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电位调控铜-组氨酸配合物切割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Cu(Ⅱ)和L-组氨酸形成的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在DNA存在下,配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上峰电位的移动和峰电流的改变表明:Cu(Ⅱ)-L-组氨酸配合物能与DNA发生键合作用,结合到DNA的分子上.在生理pH值和室温条件下,通过电位调控,该配合物能有效地切割DNA.在电位调控配合物切割DNA的过程中,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只有当电位足够负,能使Cu(Ⅱ)-组氨酸配合物在电极上被还原,DNA才能被有效的切割.一些羟基自由基捕获剂对配合物切割DNA有抑制作用.这些实验结果表明:Cu(Ⅱ)-氨基酸配合物对DNA的切割机制主要是通过反应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进攻DNA核糖环上氢或氧化碱基,导致DNA链的断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铜(Ⅱ)-磺基水杨酸配合物存在情况下的电化学诱导DNA的切割.铜(Ⅱ)-磺基水杨酸配合物在控制的-0.4V电位下,Cu(ssal)2 2作为媒介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活性氧自由基O2*,氧自由基可以切割DNA.被切割的DNA片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可进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诱导铜(Ⅱ)-磺基水杨酸配合物对DNA的切割方法简单,切割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铜(Ⅱ)-磺基水杨酸配合物存在情况下的电化学诱导DNA的切割.铜(Ⅱ)-磺基水杨酸配合物在控制的-0.4V电位下,Cu(ssal)2^2 作为媒介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活性氧自由基Q2^*,氧自由基可以切割DNA.被切割的DNA片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可进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诱导铜(Ⅱ)-磺基水杨酸配合物对DNA的切割方法简单,切割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个水杨醛甘氨酸Schiff碱铜配合物.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铜离子通过配体羧基氧桥联形成一个三维的孔洞结构.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化学核酸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参与氧化断裂DNA反应.  相似文献   

5.
合成并研究了二氯邻菲咯啉合钴化合物与 DNA的相互作用 .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 ,紫外对其进行表征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 DNA的主要结合方式 ,得出该配合物与 DNA的键合常数为2 .4× 10 4 ,凝胶电泳实验表明该配合物是一种简单高效的 DNA氧化切割试剂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1个多吡啶类三齿单核镍配合物,用红外、元素分析表征了该化合物并解析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金属Ni(Ⅱ)中心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结构.利用电子光谱、荧光淬灭光谱、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并利用MTT法测定了该配合物对体外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一定程度的键合作用及切割活性,对MCF-7、Hep G-2和SGC-7901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联咪唑为主要配体,混合亚氨基二乙酸改变pH后合成了[CuCl(H2biim)(H2O)][Cu(Ida)Cl].H2O配合物,测定其晶体结构并用凝胶电泳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它对双链pBR322DNA的断裂作用.实验表明该铜(II)配合物在生理条件下协同抗坏血酸能够高效快速地切割DNA双螺旋链,动力学实验求得其在37℃,pH为7.10时的切割速率为2.67h-1.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1种单核双吡啶吡咯Cu(Ⅱ)配合物[Cu(PDPH)2] (1),其中配体HPDPH为2,5-二(2′-吡啶基)吡咯.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39.1242(16) ?,b=8.6574(5) ?,c=33.7687(14) ?,β=123.0305(16)°,中心离子Cu2+处于变形八面体配位环境.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等方法,分别研究了单核配合物[Cu(PDPH)2] (1)、双核配合物[Cu2(PDPH)2(NO3)2] (2)和多聚配合物{[Cu2(PDPH)2(N3)2]}n(3)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3个Cu(Ⅱ)配合物均以沟面键合方式与CT-DNA结合,其结合强弱顺序为3 > 2 > 1.此外,采用凝胶电泳法研究了3种Cu(Ⅱ)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能将pBR322 DNA切割为开口缺刻型或者线型DNA,表现出良好的切割活性.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6种新的双胍类金属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结构.测定了不同R值下(R=cDNA/c配合物)金属配合物ct-DNA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并计算出6种配合物的结合常数Kb值,分别为1.10×104,1.34×104,1.05×104,1.23×104,1.33×104和1.42×104.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配合物与pBR322 DNA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与ct-DNA有一定的作用,且随着ct-DNA浓度增加逐渐增加,紫外吸收逐渐减弱,说明两者之间的作用方式为嵌入键合;配合物对pBR322 DNA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切割作用,且浓度越大切割作用越明显;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结构空间位阻越小,越有利于与DNA之间的作用;配体相同时,金属离子的中心离子缺电子程度越大,其配合物与DNA发生相互作用的趋势越强,可能与配合物和电负性较大的DNA碱基发生电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电子吸收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凝胶电泳等实验方法,研究了邻菲咯啉-铜-甘氨酸、邻菲咯啉-铜-异亮氨酸和邻菲咯啉-铜-蛋氨酸三种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荧光、电子吸收及粘度实验均表明,三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都为部分插入;琼脂凝胶电泳显示,三种配合物对pBR322DNA有较明显的切割作用.此外,辅助配体氨基酸空间位阻过大会阻碍配合物与DNA的插入作用,过小也不利于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合成了一种新的溴代苯二亚胺铂配合物,并以DPBF为荧光探针对其光动力活性进行了研究,又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其与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金属配合物在红光区有较强的吸收,红光照射后能产生单线态氧,并对DNA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苯二胺双Schiff碱Cd(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评价配合物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通过光谱法和粘度测定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乳腺癌细胞(MCF-7)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13.
