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用Fe2(SO4)3·xH2O做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首次报道了Fe2(SO4)3·xH2O在酯内的残留问题,为使用及改进Fe2(SO4)3·xH2O做为实用催化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S2O82-/ZrO2-Cr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苄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rOCl2 ·8H2 O ,CrCl3·6H2 O和 (NH4 ) 2 S2 O8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 O82 -/ZrO2 -Cr2 O3,用于催化合成乙酸苄酯 .考察了乙酸 /苯甲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带水剂种类和用量对酯产率的影响 .在典型反应条件下 (0 .5g催化剂 ,0 .18mol苯甲醇 ,0 .36mol乙酸 ,10 .0mL苯 ,回流反应 2 .0h)产率可达 80 .1% .该催化剂易于回收 ,且可重复使用 ,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 .  相似文献   

3.
一水硫酸氢钠催化合成苯甲酸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在一水硫酸氢钠催化剂存在下,由苯甲酸和各种醇合成系列苯甲酸酯.获得了苯甲酸、不同醇和硫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3(或4):0.2,反应时间2h生成苯甲酸酯的收率.测定了合成苯甲酸酯的沸点、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  相似文献   

4.
柠檬酸三丁酯的新合成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O2 -4 /Zr O2 、Fe Cl3· 6H2 O、NH4 Fe(SO4 ) 2 · 1 2 H2 O三种催化剂对柠檬酸与正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Fe Cl3· 6H2 O催化活性最高。通过系统地研究Fe Cl3· 6H2 O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工艺条件 ,确定其适合的工艺流程为 :酸醇比 1∶1 2 .5,催化剂用量为 3% ,反应温度为 1 2 5℃ ,反应时间为 3h,这样酯化率可达 95%以上。  相似文献   

5.
NaHSO4·H2O催化下合成乙酸异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乙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合成乙酸异戊酯,首次选用固体NaHSO4·H2O作催化剂通过不同的反应时间、不同用量的催化剂、不同酸醇比等对合成乙酸异戊酯的影响,找到最佳反应条件.实验成果表明,采用NaHSO4·H2O作催化剂较传统浓硫酸催化剂合成法具有缩短酯化时间、催化效率高、酯的产率较高、对环境污染较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浓度TiO2、O3、H2O2光催化氧化苯甲酸的过程.结果表明:苯甲酸在光催化臭氧-过氧化氢氧化(UV/TiO2/O3/H2O2)和光催化臭氧氧化(UV/TiO2/O3)过程的浓度去除率比单独光氧化(UV)、光催化氧化(UV/TiO2)、光催化过氧化氢氧化(UV/H2O2)过程明显增高.TiO2的最佳投加量为4.0 g/L,苯甲酸降解速度随着O3浓度增加而增大,低浓度的H2O2能促进苯甲酸氧化.动力学研究表明,苯甲酸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反应,苯甲酸在UV/TiO2/O3/H2O2作用下降解的速率常数是UV/TiO2/O3过程的1.47~6.29倍,是UV/TiO2过程的3.39~5.21倍.  相似文献   

7.
以己酸酯的制备为例,探讨催化剂Fe2(SO4)3·XH2O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了催化剂的用量和带水剂对酯收率的影响,以及催化剂重复使用的情况.结果表明:Fe2(SO4)3·XH2O对己酸酯的合成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反应时间较短,酯收率高,而且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在低沸点醇的酯化反应中,有必要使用象环己烷这样的物质作带水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钼酸催化剂.以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钼酸(H4SiW6M06040/SiO2)为催化剂,30%H202为氧源,催化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探讨H4SiW6Mo6O40/SiO2对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钼酸用量、反应温度、H。02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H4SiW6Mo6O40/SiO2是合成己二酸的良好催化剂;在n(环日酮):n(H2O2):n(H4SiW6Mo6O40/SiO2)=100:198:0.124,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3.5h的最佳条件下,己二酸的收率可达86.7%.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合成出一个三维微孔化合物Al8P2O16(OH)4C3N2H6·H2O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的测定,晶体学数据为:Imma空间群,a=18.655(2)nln,b=8.5370(10)nm,c=13.2196(16)nm,V=2105.3(4)nm^3,a=90°,Z=2,R1=0.0937。  相似文献   

10.
以苯甲酸、硫代脯氨酸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稀土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确定它的化学式为La(C7H5O2)2(C4H6SO2N)·2H2O在常压、298.15K下,测定了LaCl3·7H2O、C6H5COOH、硫代脯氨酸和该配合物在混合溶剂(二甲亚砜:无水乙醇:3mol·L^-1...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FeCl3.6H2O,AlCl3.6H2O,SnCl4.5H2O,CuCl2.2H2O,NaHSO4.H2O五种无机盐,以活性炭负载,代替浓硫酸作催化剂制备环己烯,通过改变实验中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寻找出催化性能好、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好、目标产物产率高并可重复使用的催化剂NaHSO4.H2O/C作为该优化实验的最佳催化剂,最佳用量3.0 g,环己烯产率达到85.2。  相似文献   

