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隶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科。是一种很原始的硬骨鱼,既有软骨鱼的特征(大多为软骨、有吸水孔、吻,肠内有螺旋瓣等)又有现代硬骨鱼的特征(具有一些硬骨,有鳃盖,鳔,体外受精等)是介于软骨鱼与硬骨鱼之间的过渡性鱼类,所以有人称它为软骨硬骨鱼类(Chondrostei)。  相似文献   

2.
拯救中华鲟     
正2018年4月14日,500尾人工养殖的中华鲟在湖北宜昌放归长江,这已经是自1982年以来连续实施的第60次中华鲟放流。经过这么多年的增殖放流之后,中华鲟的现状究竟如何?对中华鲟研究与保护到底有哪些进展?长江鱼类生态的恶化还能够挽回吗?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长江生态保护的旗舰种,也是世界上寿命最长、洄游距离最远、体型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有记录的最大个体体重达到680千克。在古籍中,中华鲟被称为鳣。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玑曾记录道:鳣出江海,三月中从河下头来上。形似龙,锐头,口在颔下,背上腹下  相似文献   

3.
漫话中华鲟     
鲟鳇鱼的由来鲟鱼类是古棘鱼类的一支后裔,鲟鱼类的化石见于中生代的白垩纪.现存种类,基本上保留了祖先软骨硬磷的原始特征,使其区别于其它硬骨鱼类,而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对鲟鱼类的研究,直到十九世纪才作比较严格的分类.鲟形目在全世界分布有二科,七属,共二十六个种.其中,鲟科在我国分布有二属,七种鱼.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 Gray)是鲟属的代表种,鳇属(Huso)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保护中华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8月,设在英国剑桥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监测中心,公布了该中心近期一份调查报告:中国长江中华鲟的资源量(达到产卵群体尾数),已不足3000尾,而且仍在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减少。为此,中外专家紧急呼救——  相似文献   

5.
话说中华鲟     
中华鲟,古称鱣或鱣鲔(音zhān wěi),相传因其外形像龙,号称龙鱼,是古棘鱼类的一支后裔,也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华鲟向人类呼救?怎么会?它体格壮硕,身长可达5米,重达千斤,再配上粗糙的皮肤,坚硬的骨板,外型威猛异常,如果不发生意外,活到百岁易如反掌。可这样一个狠角色,究竟发生了什么意外? 路遇杀手“哎呀,小心!”突然,一张巨型大网出现在一群中华鲟面前!这是非法捕鱼者设下了“陷阱”!只见一条中华鲟已经中招,被鱼网缠在当中。网子越收越紧,被捕的中华鲟拼命挣扎,头脸已被网绳刮破,却仍无法逃脱。唉……这样的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可这伙中华鲟结伴同游,干嘛去呢?  相似文献   

7.
我首次看见中华鲟,是在1953年10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天。那时我刚到四川泸州市读书。听说有条小船拖着9条大辣子(中华鲟)正停泊在长江边上,我就和许多人一起去争睹这难得一见的水中巨物。原来那是渔民在宜宾附近的江段中捕获的。9条鱼共重1700公斤,最大  相似文献   

8.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地方名大腊子、腊子。雄性体长可达250厘米,体重可达150公斤,雌性体长可达400厘米,体重可达400公斤,被誉为国际上的佳肴,是我国长江中的一种大型经济鱼类。为了发展和保护这种鱼类的资源,为了移养驯化这种鱼类提供科学依据,有研究它的必要。此外,中华鲟的形态结构和内部解剖的许多特点,对研究鱼类  相似文献   

9.
中华鲟的形态、分布及产卵洄游习性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隶属硬骨鱼纲、真口亚纲、鲟形目、鲟科、鲟属。俗称鲟沙、鲟龙,目前,世界上现存的鲟鱼类有2科2属约25种。中华鲟是鲟鱼类中个体最大、也是我国特有的经济鱼类。古生物学和鱼类学工作者,根据古生代的志留纪到二叠纪地质年代出现的古棘鱼类化石的形态特征,推断古棘鱼类为现代鱼类共同祖先,而鲟鱼类是古棘鱼类的一支后裔,所以中华鲟被人们称为古老  相似文献   

