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野     
<正>太空提取小行星岩石送进绕月轨道space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他们将从一颗小行星表面选择一块大石头,把它送进月球轨道。这颗小行星将在2019年选定,目前倾向于选择的对象是小行星"2008 EV5"。执行这一任务的飞船将在2020年12月发射,它将花大约两年时间,飞抵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条小行星带中的这颗小行星。抵达后,它将提取小行星表面一块直径大约4米的岩石。接着,飞船将用215~400天时间环绕小行星飞行,借助小行星的引力把这块岩石送入一个不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宇航局正致力于研发辨识、捕捉和转移小行星到月球附近一个稳定轨道,并且派遣宇航员把小行星样本送回地球任务。通过这一被称为"小行星转移"的任务、通过测试未来载人火星任务所需的技术,将大大推进该局载人前往火星的计划。40年来,宇航员在太空中一直需要依赖地球来获取物资和机动支持。而利用美国"阿波罗号"登月舱和航天飞机等飞行器完成的许多任务持续的时间都很短,只能持续数天或数星期。在处于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最近目睹了一颗年轻恒星周围的一次尘埃大爆发,这很可能是大型小行星之间一次猛烈碰撞的结果。这类碰撞最终可能导致行星的形成。虽然"斯皮策"以往观测过多次疑似由小行星碰撞造成的尘埃爆发,但这一次是科学家首次采集到一个小行星系统猛撞之前和之后的数据,从而窥探到像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形成所经历的暴烈过程。岩石行星诞生于环绕年轻恒星的尘埃材料。这些材料聚拢到一起形成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互相碰撞,阴影?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9月8日,美国宇航局小行星取样飞船——"奥西里斯-雷克斯号"发射升空,开启了一趟意义重大的太空之旅。这趟旅程可能会大大深化我们对早期太阳系的理解。2016年9月8日,美国宇航局第一艘小行星取样飞船——"奥西里斯-雷克斯号"(以下简称奥西里斯)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从而开启了一趟意义重大的太空之旅。这趟旅程可能会大大深化我们对早期太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他们将从一颗小行星表面选择一块大石头,把它送进月球轨道。这颗小行星将在2019年选定,目前倾向于选择的对象是小行星“2008 EV5”。执行这一任务的飞船将在2020年12月发射,它将花大约两年时间,飞抵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条小行星带中的这颗小行星。抵达后,它将提取小行星表面一块直径大约4米的岩石。接着,飞船将用215~400天时间环绕小行星飞行,借助小行星的引力把这块岩石送入一个不同的轨道。下一步,大约在2025年,飞船将把石头放进一个稳定的绕月轨道。到那时,宇航员将可能与这块石头会合并提取样本。一旦成功,这将是首次刻意把一块重重的太空岩石放到地球附近。从这块岩石采集的信息,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多了解它所来自的小行星类型。这项任务不仅是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而且将是测试行星防御策略的一个好机会。当飞船造访目标小行星时,飞船将被轻轻推到一个不同的轨道,这能让科学家测试一种让大型近地小行星转向、从而避免与地球相撞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再访木卫二     
从1995年到1997年底,美国宇航局的不载人"伽利略号"宇宙飞船陆续从遥远的太空向地球发回了太阳系内最大的行星木星以及它的几颗卫星和周围几颗小行星的大量数据和数百张高清晰度图  相似文献   

7.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1,(10):51-52
碰撞星系形成“感叹号” 美国宇航局最新发布一张“宇宙感叹号”图片,深太空天体W340是典型的教科书实例,它是数百万年前由两个星系碰撞形成的,距离地球4.5亿光年。这两个明亮星系的碰撞在太空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感叹号,目前所拍摄的W340是它们碰撞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时间2013年2月16日,一颗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此时,天文学家正在美国宇航局的地面观测站,紧张地监视着这颗可能会影响地球安全的小行星,计算着它的体积、运行速度和运行轨迹。其实,威胁地球生命的因素不仅来自太空,有时更来自地球本身,而对此我们却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9.
截击小行星     
20××年10月,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射电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危险的“杀手”──一颗宽度接近1.6千米的小行星,正以每小时10.8万千米以上的速度自太空猛冲向地球。初看起来,它像是一颗很普通的小行星,同成千上万颗在太阳系里疾飞的其他小行星没什么两样,除了一点──这颗正直冲向地球。 天文学家们紧急检查、又再次复核了他们的计算结果,但事态的严峻性没有改变:24小时之内,天地大碰撞就将发生。恐慌气氛迅速蔓延开来,要想发射火箭拦截这颗高速的太空巨石,使它转向或者干脆消灭了它,看来为时已晚。 以相当于1亿吨TN…  相似文献   

