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一节记述孔子与其四个弟子座谈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文章。曾皙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关于这段话,古今的学者们都认为曾皙所要表达的是,一种献身青少年教育,  相似文献   

2.
何谓网络安全?在电脑与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这是乎已不是一个太难回答的问题。“黑客”、“病毒”……就连从没摸过电脑键盘的老爷爷老奶奶,也知道从嘴里蹦出这些字眼。但很多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某某教授数十年辛苦写作,被病毒毁于一旦”、“某某的游戏帐号被人黑了,里面的物品被一扫而空”……黑客、病毒,这两个词是乎成了网络安全的隐患代言词。但你是否想过,这一系列的行为,其实并非仅是黑客与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人文?根据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的解释,“人文”这个概念见于《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汉书·公孙瓒传论》“舍诸天运,征乎人文。”唐朝李贤对此注日:“人文尤人事也。”由此可见,所谓人文就是与人有关的事情,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事情。所谓人文精神就是指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它是一种以人道、  相似文献   

4.
陈华 《华东科技》2005,(1):16-17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样的道理,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也并非上天注定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在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里,有的人能胜出,而有的人却出局?这里面,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从主观方面来讲,一个创业者是否具备创业的气质和精神,是相当重要的,那么,这气质和精神究竟包含哪些方面呢?且听专家们的“金玉良言”。  相似文献   

5.
断句在古代叫“句读”。古人称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语意未尽的停顿处为“读”。古书是不加句读的,只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排列,读者边读边断,直至终篇。我们看到的已标点的古书是经反复点校后再印的,这给我们阅读古书带来了方便。但古代书籍浩如烟海,因此我们懂得一些文言句读的知识,进行断句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古代教育童蒙读书非常重视句读能力的训练。《礼记·学记》说:“一年视离经辨志”。“离经”就是指断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句读能力的训练。谚语说:“学问如何看点书”。意思是学问的大小可以从句读能力上看出,因为断句的正确与否,就看对书中文字懂不懂,文字懂了句也就断对了。如果不懂而硬断,自然会乱点鸳鸯谱,同一段文字就会文义迥异。比如古人描绘龙:“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如果断成:“其形有九:似头,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  相似文献   

6.
释“召”     
《说文·口部》:“召,(讠乎)也。从口,刀声。”又《言部》:“(讠乎),召也。”段玉裁注云:“口部曰:‘召,(讠乎)也。”后人以‘呼’代之,‘呼’行而‘(讠乎)’废也。”召、(讠乎)(呼)在《说文》中是一对互为注释的同义  相似文献   

7.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他的社会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其内涵十分的丰富和广泛。墨子本人也对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它“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天志》中),如若得以推行,则“譬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兼爱》下)。但是,在笔者看来,“兼爱”理论的提出,却恰恰暴露了墨子作为小生产者利益代言人的虚幻和脆弱,它使得墨子很多有关社会问题的探讨都  相似文献   

8.
《科技智囊》2003,(11):276-277
杂志名曰《科技智囊》,做“智囊”者必先有“上智”。冯梦龙之《智囊》中曰:“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逾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圣人不易。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智若水,藏于地中者,性;凿而出之者,学。此《科技智囊》之魂也!  相似文献   

9.
刘菊 《奇闻怪事》2008,(6):17-18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孔子的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即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句孔子认为人应该终身奉行的话,其实也就是现代人际交往的基础——同理心。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①李贞祥一人文、人文学科、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①对这句话,唐人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观乎人文以...  相似文献   

11.
孙悦  张学忠 《科技潮》2001,(12):65-67
陈省身是浙江嘉兴秀水县人,1911年10月28日(辛亥年九月初七)诞生在一个书香门弟家庭里,父亲陈宝桢是1902年(甲辰)的秀才,为孩子取名必须引经据典。“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故为儿子取名省身。少年时代的陈省身即显露数学才华,本着独立自由之精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涉江》与屈原由陵阳到沅湘之地的路线庐江上游的陵阳本屑楚人所说的“江南之野”,但距郢都更远,更为荒僻。屈原在那里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形势稍一缓和,便由原路返回到鄂渚,陆行至湘水以东,然后渡湘至沅水流域。《涉江》中说:“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过去学者们一直搞不清为什么屈原将沅湘一带的人称为“南夷”,这不是自己鄙视自己吗?其实,这“南夷”是指楚东部山林之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在楚人看来,这些人更落后,乃是夷,就象南北朝时代的氐人看不起  相似文献   