以2-羟基苯乙酮(HAP)为配体合成一个2-羟基苯乙酮镍(Ⅱ)配合物[Ni(AP)2](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其晶体结构。在该配合物中,中心镍(Ⅱ)采取四配位方式,2个2-羟基苯乙酮分子分别通过其脱质子的2-羟基O原子和酮羰基O原子与镍(Ⅱ)反式双齿螯合配位,形成平面四边形的几何构型。采用MTT法测试HAP配体及其镍(Ⅱ)配合物1对4种人肿瘤细胞株(BEL-7404、HepG2、A549、MGC80-3)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HAP及其镍(Ⅱ)配合物1对上述各细胞株均显示出中等程度的增殖抑制活性。除对MGC80-3之外,配合物1对其他肿瘤株的体外增殖抑制率均高于HAP,初步说明HAP与镍(Ⅱ)配位结合后在抗肿瘤活性上表现出一定的正协同效应;且配合物1的细胞毒性总体上低于顺铂,推测其非细胞毒类化合物。以DNA为潜在抗肿瘤靶分子,通过液态荧光光谱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1对ct-DNA存在弱的插入作用,且当其浓度达到70μmol/L以上时,对质粒DNA表现出切割活性。由此推测,DNA大分子应是配合物1产生抗肿瘤活性的关键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二甘氨酸葡萄糖络铜(Ⅱ),并进行了组成及结构研究.采用比色法和荧光法研究该化 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二甘氨酸葡萄糖络铜(Ⅱ)配合物能显著抑制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并能与DNA有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邻香草醛缩胡椒乙胺席夫碱(L)为配体,合成一种新的席夫碱-锌(Ⅱ)双核配合物[Zn2(L)2Cl2](1),并通过谱学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配合物1进行结构表征,通过MTT法测试配合物1及L对6种人肿瘤细胞株和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所有肿瘤株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配体,但低于顺铂;对HL-7702,其细胞毒性也远低于顺铂,且略低于配体,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选择性。在分子水平上,通过荧光光谱法和凝胶电泳实验研究配合物1及L与DNA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配合物1以经典插入方式与DNA结合,而L对DNA的插入作用弱,表明柔性配体L与锌(Ⅱ)配位后,芳香平面结构刚性增强,使配合物1对DNA插入作用增强,从而能够通过阻碍肿瘤细胞DNA复制而表现显著高于L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phendio)(L-Phe)(H2O)](ClO4)·H2O(简称CuPP,phendio=1,10-菲咯啉-5,6-二酮,L-Phe=L-苯丙氨酸)和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加入一定量的DNA时,电子光谱的最大吸收峰明显红移,产生减色效应;循环伏安法中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地淬灭EB-DNA复合物的荧光,证明配合物与DNA存在插入结合.凝胶电泳法研究发现,该配合物在抗坏血酸和H2O2的存在下能有效地将超螺旋型质粒pBR322 DNA切割为缺刻型DNA和线型DNA.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系列2-烷氧羰基乙基(丙基)二苯基碘化锡配合物,用浓度释法测定了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等5种细菌的杀菌活性,实验证明,合成的有机锡配合物都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在Tris-HCl(pH7.2)介质中,研究了1个新的苯甲酸氮芥铕(Ⅲ)配合物(Eu(BANM)3·H2O)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性能,表明此配合物可作为DNA定量测定的荧光试剂.此外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对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证明DNA与配合物之间存在插入和沟结合2种非共价作用方式,配合物与DNA的平均结合常数为7.19×1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系统研究了竹红菌甲素和钒氧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竹红菌甲素相比,新型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吸收峰红移且吸收峰强度增加,荧光强度降低,具有一定的光敏产生单线态氧及光敏损伤CT DNA的能力.采用透射电镜对其粒径大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在60 nm左右,单分散性质良好.因此,该配合物的形成将进一步推动竹红菌甲素在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1,10-菲哕啉铒(Ⅲ)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一种1,10-菲哕啉铒稀土配合物[Er(NO3)3(phen)2],并研究了1,10-菲哕啉及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沟槽和部分插入等多种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