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传统拌和方式相比,振动搅拌技术运用在水泥稳定碎石拌和中,大大提高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均匀性,使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有很大的提高。本研究主要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振动搅拌技术与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传统与振动搅拌技术的原理分析,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确定;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振动搅拌技术的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鉴于传统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存在耐久性、均匀性差且易产生裂缝等问题,本文将振动搅拌技术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对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劈裂强度、动态抗压回弹模量、干缩、温缩和疲劳试验,并与传统搅拌水泥稳定碎石对比。结果表明:振动搅拌技术明显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动态抗压回弹模量,减小变异系数,缩短强度和变形的稳定时间,而且对低温时的温缩性能改善效果更加显著;该技术可提高水稳基层的早期强度,并节约0.5%的水泥用量,降低基层的成本;也可减小干缩应变、失水率、干缩和温缩系数,使干缩与温缩性能更好且更早趋于稳定;还可改善水稳基层的疲劳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振动搅拌技术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基于传统搅拌和振动搅拌技术的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间接拉伸强度试验,并开展了扫描电镜下的细观作用机理分析.结果 表明:振动搅拌技术可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间接抗拉强度,降低变异系数,提高均匀性,缩短强度稳定时间,对低水泥剂量下强度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在龄期为7,28 d时,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的水化物明显较多,且分布更均匀,在混合料内部形成了大量韧性较好的网状结构,有利于提高强度;在龄期为90 d时,钙矾石晶体成柱状并嵌入集料内部,使结构更致密,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搅拌装置的研制及工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公路和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普遍存在的强度不高、均匀性与稳定性差、易产生裂纹等问题,运用振动搅拌技术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搅拌加工,研制了600 t/h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搅拌装置。振动搅拌能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改性的机理主要是通过振动使水泥等粉料和细料快速分散均匀,使水与水泥的水化反应加速,水泥稳定碎石的微观结构得到改善,从而有效降低了水泥用量,在减少半刚性基层裂纹的同时,保证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现场取样并测试试样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用量同为5%的条件下,振动搅拌试样平均抗压强度为5.27 MPa,相比普通搅拌强度提高12.8%;水泥用量降低至4%的条件下,振动搅拌试样平均抗压强度为4.25 MPa,仍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同配比情况下,现场施工养护并取芯,测得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振动搅拌平均强度提高了84.3%。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使其使用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水泥掺量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的问题,通过对3%、4%和4.5%(质量分数)3种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干缩、温缩室内试验,得到不同水泥掺量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系数、温缩系数和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掺量是影响基层材料收缩性能的主要因素;水分和温度的控制也能减少收缩,抑制反射裂缝.该结果为防治反射裂缝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就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通过静压法和振动法两种成型方法,对同一级配骨架密实性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件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工程实际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振动法更能很好的模拟实际施工现场,采用振动法求得的参数指导现场施工可提高路面的整体稳定性,减少表面反射裂缝,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减少后期道路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7.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洋  张光明 《科技信息》2010,(3):289-289
本文主要从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形成原理、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因素、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三方面论述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路面结构层也在不断改进,半刚性材料被广泛用于修建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建或改建的高等级公路的沥青面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损坏现象,如何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及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从水泥稳定碎石的形成机理、技术及施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S330逍白线漯河境绕城段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实践,详细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将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现基层再生集料的全替代,是路面绿色化建设的目标。该文中对比研究了天然集料和不同替代率下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集料的物理性能(表观密度、含泥量、压碎值、吸水率等)都低于天然集料,但符合规范要求。随着水泥稳定碎石中再生集料占比增加,全再生集料混合料比天然集料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所需最佳含水率增加了20.6%;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7 d和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与天然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对比,全替代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7 d和28 d强度分别下降36.2%和28.5%。研究表明再生集料基层能够满足建设要求,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评价最大粒径为53 mm的水泥稳定碎石(CTB-50)的物理力学性质,采用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研究了试件尺寸对CTB-50力学强度测试值的影响,分析了垂直振动试验仪(VVTE)振动参数对CTB-50干密度和级配的影响,开发了CTB-50垂直振动试验方法(VVTM),并通过与现场芯样力学性质对比验证了VVTM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随试件尺寸增大,试件松散区的界面效应减弱,试件有效承压面积增大,表现为CTB-50强度测试值增大,当试件尺寸达到200 mm(直径Φ)×200 mm(高h)时,增大试件尺寸对强度不再有显著影响;随工作频率增大,CTB-50干密度先显著增大,当工作频率超过32 Hz时,干密度不再随之变化;随工作质量增大,CTB-50干密度近似抛物线变化,当工作质量为302 kg时干密度达最大,且上车质量122 kg、下车质量180 kg时振动对级配破坏较小;随振动时间延长,CTB-50干密度先显著增大,振动时间超过165 s时干密度不再随之变化。建议CTB-50圆柱体试件尺寸为Φ200 mm×h200 mm, VVTE振动参数为工作频率32 Hz、工作质量302 kg(上车...  相似文献   

12.
