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别采用水文和水动力方法计算设计暴雨条件下田家湾流域洪水流量,在传统流域水文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以晋中市田家湾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实例,模拟了不同历时降雨条件下小流域洪水水文水动力产汇流过程。【方法】水文计算中在该地区的长历时设计暴雨条件下分别采用综合瞬时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进行设计洪水演算,同时在小范围流域水动力计算中,首先对基础数据进行预处理,之后采用芝加哥雨型设计流域短历时暴雨,通过地形资料建立HEC-RAS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对上游汇水分区内的流域进行降雨径流模拟。【结果】长历时暴雨对田家湾水库上游形成洪水具有较大的影响,短历时暴雨下水库能够调节流域的洪水。【结论】本次计算模拟成果对有小流域地区的洪水预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影响甘肃省的大气环流形势、天气形势以及水汽来源、下垫面情况;并对全省暴雨和洪水灾害类型进行了分类;探讨了暴雨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了洪水灾害的特点;提出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减少洪水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过程中缺少实测水文资料,需采用24h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本文洪水计算依据2002年编制的《河北省设计暴雨图集》(以下简称《图集》)计算设计暴雨,采用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龙群  黄亚珏 《河南科技》2022,(23):107-110
受频繁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暴雨序列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一致性,常规频率分布模型在设计暴雨、设计洪水分析计算中不再适用。本研究以最大三日暴雨为例,采用时变矩的GEV频率分布模型,与基于一致性假设的常规模型所得设计暴雨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暴雨资料不满足一致性假设时,时变矩模型相比常规频率模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与复杂性;并且时变矩模型求解得到的设计值及其超越概率明显不同于常规频率分布模型;面对不满足一致性假设的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应当对非一致性做处理,避免产生较大偏差,影响防洪安全和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保定市"7·21"暴雨洪水进行了分析,提出了"7·21"防汛抗洪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6.
胡新英 《河南科技》2009,(10):50-51
<正>河南省防汛专用通信网建设始于1976年,当时由于刚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75.8"特大洪水灾难,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其重要原因就是在暴雨洪水的关键时刻,通信中断,水库与外界失  相似文献   

7.
黄河 《河南科技》2013,(14):176-177,182
针对小沙河治理工程地处山丘区、控制流域面积较小和水文资料匮乏所导致的设计洪水推求困难问题,本文在参照河南省不同版本水文计算图集推求设计暴雨的基础上,根据产汇流原理,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并与小沙河下游已治理河段设计洪水水文比拟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推理公式法计算成果合理可靠,保证了同一河流上下游不同治理段间水文成果的协调,为解决豫南山丘地区中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防汛专用通信网建设始于1976年,当时由于刚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75.8"特大洪水灾难,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其重要原因就是在暴雨洪水的关键时刻,通信中断,水库与外界失去联系,不能掌握上下游汛情,致使情况不明,指挥不灵,水库陷入孤立无援的被动状态,最终导致大坝溃决.  相似文献   

9.
暴雨洪水是形成水源地高浊度水的重要因素之一。沿海台风暴雨期所形成的原水浊度高达1 000 NTU,有时甚至能够保持在5 000~10 000 NTU。农村供水工程水处理能力较差,高浊度水对村镇水厂的影响非常大。针对农村高浊度水的处理,本文主要从预处理工艺、强化处理工艺和后续处理工艺三个环节开展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农村饮水的设计、科研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地貌参数的分析计算,应用地貌单位线理论,分析了地貌参数与产沙的关系,揭示了地貌特征对产沙的影响,并把地貌因子引用到暴雨洪水产沙计算模型中,有效地解决了无水文资料地区的产沙分析评价和预测等问题,为开展区域水土保持研究和治理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确定水库分期汛限水位的神经网络调洪演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是目前协调防洪与兴利矛盾实现洪水资源安全利用的关键问题. 现行汛限水位是通过对不同频率设计入库洪水进行调洪演算确定的. 由于汛期不同分期对应不同的设计入库洪水,于是在保证水库大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从水库实际调度方案和下游防洪标准角度出发,应用BP神经网络对各分期不同频率设计入库洪水进行逆时序调洪演算,充分挖掘水库汛期兴利效益,最大限度抬高汛限水位,由此提出确定水库分期汛限水位的神经网络调洪演算方法. 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直观、计算量小,精度可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在水库汛限水位计算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区灾害性洪水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沙市区灾害性洪水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是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从气候特征、湘江中上游洪水沿程迭加、区间洪水的复合作用、洞庭湖洪水抬高顶托、湘江河道堵支和洲滩围垦、城市建设侵占河道和滞洪洼地、防洪工程存在较多问题、城市防洪减灾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长沙市灾害性洪水的形成机制,为灾害心性洪水的预测预报、制订防洪规划和减灾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1991~2000年大洪涝灾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是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且灾情惨重的地区。在1931-1990年和1991-2000年阶段中,分别发生14次及6次大洪涝灾害。通过这两阶段大洪涝灾害的对比分析表明:发生频率高是湖区大洪涝灾害的共性,而洪溃灾情惨重,直接经济损失显著增大,成灾率高是1991-2000年大洪涝灾害的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降雨偏多诱发了灾害性洪水;湖泊调蓄功能衰退,长江洪水顶托加剧及防洪排涝能力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则放大了灾害性洪水的致灾能力;人口及社会财富集聚体的增多与集中,削弱了湖区承灾体的承灾能力,因而显著增大了直接经济损失值。  相似文献   

14.
以遥感(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为技术支持,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及加权综合法建立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计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一易损性及综合风险指数,并对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进行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洪涝灾害风险东高西低,沿海地区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齐齐哈尔市防洪信息系统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齐齐哈尔市为工作单元 ,设计了基于GIS的防洪信息系统 ,为防洪指挥调度部门掌握、控制汛情和灾情变化 ,提供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支持 ,并使防洪管理适应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湖南1998特大洪涝灾害成因与减灾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南省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的分析表明:水灾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与山林,河湖争地加剧了灾害损失,强调在防洪减灾领域中既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要实现减灾科学决策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MODIS、FY3A MERSI、HJ1A/B CCD、Landsat TM等4种遥感数据,在评估获取的最优监测算法基础上监测湄公河下游地区2011年洪灾淹没面积时序变化,并结合MODIS土地覆盖类型产品对3种重要地物类型进行受灾区域分析.结果表明:在湄公河地区,采用HJ1A/B CCD、FY3A MERSI数据监测洪灾淹没面积时建议优选NDWI算法;用Landsat TM、MODIS数据时优选NDVI算法.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10月湄公河下游柬埔寨和三角洲地区洪灾灾情较重,最大淹没面积是正常水体面积的6.5倍.洞里萨河流域是重灾区,其河道扩宽约40倍.大量水体在洪灾初期汇流入洞里萨湖,洞里萨湖在洪灾初期起到蓄洪作用.利用多源遥感卫星数据监测洪灾变化,可获取更详尽的信息,提高洪灾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电厂防洪、发电矛盾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挖掘电厂自身的潜能,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发挥水库效益。  相似文献   

19.
遗传算法在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分时段同频率放大法的不足,通过目标函数建立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的优化模型,并采用具有人工智能的基因遗传算法求解,不仅完全控制了设计洪水洪峰和洪量,而且保持了典型洪水模式,同时还避免了徒手修匀工作,减少了人工参与带来的任意性 。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1998年河南省特大洪涝灾害的特征及成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为湖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治理洞庭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