10.
去年岁末,受宋庆龄基金会野生生物保护基金管理委员会之邀,我和北京的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到湖北省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进行采访。研究所的刘所长和易总工程师给我们介绍了他们近年来为拯救中华鲟所做的努力。中华鲟是我国长江的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成年中华鲟身长4米、体重可达500多公斤、平均寿命为30岁,性成熟需15年。中华鲟化石的地史记录最早发现于距今约1亿4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是现代鱼类的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11.
中华鲟是1.4亿年前出现于地球上的水生动物,与恐龙生长在同一时代,堪称地球上现有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被誉为“活化石”。中华鲟为我国乃至世界独有的溯河性珍稀鱼种,属鲟鱼类,故名“中华鲟”。中华鲟体长一般在2米左右,最长可达5米,体重在200至500公斤。每年夏秋季节,成熟的中华鲟,凭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2016,(6)
正中华鲟起源于白垩纪,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水域和长江中下游的干流内。人类的航运和渔猎等活动都可能对其生命造成巨大威胁,中华鲟的洄游旅途艰辛而又坎坷。恋家的游子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水域和长江中下游的干流内。其体形硕大,体长可达4米,体重超过700千克,寿命可超过40年,在长江中的洄游距离可达2 800千米以上。20世纪后期,由于过度捕捞、环境退化,以及筑坝、航运和水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4月14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湖北省农业厅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在宜昌市举办"2018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此次活动是自1984年以来连续实施的第60次中华鲟放流,共有500尾中华鲟放归长江。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的代表,以及业内专家、环保组  相似文献   

14.
中华鲟的移地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Gray)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东海和黄海的大陆架水域及长江干流,偶尔进入通江湖泊和支流,福建省闽江也有分布.中华鲟是江海洄游性鱼类,每年6~8月到达长江口进行溯河洄游,9~10月陆续到达湖北江段,并在江中滞留过冬,翌年10~11月到宜昌江段产卵繁殖,产后立即降河返回海洋育肥[1].受精卵约7d后孵出,仔鲟顺流而下,次年5月到达长江口,9~10月后陆续进入海洋生长,性成熟后再溯河产卵[2].由于长江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切断了中华鲟产卵洄游的通道,长…  相似文献   

15.
▲ 自然界中的鱼类虽说形形色色,但除了供人观赏外,便是给人食用。你大概从未听说过还有一种鱼,只充作田间的肥料,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美名——肥料鱼。这种奇怪的鱼生活在美国一个印第安人部落附近的小河里。自古以来,当地印第安人在播种玉米时,便从河中捕捉起一条条小小的肥料鱼,掷进每一个已播下玉米种子的坑里。玉米生长的全部肥料,就靠这条鱼供应了。▲在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有一种叫艾乌拉霍的鱼。这种鱼的脂肪很多,如果把它晒干,在它身上穿一根灯芯,就可以把它立起来当灯点。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鱼灯,印第安人很早以前就用这种鱼灯来照明…  相似文献   

16.
维护民族利益的英雄,遗臭万年的汉奸,竟然在不同情况下摆在同一人的名下;一面有人写小说,拍电视剧,称颂光辉业绩,一面有人寄信质问,旧事重提;盖棺而论未定,吴百亨先生死而有知,恐将耿耿于怀,难以瞑目!此时此地,作为吴氏档案的整理者,义不容辞,有责任根据档案及访问材料,实事求是,还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吴百亨(1894—1973)作为温州著名的实业家是众所周知的,但他曾经被挂名为伪维持会副会长的经历,外界并不了了。因此,历史要求我们搞清这段时间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7.
晚清著名词人文廷式的词真实地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历史巨变,以其振聋发聩之势光耀词坛,词中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身的怀才不遇融为一体,完整地记录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一心为国却报国无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19.
《科技潮》2009,(11):6-6
10月4日14时58分,史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在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坝区基地破膜而出;15小时后,最后一尾中华鲟宝宝挣脱了卵膜的束缚,成功降生。至此,约2万尾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鱼苗诞生,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0.
《少儿科技》2009,(11):43-43
不久前,世界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的“活化石”中华鲟在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坝区基地顺利破壳而出。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中华鲟研究所本次共获得约2.8万枚中华鲟受精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