刘明江 《甘肃科技》2016,(23):105-108
本文简述了基层振动成型法和传统静压法,在金昌至武威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对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方面做了要求,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应力控制模式下的小梁弯拉疲劳试验配合动态信号采集系统采集试验中的应变,通过Matlab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不同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疲劳特性。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小梁试件疲劳变形分为稳定阶段、增长阶段和破坏阶段。级配不同,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疲劳特性差别显著,各阶段模量差别明显。通过3个阶段对应下弹性模量临界点的对比得到不同级配水泥稳定碎石试件抗疲劳性能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从提高半刚性基层材料抗裂角度出发,由集料级配组成和结合料剂量两个方面入手,研究低水泥剂量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抗裂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龄期的收缩系数均呈现明显规律性,混合料的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都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同时骨架型级配的混合料收缩应变小于连续型级配的.研究结论能有效地指导道路施工,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炉渣碎石基层路用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研究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将0~9.5mm炉渣集料按照不同比例替代天然石料制备了水泥稳定炉渣碎石混合料,并测试了混合料的击实特性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收缩特性及抗冻性.结果表明:炉渣集料掺量越高,混合料最佳含水率越大且最大干密度越小;水泥稳定炉渣碎石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抗冻性均低于水泥稳定碎石;炉渣集料增加了试件的长期干缩变形,但降低了试件对失水率的敏感性,炉渣集料掺量不超过30%将减小试件温缩变形及对温度的敏感性.综合考虑,炉渣集料替代水泥稳定碎石中天然石料的质量分数宜在20%~30%.  相似文献   

16.
郭吉保  范登涛 《科技信息》2007,(26):106-106
0.简述梨温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上海至瑞丽公路江西境内的一段,全长244.749km,其中K125 000~K149 500段经过贵溪市,贵溪市火力实业总公司有大量的粉煤灰(湿排灰),考虑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该段路面基层设计时决定利用粉煤灰作为稳定材料,但梨温公路沿线石灰来源相当困难,并且在工艺流程中处理石灰的消解,过筛有相当的难度,在单位时间内所需供灰量大,而且需要大量的储料棚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寻求改善和简化施工工序,又要力争在不增加工程造价,不降低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我们决定用水泥替代二灰结构中的石灰,笔者通过在梨温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实践形成了一套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公路项目管理的经验,就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蒋立政 《工程与建设》2006,20(2):148-150
文章联系省道S319线某段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具体情况,浅谈混合料的设计、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和论述探讨施工中与压实度,强度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受众多因素影响。本文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四种不同级配的碎石进行组成设计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法来确定级配、水泥剂量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强度的影响程度,并着重分析了随着级配变化,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曾远昌 《科技资讯》2011,(3):115-115
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是针对我国公路建设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已建设的主要公路进行咨询调查,在全面总结沥青路面使用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对轴载换算、不同荷载模式下的路面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基层及面层混合料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比分析了常用的不同类型混合料的性能特点,通过综合经济比较,提出的改进的混合料类型.本文对某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