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0年7月23日,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7日23日12:40,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担任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从而开启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唤醒了我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勾起了自己当年采访航天英雄杨利伟时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行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由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三个部分组成,总质量约5吨。本次探测任务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这也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本文将带大家一起认识中国的火星探测之旅。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7月,人类航天的宏伟史诗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章。就在十来天的时间里,有三个国家的火星探测器相继启程前往这颗红色行星:阿联酋于7月20日发射"希望"号,中国于7月23日发射"天问一号",美国于7月30日发射"毅力"号。本期专稿《奔火:三国探测器同台竞技》对此的介绍要言不烦。中国"探火"启幕,"绕、落、巡"一步到位的决策尤令世人瞩目。天问一号轨道器将环绕火星运行,作为火星的人造卫星在空间执行探测任务;它施放的着陆器将降落到火星表面,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固定工作平台;自  相似文献   

5.
除了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的幻想以外,还没有听说哪个人能冬眠的。不过,欧洲宇航局的科学家却相信,他们能够让幻想变成现实——发明一种方法,让宇航员能在“冬眠”状态下乘坐飞船穿越漫漫太空。宇航员可以在孤独的飞行中进入梦乡今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载人火星任务为美国太空计划的新方向。根据计划,科学家将在2033年时进行一项载人火星太空任务。派人登陆火星是对世界航天业的一项巨大挑战,人类登陆火星从后勤学上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毕竟,火星离地球有5000万英里,太空船来回需要3年的时间。即使将来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一趟前往火星的旅途…  相似文献   

6.
2021年5月15日,当中国的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时,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中国国家航天局首次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将探测器送上火星的国家.这项艰巨的任务曾让许多航天机构铩羽而归——几乎一半的火星任务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7.
动态点击     
<正>我国探测器有望在2021年到达火星据悉,我国正在规划深空探测工程,现初步明确了4次任务。首次任务计划在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预计经过10个月的飞行,在2021年到达火星,着陆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其后,计划在2028年左右进行第2次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同时,我国还将进行小行星探测,并在2030年前后开展木星系探测和行星系探测。目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在实施。  相似文献   

8.
2020年7月,全球启动了三项非载人航天任务,均发射前往火星.这三项任务分别是:中国的天问一号、美国宇航局(NASA)的毅力号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希望号.中国和美国的航天任务都设计了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将寻找火星上当前或过去的生命迹象.此外,NASA还计划发射"欧罗巴快艇"(Europa Clipper)探测器去勘探木卫...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北达科他州荒漠进行火星宇航服原型试验,这种宇航服将在人类探测火星时加以利用。穿戴它的宇航员可以沿火星岩石走动和收集岩石样品,新型宇航服还能经受火星上的沙尘暴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10.
火星探测是当前国家高科技竞争力的标志,世界航天强国均研制火星大气模式,为登陆探测提供气象环境保障.本文描述了我国新一代火星大气模式(global open planetary atmospheric model for Mars,缩写GoPlanet-Mars,简称GoMars)的研制,其中的动力框架完全自主研发,具有二阶精度、能保证质量守恒. GoMars引进并耦合了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火星物理过程,具备模拟沙尘、水和CO2的能力.基于我国“祝融号”、美国“维京1号、2号”的实测数据以及国际火星大气全球数据集评估了GoMars,结果表明:GoMars能成功再现3个探测器记录的火星大气独特的地表气压“两峰两谷”特征;在全球地表温度、纬向急流、极区CO2冰和沙尘方面, GoMars也具备良好的模拟性能,可为我国火星探测计划实施提供新的气象环境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11.
继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后,人类对空间探测计划,尤其对地球临近的行星探测活动热情日益高涨.近年来,美欧科学家对火星的科学探测取得了巨大进展,这是前所未有的,但也存在不少未解之谜.本刊特选登一组有关火星的文章,使读者从中了解火星探测的新近动态.  相似文献   

