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在近中性介质中,硝酸根与亚硝酸根的紫外吸收光谱,提出了引用"K比例H点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了硝酸根、亚硝酸根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了合成水样及环境水样中硝酸根和亚硝酸根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HTS硝酸熔盐体系高温热分解的动力学行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HTS中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的含量,并研究其各自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813~893K的温度区间,HTS中硝酸根的分解主要受温度影响,其分解速率系数随温度呈指数型增大,主导硝酸根分解的反应为Ⅰ型反应,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89.8kJ/mol,指前因子为7.48×105 s-1;亚硝酸根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动力学行为,亚硝酸根分解结果受温度与硝酸根分解反应共同影响。在813~873K的温度区间,亚硝酸根的分解速率系数近似稳定在0.12×10-5~0.13×10-5s-1,当温度升至893K时,亚硝酸根的分解速率系数减小为0.005 8×10-5s-1;HTS中硝酸根分解的表观活化能大于单组分硝酸盐分解活化能,三元混合盐的高温热稳定性高于单组分硝酸盐的高温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肥料中含有杂质硝酸根,而硝酸根是铁路运输危险货物之一。用靛蓝二磺酸钠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肥料中的硝酸根,探讨不同因素对硝酸根测定的影响,确定最佳分析条件,610 nm波长处,硝酸根质量浓度在0~50μg时与靛蓝二磺酸钠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54x+0.3806,相关系数R~2=0.9994,加标回收率在95.8%~104%之间,可用于测定肥料中硝酸根含量,方法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自来水中硝酸根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在线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在线测定水中硝酸根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水样通过镉粒还原柱与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混和,将N-(1-萘基)-乙二胺溶液注入到此混合流,在λmax=540nm处进行光度检测,线性范围为0.01-2.0mg/L,检出限分别为0.01mg/L,测定频率为50次/h 。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应用本法测定自来水中硝酸根,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Kcl--Hcl、NH_4cl介质,PH约为3的溶液中,硝酸根被锌还原为亚硝酸根,再用单扫描极谱法测定亚硝酸根与二苯胺形成的化合物。在硝酸根的浓度为6.4×10~-7~2.6×10~-5M的范围内与极谱波高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PP~ b。测定2.8PP~m硝酸根的水样时相对标准偏差为2.5%,百分回收率为96.3~101.0%,可见此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在络合物溶液平衡的研究中,有些工作常采用碱金属硝酸盐使溶液离子强度保持恒定。但硝酸根离子与许多金属的络合作用还研究得很不够,其中关于铋和硝酸根的相互作用在文献上仅看到和D.F.Swinehart等采用溶度法进行的研究报导,并且只有前者才计算了BiNO_3~(2+)络离子的稳定常数。(β_1=18)。然而,根据络合物形成的阶段特征,应该预料到会有其余逐级络合物的  相似文献   

7.
<正>智能传感作为当今的前沿热点~([1]),在医疗保健、反恐怖主义~([2])、食品安全~([3])、环境监测~([4])、物联网(IoT)~([5])等领域有着令人瞩目的应用。开发一体化、多功能的智能传感系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它能够保证同时感知和鉴别多类物理和化学刺激~([6-7])。由于来自环境的复杂刺激通常以集成式的形式呈现~([8]),因此科研人员主要关注的重点在于,当  相似文献   

8.
初步检验硝酸根的方法往往是在试液中加入浓硫酸和铜片,将这混和物加热后如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产生,则说明试液中含有硝酸根。但此法须消耗电解铜。最近我们发现可用滤纸碎片来代替铜片。对于滤纸为何能还原硝酸根生成二氧化氮的反应机理,目前还没有搞清楚。但决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作为硝酸根电极电活性物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Ag·DDTC)的制备方法和所制作的硝酸根电极性能测试。该电极显示快,对硝酸根离子接近能斯特响应的活度范围为10~(-4)M—10~1M。检测极限为10~5M。在PH4—11范围内电势恒定,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10.
催化光度法同时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根和硝酸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NO-2能催化溶解氧氧化Fe2 为Fe3 ,利用生成硫氰酸铁而间接测定NO-2;再用锌粉还原NO-3为NO-2,由测得的NO-2总昨而计算出NO-3含量,建立了同时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的催化光度法.线性范围为1.5~5.0μgNO-2/25mL.NO-3的还原率为99.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1%~101.9%.摩尔吸收系数7.66×104L·mol-1·cm-1.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诺氟沙星(NOR)在硝酸根溶液中的光降解,探讨了光源、光源强度、溶液p H值、硝酸根浓度、诺氟沙星浓度、腐植酸浓度对诺氟沙星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 H值为7时,诺氟沙星在40W紫外光源下降解效果最好,在硝酸根溶液中,诺氟沙星的光降解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当硝酸根离子浓度由0 mg·L-1增至200 mg·L-1时,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由0.0030min-1增至0.0096min-1,其光降解率随硝酸根浓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其浓度升高而降低,腐殖酸的存在会抑制诺氟沙星在硝酸根溶液中光降解.  相似文献   

