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把本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日本科学家,他们是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84岁科学家威廉·诺尔斯、加利福尼亚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60岁科学家巴里·沙普利斯、日本名古屋大学的63岁化学教授野依良治。诺尔斯与野依良治因“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研究”分享奖金的一半,沙普利斯因“水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获得奖金的另一半。3位获奖者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成果  相似文献   

2.
原子开关     
IBM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如何使一个氙原子来回跳跃穿过仅比原子本身略宽的间隙的方法一项可能对未来的计算机及其它电子器件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成就。设在加州圣路斯(San Jose)的IBM阿姆登(Almaden)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唐纳德·M·艾格拉(Donald M.Eigler),克里斯托弗·P·路兹(ChristopberP·Lutz)和威廉·E·罗杰(William E.Rudge)将这个运动的原子称为一个开关。因为当原子从一侧向另  相似文献   

3.
曾晖  周原  李根容  李声时 《自然杂志》2003,25(6):362-364
20 0 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在细胞膜通道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膜内的通道 .其中一半由彼特·阿格雷分享 ,因为他发现了且描述了第一个水通道蛋白质 ;另一半由罗德里克·麦金农分享 ,由于他发现并了阐述了离子通道功能的结构及机制的基础 .本文对细胞膜内的通道以及两位科学在该研究领域中所做的开创性贡献做了简要介绍 .  相似文献   

4.
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约翰·芬恩和田中耕一是因为“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获奖的。库尔特·维特里希是因为“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而获奖的。  相似文献   

5.
1983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单独授予八十一岁的美国女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消息传来,本刊编辑部的同志感到格外振奋。诺贝尔奖年年颁发,何振奋之有?因为早在一年以前,本刊  相似文献   

6.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今年10月9日宣布,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德国科学家荣获20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碱金属原子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种新的物质形态。 获奖的3位科学家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埃里克·康奈尔、科罗拉多大学的卡尔·韦曼以及  相似文献   

7.
凭借对光的行为和用途的研究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其中的一位利用量子力学解决了描述光的行为的理论;而其他两位则根据这一理论发展了识别原子和分子的激光技术。在130万美元的奖金中,现年80岁的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伊·J·格劳伯(RoyJ.Glauber)获得其中的一半,他的计算为量子光学奠定了基础;71岁的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和科罗拉多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L·霍尔(JohnL.Hall)及63岁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研究员、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物理学教授特奥多尔·W·亨施(TheodorW.…  相似文献   

8.
探索宇宙的奥妙,预测宇宙的未来,一直是人类的梦想。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就是表彰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是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戴维斯和小柴昌俊因为在“探测宇宙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贾科尼因为在“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荣获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  相似文献   

9.
奇云 《世界科学》2001,(11):7-8
2001年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宣布,将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LelandHartwell)及两名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TimothyHunt,上图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医学奖金昨天颁发给了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名科学家和哈佛大学的两名科学家,因为已经证明,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认识脑的结构和功能极端重要。加州理工学院68岁的Roger W·Sperry博士赢得这一荣誉是因为他的研究工作证实人脑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有时候实际上是独立的。奖金的总金额大约是十八万美元,Sperry博士获得了其中的一半。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2月10日,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亲自把生理学·医学奖奖金、奖章和证书授予拥有英国和阿根廷双重国籍的塞萨尔·米尔斯坦(César Milstein)博士、联邦德国乔治·科勒(Georges K(o|¨)hler)博士和拥有英国和丹麦双重国籍的尼尔斯·  相似文献   

12.
斯蒂芬·杰伊·古尔德 (StephenJayGould ,见上图 )是哈佛大学生物进化论科学家 ,他的研究、演讲以及大量科学散文作品给古生物学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内涵。 2 0 0 2年 5月 2 0日 ,他在曼哈顿的家中去世 ,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 ,享年 60岁。古尔德博士可以说是 2 0世纪最有影响的进化生物学家之一 ,也可以说是自查尔斯·达尔文 (CharlesDarwin)以来最知名的生物学家。他引发了多场争论 ,时而迫使科学家们重新考虑已成定论的有关进化模式和进化过程的观点。他最有名的理论之一是与奈尔斯·埃尔德雷奇(NilesE…  相似文献   

13.
三位显微镜设计的开拓者昨天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而大大扩大了人类深入窥测微观世界的能力。获奖者是1931(原文如此)年发明电子显微镜的德国科学家恩斯特·鲁斯卡博士和1981年发明一种能够勘测个别原子表面的装置的在瑞士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实验室成员瑞士科学家海因里希·罗赫尔和联邦德国科学家格尔德·宾尼格。  相似文献   

14.
1977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斐列普·W·安德逊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安德逊是与哈佛大学的约翰·H·范·符莱克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纳维尔·莫特爵士分获瑞典皇家科学院这项奖金的。安德逊在1949年进贝尔实验室,现任新泽西州墨莱山物理研究室特邀主任。在下列谈话中,他谈到了为荣获诺贝尔奖金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基础科学——还有科学家——在电讯工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诺贝尔奖简介专栏介绍了2019年度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美国宇宙学家皮布尔斯(P.J.E.Peebles)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奖金,以奖励他在物理宇宙学中的理论发现;另一半奖金由瑞士天文学家马约尔(Michel Mayor)和奎洛兹(Didier Queloz)分享,以奖励他们发现了环绕类似太阳的恒星的行星。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致力于研究细胞感知及适应氧气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William G.Kaelin,Jr.)、英国  相似文献   

16.
晓安 《科学之友》2005,(12):35-35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3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2名澳大利亚科学家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图为1997年9月2日,沃伦(右)和马歇尔在澳大利亚珀斯市的资料照片。不提如何兴奋,而谈如何“受惊”,是本年度首批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罗宾·沃伦对媒体记者采访作出的反应。当天,现年68岁的沃伦与54岁的巴里·马歇尔一同获得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受了惊。”沃伦告诉瑞典通讯社记者。受惊之时,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给他打去国际长途电话之际。“当他们第一次打来电话时,我不相…  相似文献   

17.
对于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言,硅是比黄金更为恰当的材料。因为今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3位科学家都是利用硅材料作出了他们杰出的成就。他们分别是:达拉斯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见上图)、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赫伯特·克勒默(Herbert Kroemer)以及圣彼得堡A·F.Ioffe物理技术研究所的泽罗斯·阿尔费洛夫(Zhores Al-ferov)。计算机、手机以及CD机都有赖于他们所创造出的这项技术。 硅技术到现在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早在1947年的晚些时候,贝尔实验…  相似文献   

18.
2001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3位细胞生物学家——美国学者利兰·哈特韦尔、英国学者保罗·纳斯和蒂莫西·亨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周期关键分子的调节机制。 细胞周期是单个真核细胞生长以及分裂成子细胞的过程,是自酵母菌至人类普遍适用的模式。细胞周期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①G1期即合成前期,细胞开始生长。约经历10~12小时;②S期即合成期,DNA  相似文献   

19.
无性繁殖人类胚胎科学家们已经首次“无性繁殖”出人类胚胎,这种复制研究新领域的闯入引起了伦理学和科学上的争论。10月13日,在美国生殖协会召开的年会上,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罗伯特·斯蒂尔曼(RobertJ·Stillman)和杰丽·霍尔(JerryL·H...  相似文献   

20.
纪念阿·诺贝尔逝世100周年联合学术研讨会概要周守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成都610072)1996年12月10日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阿尔弗雷德·伯恩纳德·诺贝尔(AlfredBernhardNobel,1883~1896)逝世100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