王敏 《大自然》2011,(2):70-72
鸟类的起源问题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涉及鸟类的形态结构、飞行和羽毛等多方面内容。随着越来越多重要化石的发现,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已经逐渐为学术界所接受。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许多保存精美的带毛恐龙、中生代鸟类化石等,  相似文献   

18.
《科技知识动漫》2009,(4):14-14
日前,最新考古研究显示,恐龙化石分析证实1.25亿年前恐龙长着华丽的“羽绒服”。这种“羽绒服”是由于独特的羽毛构成,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2017,(3)
正研究人员在琥珀中发现了一小截恐龙尾巴,上面还保存着栩栩如生的羽毛!由此证实了世界上的确存在过带羽毛的恐龙,现今鸟类正是由这类恐龙间接而缓慢地演化而来的。此外,研究人员还尝试分析恐龙尾巴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希望为化石的蛋白质分析提供依据。近些年,关于缅甸琥珀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如在琥珀中发现了样子古怪的陷阱蚂蚁、全新的昆虫类群——奇翅目以及反鸟类的翅膀  相似文献   

20.
羽毛是鸟类案件现场比较容易获得的一类物证,本研究选取黑耳鸢的飞羽、尾羽、体羽和绒羽,利用扫描电镜对其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黑耳鸢的飞羽、体羽和尾羽均由有钩羽小枝和无钩羽小枝组成,绒羽主要由节状羽小枝组成.飞羽、尾羽和体羽的有钩羽小枝的羽小钩数和纤毛数以及绒羽的节状羽小枝的节直径、节间距和节基长均不尽相同.与相关研究进行比较表明几类羽毛的各项指标在不同的物种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可以为通过羽毛对物种进行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