12.
1.硝酸根离子的扩散电流随氯化钾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氯化钾浓渡大于1M时,趋于恒定。此时扩散电流值比0.1M氯化钾时约降低35%。对于氯化钾浓度不易控制的试样,宜于在1M时进行测定。2.盐酸浓度可以在0.003-0.1之间变化,对测定10~(-4)的NO_3~-无影响。3.试验和讨论了几种阴、阳离子的干扰情况,其中以Zn~(2 )和PO_4~(3-)最为严重。4.测定了饮用水中微量硝酸根离子的含量,所得结果与比色法一致,方法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13.
环境水样中亚硝酸根的在线光度法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引入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的分析体系,建立了水样中微量亚硝酸根在线检测方法。亚硝酸根含量在0—500u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ug/L亚硝酸根氮,此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环境水样中亚硝酸根的实时性检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磷酸介质中,亚硝酸根催化碘酸钾氧化偶氮胂Ⅰ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80.0μg/L,检出限为0.68μg/L.该催化反应用于水样中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测定氟化物的方法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氟试剂分光光度法、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离子色谱法和硝酸钍滴定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时受水样PH值、温度、测定时搅拌速度、电极的记忆效应和性能影响,准确度变化较大,如果用氯化钾就可能避免温度的影响,达到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16.
<正> 亚硝酸根与仲胺生成亚硝胺,是确定的致癌物质,而硝酸根在一定条件下易于转化为亚硝酸根,因此测定NO_2~-、NO_3~-极为必要。痕量亚硝酸根的测定,常用Griss法或改进的Griss比色法。此法灵敏度较高,但测定稍微有色或混浊溶液产生困难;测定水中硝酸根的经典方法是酚二磺酸比色法,也可还原成亚硝酸根,再用Griss法。前者手续麻烦,后者与NO_2~-有同样问题。近年来有用极谱催化波法,微分脉冲极谱法等测定亚硝酸根和硝酸根。有的要用较贵的稀土元素,有的分辨力或灵敏度还不够理想,基于生成一种不致癌的亚硝胺在电极上还原,测定亚硝酸根的  相似文献   

17.
韩润平  赵军锋 《河南科学》1999,17(3):262-264
在好氧条件下研究了硒酸盐的微生物转化,主要产物为单质硒。加入较多的硝酸根,元素硒的生成量明显减少。硝酸根的存在不影响微生物的数目,说明硝酸根与硒酸根发生竞争转化,抑制了单质硒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用超细TiO2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将各类含氮化合物完全转化为硝酸盐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以对硝基苯酚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多种光催化反应条件对降解率的影响.用本文方法对多种典型含氮化合物和自然水样进行了预氧化分解处理,痕量总氮的测出率达到95%以上,试样分解时间6min以内,且为连续流动方式,在水质在线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硝酸盐氮含量,并与传统测定法酚二磺酸光度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测定结果没有差异,精神和准确度可达到水质分析要求。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省时,节约能源,更为重要的是受浓水强烈刺激性气味影响,在环境监测中的确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硝酸根因其电负性强、水溶性大,难以形成沉淀,因而难以被快速吸附去除,通过化学改性增加吸附剂表面正电性可增强硝酸根吸附。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oly dimethyl diallyl ammonium chloride, PDADMAC)对蒙脱土进行改性,成功将PDADMAC负载在蒙脱土表面;通过对改性前后蒙脱土(Mt)进行表征,对比分析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后蒙脱土(PDM-Mt)的季胺氮含量增加,表面电势大幅提高;PDM-Mt对NO-3-N的吸附量在pH=7时为3.07 mg/g,相比改性前提升了86%;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即主要是单分子层化学吸附;PDM-Mt对NO-3-N吸附过程在4 h内达到平衡,在pH值为5~7时有明显吸附效果;重复5次吸附后吸附量下降了21%,具有较高的可循环利用性。由此可见,PDADMAC具有作为改性剂促进硝酸根吸附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