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宇 《科技信息》2012,(11):316-316,364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个独立的舞种,"神韵"则是身法训练内蕴与外势的灵魂。"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句话很形象的说明了"神韵"在古典舞学习和表现中起着主导作用。分别阐述了古典舞身韵"形神劲律"四个方面的概念,重点说明了"神韵"在这四个方面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并以《书韵》为代表作,剖析作品中"神韵"的具体体现,结合美学来论证古典舞的"神韵"之美。  相似文献   

2.
在《蕙风词话》及相关的论述中,词境是况周颐经常提到的问题.认为“静境”是词中很重要的境界,也是词的最高境界“穆境”的重要特征,常常以此作为词学的批评标准.况周颐强调的“静境”,一种是审美状态,一种是审美境界.“静境”的创造可以从内心及作品两方面来创造.  相似文献   

3.
王昌龄《诗格》的学术回溯与“三境”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文镜秘府论》的发现和校注等资料的参照佐证,《诗格》著作权归属于王昌龄得到普遍认同,“三境”说逐步走向学术深入研究之路。“三境”说是标举中国古代意境论形成不可缺少的奠基性学说,它使王氏成为“意境”论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学术界对“三境”说的认识存在着“三形态”说、三形态与三品格层次兼容说和“三品格层次”说三种不同的看法和论争。笔者认为“三境”说在三种类型诗作中都有品格层次高低优劣之分,而不是物境、情境和意境有品格层次高低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翁方纲的生平与学术成就。认为翁方纲的“肌理说”及其在创作上的反映是:(1)对王士祯“神韵”的批判及牵制;(2)以“理”和学问为基础的诗学;(3)学术诗:以考据为诗。最后,提出了关于翁方纲的诗学及“学术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字研究的深入,对汉字结构类型的分析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传统"六书说"到"三书说",再到"新六书说"以及其他诸家理论,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汉字进行分析,力图用新的理论框架来概括汉字的类型,争取做到逻辑更严密、系统性更强。文章拟选取以下几个代表性观点:"六书说",唐兰、陈梦家、裘锡圭等的"三书说"以及詹鄞鑫的"新六书说",通过分别评述各家理论的内容,来分析这几种理论的分类标准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6.
“风水说”中由于含有许多迷信成份,往往被人斥之为封建糟粕.但若揭开其神秘面纱,会发现有许多科学道理在内.该文通过透析“风水说”深沉、丰厚的生态学意蕴,认为它合乎宇观生态学法则.对“风水说”和“风土论”内涵及外延的比较阐述,有助于加深对风水说科学内涵及文化意蕴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皆以生言性,讲天道下贯为性,人亦当尽性以回证天道,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故孔子言践仁以知性;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易传》言穷神知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其思想发展理路是一脉相承的。牟宗三正是依据宋明儒者是否沿先秦儒家此一理路进学而将宋明理学分为五峰蕺山系、象山阳明系、伊川朱子系,并将伊川朱子视为"继别为宗"。  相似文献   

8.
从功能·语用维度解析中国禅说思想中的"不说而说,说而不说"。采用西方分析法,把禅说"不说而说,说而不说"进行切分。从功能语言学维度,认为"不说而说"中的"不说"是已知信息、指的是静默。静默具有特殊功能。而"说"是新信息,具有归依性和情态意义,并呈梯度变化。并借用语言的评价系统进一步解析静默。同样,"说而不说"中"说"是已知信息,而"不说"是新信息,并从语用学角度解析了"说而不说"中的"说"指的是字面意义,"不说"指的是简单隐喻表述、开放式隐喻表述、反语的表述、亡隐喻及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9.
宋怒于1892年5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要从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始,而在此三始之前,又必须从易西服始。这便是著名的“三始一始”说,它集中体现了宋恕的维新变法思想。1897年《万国公报》发表该文后,对当时的维新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宋恕的生平及其在戊戌维新运动中表现的分析,将“三始一始”说与其同时代的维新思想家的思想作比较,以说明其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0.
郑海陵教授所提出的"和谐说"是目前比较科学的翻译标准和审美标准。本文利用"和谐"的翻译标准对比分析《厨房》的两个译本,试图在原作理解与译文表达中,发掘出哪个译本更能与原作达到"和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的优秀表穆旦,其创作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的意识,他的诗作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矛盾,充分体现着诗情与哲理的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12.
王士祯是清初神韵派的领袖 ,标举“神韵”说 ,倡导神韵诗风主盟诗坛长达 5 0年。他采编《唐贤三昧集》、辑《十种唐诗选》作样板 ,以“选”示“法”,又以写作神韵诗歌率先垂范 ,进行实践。这种双向倡导和大力宣传 ,以及诗歌创作的卓越 ,扩展了理论的影响和魅力 ,获得极大的成功 ,登上诗界“开国宗臣”和“一代正宗”的地位。在文学史上理论和创作均能成绩斐然的作家 ,殊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
反映时事、抒发忠愤,书写宦情,写景题咏是南宋状元吴潜诗词创作题材的主要内容,其诗词创作的艺术价值在于:词体风格激昂沉雄、凄劲隽永,诗歌语言浅白有味、雅俗相宜.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以雅为趣的民族,"雅趣"很早就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范畴和文学批评标准。本文论述了诗歌中儒道两家雅趣的审美趣尚:以正为雅和以逸为雅,并进一步论述了雅趣的本质特征以及雅趣的创作要求。  相似文献   

15.
美和美感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这是新实践美学所坚持的根本观点。从实践的整体来看,美和美感是在人通过实践的自我生成过程之中逐渐同步生成的,它们同步生成于实践-创造的自由所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中。从实践的具体类型来看,物质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最原初的基础,它使人脱离动物界成为人,并且开始了“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话语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中介基础,它使人成为“符号的人”和“文化的人”,从而构筑了“审美的家园”;精神生产是美和美感的最终基础,它使人成为“意识形态的人”,创造了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交互作用使得美和美感同步生成,相伴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艺术中舞蹈、诗词、书法和绘画同属于一种文化思维系统,各有其韵律美的规律,且彼此之间有许多共性,在艺术表现元素里所表现出异质同构的韵律之美,与中国画相互影响和融合,从而产生诗书画结合的艺术形式。"气韵"在中国画发展中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舞蹈、书法、诗词韵律美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情趣与韵律美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意境创造水平直接决定了诗歌艺术成就的高下.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创造非常成功,具有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模糊美及模糊特征阐明了文学模糊的审美价值,并运用接受美学理论论证了诗词翻译的可行性及诗词翻译的策略:译文应为读者留有想象空间,并力求使翻译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9.
朦胧作为当代颇有争议、颇有影响、而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思潮,已有20余年历史。岁月使模糊的逐渐清晰起来。结合朦胧诗代表作,从认识论和美学研究的角度,审视朦胧的特征、表现方法、朦胧美的特质问题,并对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理论上的论述,提出了“真正的朦胧比清晰更精确”的主要理论命题,从而在时代和历史的视野中向人们提出了诸多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词以含蓄见胜.她既吸收了前人的创作经验,又能自出机杼,把词的含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清照词的独特的含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节宛曲而情深,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面、一段情节而自然地抒发情思.二是情景契合无间,着重抒发对物象深细的心理感受,物象大都带有比喻和象征的色彩.三是以人物神态表现情思,总是把神态动作与各种各样的物象紧密结合,构成丰满的艺术形象,有含蓄蕴藉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