10.
研究小行星的航天器美国航天局最近宣布,计划发射第一个绕小行星运转的航天器。它将对一个叫做“爱神星”(小行星432号)的巨型太空石进行研究,这是很多有时经过地球的小行星中的一个。科学家认为,通过“爱神星”对小行星进行研究,有助于说明行星(地球)是怎样形...  相似文献   

11.
科技     
《科学之友》2005,(12):13-13
NASA推出太空重力拖车天文学家认为,好莱坞大片《天地大冲撞》中演绎的小行星撞地球事件,在实际中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为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天外横祸,近日,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推出了一套全新的“太空重力拖车”方案,利用其中设计的小行星拖曳飞船。用研究人员的话说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2009,(6):47-47
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5月21日报道,赫歇尔太空望远镜和它的搭档普朗克天文望远镜分别搭乘阿丽亚娜5号运载火箭,先后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赫歇尔太空望远镜成功发射升空后、利用手机技术跟地球取得联系,这是第一次在太空飞行中使用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进公众对小行星、流星等近地星体获取过程的了解,美国宇航局(NASA)近期在其网站上以动画形式披露了小行星登陆项目——"小行星再定向"——的具体细节;捕获小行星、宇航员降临其上、采集样本后返回地球三个步骤。分析称,除了科研用途,NASA这项在科研项目也有着现实的目的。因为,迄今人们还无法预判来袭地球的小行星其精确坠落点,也无从知晓改变一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最近公开表示,就算保守地估计,仅在银河系内也有多达1亿颗行星能够支持生命的存在,地球人今后20年内就有可能找到外星生命。美国宇航局对其他恒星-行星系统的研究早已从基于地面的观测转移至太空望远镜的探测,"哈勃""斯皮策"和"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能确定行星与恒星之间距离是否适合行星上存在我们所知生命的先决条件之一——液态水。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17年发射"中天系外行星勘测卫星",2018年发射"詹姆斯·韦伯空  相似文献   

15.
<正>在太阳系内,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它们在宇宙中就这么飘来飘去,时而"攻击"地球,时而制造恐慌,时而穿越星体间。但如今,它们对于人类来说似乎还多了一个其他用处……让我们把时间调回到2012年1月23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宇航局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想法,他们计划捕捉一个500吨重的小行星,调整它的位置,把它"变"成一个供人类使用的宇宙空间站。  相似文献   

16.
日前,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条贯穿太阳系的新的"星际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来加快航天器从地球到太阳系遥远部位的旅行时间,并监测和了解可能与地球碰撞的近地物体. 研究人员研究了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轨道,并计算出它们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新发现的星际高速公路使彗星和小行星在太空中的传输速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快得多,在不到10年的...  相似文献   

17.
登陆小行星     
2011年5月初,美国宇航局宣布,该局的一组宇航员和科学家将在海底的一块模拟太空岩石上,检测未来登陆小行星的理念和技术。之前美国曾宣布将载人登陆小行星,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现在看来,美国确实已在为登陆小行星做准备了。  相似文献   

18.
动态     
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如期升空
  作为美国宇航局史上最复杂的项目之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研发进度一直受到众多科学家的关注。近日,美国宇航局披露,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在2018年10月发射,正式接替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美国宇航局史上最复杂的项目之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研发进度一直受到众多科学家的关注。近日,美国宇航局披露,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在2018年10月发射,正式接替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工作。按照计划,升空后的韦伯望远镜将在距离地球大约150万千米的轨道上运行,对宇宙展开观测,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宇宙的结构,并寻找太阳系附近的宜居行星。专家表示,耗资88亿美元打造的韦伯望远镜,其观测能力和灵敏度都非常惊人,如果一切顺利,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轨道观测平台。  相似文献   

20.
视野     
<正>太阳五色秀太阳近日发射的强烈耀斑,构成了图中的五彩秀。最左边是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2010年发射的一部太空天文台)在可见光波长捕捉到的太阳辐射爆发,其余4幅是它在多个极紫外光波长拍摄的同一耀斑。倾斜的星系space太空图为近日发布、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倾斜的星系——NGC949。它距离地球超过3000万光年。它的倾斜方向让天文学家很难确定它的精确形状,但他们相当肯定它是一个盘状星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