12.
封面说明     
<正>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2月14日21时在月球正面虹湾以东地区软着陆,如封面显示,这是我国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天体成功实施软着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的国家."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  相似文献   

13.
继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后,人类对空间探测计划,尤其对地球临近的行星探测活动热情日益高涨。近年来,美欧科学家对火星的科学探测取得了巨大进展,这是前所未有的,但也存在不少未解之谜。本刊特选登一组有关火星的章,使读扶中了解火星探测的新近动态,  相似文献   

14.
10月13日,第十八届世界宇航员会议在日本东京科学未来馆举行,由于“神舟”五号的成功升空,中国成为所有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参加此次会议的杰里·罗斯——世界上往返太空次数最多的宇航员对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此举将会对人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宇航局正致力于研发辨识、捕捉和转移小行星到月球附近一个稳定轨道,并且派遣宇航员把小行星样本送回地球任务。通过这一被称为"小行星转移"的任务、通过测试未来载人火星任务所需的技术,将大大推进该局载人前往火星的计划。40年来,宇航员在太空中一直需要依赖地球来获取物资和机动支持。而利用美国"阿波罗号"登月舱和航天飞机等飞行器完成的许多任务持续的时间都很短,只能持续数天或数星期。在处于  相似文献   

16.
关键词     
《科学之友》2010,(7):4-5
<正>火星-5006月3日,火星-500———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拉开帷幕。参加试验的中国志愿者王跃和其他6名来自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的志愿者将进行长达520天的考验。宇航员若想顺利往返火星和地球,须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闯过7道关。  相似文献   

17.
火星在古代被称为"荧惑",我国首枚火星探测器取其谐音,被命名为"萤火一号"。"萤火一号"2011年11月将探火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嫦娥二号"测控通信指挥部副指挥长麻永平透露,除"嫦娥二号"外,我国今年将可能发射"萤火一号",搭载俄罗斯的福布斯卫星,共同进行火星探测。  相似文献   

18.
沙尘暴是火星表面-大气-空间构成的圈层耦合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火星沙尘暴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但对不同时空尺度和等级的沙尘暴的发生规律至今仍认识不清.沙尘暴会对火星表面探测器带来诸多影响,如降低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降低环境温度、扰动大气密度和风场、阻碍通信、污染仪器等,是火星表面探测任务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之一.本文系统性地回顾了人类历史上对火星沙尘暴的监测方法及其数据反演方法,以期为我国构建完善的火星沙尘暴监测体系提供基本的方法支撑.为了更好地保障和服务我国未来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后续火星探测任务,我国应考虑尽早建立完善的火星沙尘暴监测体系,这一体系应包含的探测方法包括着陆器可见光相机监测、环绕器可见-红外多光谱相机监测和地基光学望远镜监测.通过这些不同平台、不同时空尺度的监测手段相互配合,既能有效保障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安全实施,也将极大促进我国的火星系统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17年12月11日签署了一项指令,要求NASA将宇航员重新送上月球并最终带往火星。该指令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同时也没有提供资金。不过,特朗普政府一直在传达这样一个信号,即有意让人类重返月球表面,这让月球科学家对相关政策的正式变化产生了希望。特朗普当天在白宫举行的签署仪式上表示,美国不仅要在月球上插旗并留下脚印,还要为将来的载人火星任务奠定基础,也许将来还会前往火星之外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火星车26年     
<正>1997年7月4日上午,一辆名为“索杰娜”的六轮漫游小车成功地降落在了火星上,成为第一辆能在火星上行驶的火星车。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以漫游方式探索火星的形式。接下来,火星车被接二连三地派往火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学成果。目前,“好奇号”火星车已经在火星上待了11年,“毅力号”火星车忙于收集火星岩石并从事其他探索活动,而我国的火星车“祝融号”也收获了在火星上辛勤工作2年后的探测成果。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在火星上成功施放了6辆火星车。截至2023年,人类用火星车探测火星的历史已有26个春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