12.
水热法制备Fe_3O_4粒子及其形貌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C5H5)2Fe和FeCl2.4H2O为反应前驱物,沿着不同的化学反应路线,采用水热处理工艺制备出了球形、方形以及棒形的Fe3O4粒子.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为手段对粒子的结构、形貌以及室温磁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粒子的生长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FeCl3/PVP(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催化剂.利用TEM和XRD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添加PVP,FeCl3水热后形成Fe8O16(OH)16Cl1.3化合物.加入一定量PVP均生成不同大小棒状胶粒的胶体.PVP的加入量1.3g,水热温度为100℃,水热时间为2h,制备的胶体的性质最为稳定,并且催化氧化苯乙烯的活性最佳.此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在60℃,反应时间6h,催化剂用量0.8mL的条件下,FeCl3/PVP胶体催化剂表现出较好活性,苯乙烯转化率92.4%,苯甲醛选择性83.4%.  相似文献   

14.
用XPS和UPS法研究金属Mn、Mg表面与CH_3OH、C_2H_5OH的反应,室温下,ROH(R=CH_3,C_2H_5)以RO~-的形态吸附在Mg表面,Mn表面有较高的活性,ROH除以RO~-的形态被吸附外,部分还分解为O~(2-)和脱附的碳氢化合物,加热至600K时,Mn表面RO~-完全分解为O~(2-)和R,后者与表面氢结合后脱附,部分C_2H_5O~-中的碳成无定形碳并在~675K加氢脱附,ROH在氧化锰表面除以RO~-的形态被吸附外,在高于650K时还产生CH_2O_(a)、C_2H_4O_(a)等,这些物种在700K依然存在,氧化使锰表面断裂R—O和C—C键的活性降低而其脱氢活性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作为[FeCl2(H2O)4]Cl·(C36H36N24012)·4H2O加合物的一部分,反式[FeCl2(H2O)4]+的结构首次被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加以证实.同时还用该方法解析了[FeCl2(H2O)4]Cl·(C36H36N24012)·4H2O加合物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先常温发黑后中温磷化的方法研制出了1种有效的黑膜磷化工艺.重点讨论了黑化液和磷化液的主要成分以及后处理工艺对Q235钢黑膜磷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黑剂A对钢铁的发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三氯化铁、钼酸铵、酒石酸对黑化膜的形成也各有不同的作用,最佳发黑时间为3.5~5min;在磷化液中磷酸二氢锌浓度不宜超过9.09%,硝酸钙、促进剂、络合剂和硼酸与黑色磷化膜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关系;经皂化、油封等后处理后,黑色磷化膜的耐硫酸铜点滴时间可高达35min以上.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热工艺,选用{4-[3-(吡嗪-2-基)-1H-吡唑-1-基]}苯甲酸(缩写为HL)、CoCl2·6H2O和NH4VO3为起始原料,通过调控反应的p H及温度,我们成功地合成了一个新的2D层状配合物[Co(L)2(H2O)2]·3H2O。借助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IR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C2/c空间群,单斜晶系,晶胞参数a=2.6164(5)nm,b=0.8401(5)nm,c=1.4286(5)nm,α=90.000(5)o,β=114.491(5)o,γ=90.000(5)o,V=2.858 (2)nm3,Z=4,R1=0.0424,w R2=0.1227。  相似文献   

18.
以甘氨酸和硫酸锰为原料合成了饲料添加剂甘氨酸锰,并通过IR、TG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明甘氨酸锰为复合物,其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 P-1,晶胞参数:a=0.60244(3)nm,b=0.67869(4)nm,c =1.39110(8)nm,α=85.447(5)°,β=83.221(5)°,γ=83.229(5)°,V=0.53085(5)nm3,分子式为 C2 H15 NO11 MnS,Mr =316.15,Z =2,R1=0.0225,wR2=0.0562(I>2σ(I)),S=1.081.化合物中锰的配位数为6,配位多面体为变形的八面方体构型,分子式为{[Mn(C2H5NO2)2SO4·4H2O](MnSO4·6H2O)}.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铁与配体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的配合物[Fe2(μ-O)(salphen)2].3H2O。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257(5)nm,b=1.3311(8)nm,c=1.3921(5)nm,α=114.175(8)°,β=118.393(5)°,γ=91.537(8)°,V=1.8949(15)nm3,Dc=1.420 Mg.m-3,Z=2,F(000)=836,最终GooF=0.931,偏离因子R1=0.0967,ωR2=0.2464。分子中氧原子桥联两个铁(Ⅲ)原子,salphen上的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别占据铁(Ⅲ)原子的其余4个配位位置,形成5配位变形四方锥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