13.
“格物致知”是朱熹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历来研究者们对之训解颇多。上世纪30年代,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对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下卷)的评论中,从为学方法论角度,质疑朱熹的“格物致知补传”思想之合理性。而实则朱熹的“格物致知”说本身是与其理学本体论相呼应的,其所要格之“物”主要是“日用问应事处”,即是人伦日用之事物;致知之“知”主要是对“至善”之所在的认识,即是明乎先天已存在于己的儒家的道德之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工夫最终所要达到目标仍是为人寻到先天存在的道德伦理价值.以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准则。从而认识论工夫与修养工夫两者在目标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达洲先生于《世界知识》今年第19期发表的《High-tech,高科技乎?高技术乎?》一文,似有可商榷之处。不错,科学与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另一解释是:合乎科学的。那么科技呢?词典的解释是“科学技术”,应怎样理解呢?是  相似文献   

15.
《论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章有多种理解,根据“攻”和“已”的不同理解可分为四类。对四类诠解的梳理和辨析,都能使我们获得启发。总体而言,第一类和第二类较为可取,即将“已”作为语词,“攻”既可理解为“攻治”,也可理解为“攻伐”。而对“异端”的理解可以是开放性的,凡出乎中道皆可视为异端。  相似文献   

16.
在《说文解字》中“蛇”作“它”:“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唐·元稹《巴蛇》诗:“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掉舌翻红焰,盘身蹙白花。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上古的先民早就以蛇为患,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化典籍中,就有许多极言蛇之歹毒的成语,如“蛇头蝎尾”、“封豕长蛇”、“佛口蛇心”、“牛鬼蛇神”等,蛇作为邪恶的象征,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印迹。蛇年将近,笔者看到寿山石青年雕刻家潘惊石创作的一组寿山石蛇雕的组雕  相似文献   

17.
崔新吉 《科技信息》2010,(13):39-39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反省”。“反省”是否成就孔子伟大的原因,我们不去深究,但是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点启示。可以通过“反省”来加强我们的教育工作。我们不妨把“反省”叫做“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们发现,冬天的黎明和黄昏会造成部分人无精打采和轻微的精神沮丧,甚至在某些人身上还会引起严重的意气消沉.此种现象科学家们称之为“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有这种病症的人一进入秋天和冬天时就会处于一种似睡非睡、时睡时醒的状态,不但精力明显消退,而且也无多大性欲要求,但他们不象其他的精神沮丧症患者,他们的胃口很  相似文献   

19.
祝诚  江壁庐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4):11-13,28
三十八、原文:茶囊已碎于埃壤矣。译文:茶叶也就被踩碎到泥土中了。(卷十三《权智·任术》,页181)商榷:似应译为:装着茶叶的袋子已经被踩碎在泥土里了。——“囊”:辩源》释为“盛物的袋子”,与“已”字俱不宜漏译。三十九、原文:雷简夫…··仍使人…··确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译文:雷简夫……就让人……用力推拉使石头掉进坑中,于是水患也就平息了。(卷十三(椒智·雷简夫移巨石》,页183)商榷:似应译为:雷简夫……就让人……用力推拉使石头掉进坑中,把它藏于地下,于是水患也就平息了。——“窖”:本义是“藏物之…  相似文献   

20.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列贵贱者存乎位”,《易经》中多次谈到时、位的问题,尤其是从卦的本体而言,爻“位”是影响卦异的主要因素,位在上还是位在下就有贵、贱之分。在研读《易经》的时候能够感知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更能体会到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