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创新正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最直接的动力."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攻坚阶段,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和经济综合竞争力,成为当前全省科技工作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我国科学史上空前的盛会——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大发展的春天,成为改革开放的序幕。自此,厦门科技事业开始振兴和发展。40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模式,把科技创新作为特区发展的生命线、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推动厦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  相似文献   

3.
政策聚焦     
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部署加快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有关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了会议。会议强调,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今后15年,我国科技工作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核…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发展推动创新,全省科技创新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势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创新、再创新"的指示要求,在更高的层次,以改革攻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奠定了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2005年8月8~11日中共安徽省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也发出重要号令:实现安徽奋力崛起,必须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把工作的着力点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通过充分挖掘和发挥后发优势,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安徽省在认真总结分析多年的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发展经验后作出的科学决断.我们认为,安徽明确提出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撑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理应是重大发展战略的转变.面对重大发展战略的转变,当务之急是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相似文献   

6.
10月15—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上了"十二五"发展的突出位置,强调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明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的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既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更是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工作的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大学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2006年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要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高校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时代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07,(2):5-6
一、要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摆上突出位置 进入"十一五"以来,我省在实施科教兴皖、人才强省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创新推动战略,着力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提升我省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形势的发展越来越表明,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创新型安徽建设、加快跨越式发展进程具有日益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当前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已经成为"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推进科技进步已成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科技进步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要实现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样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走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1.
许晶莹 《科技信息》2011,(1):157-15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在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是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由此可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整个十二五期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期刊的科学发展在于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关键是思路创新。文章针对当前期刊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通过剖析《今古传奇》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实现期刊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特约主编:象山县科技局局长张建森■主编观点:象山县合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有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今年以来,象山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科技强县战略和强海兴县战略,根据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部署和安排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举措,深入实施"61128"科技发展战略,坚持走象山经济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繁昌县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始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抓手,立足科技创新富民强县,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自主创新对繁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加强,日益成为繁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关键之所在,就是要在反腐倡廉建设的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先进思想观念和科学思维方式,并把以人为本作为衡量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在各项改革和实践工作中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技》2020,(4):27-3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提出,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发展。本文从吉林省当前实施创新驱动的条件现状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说起,分析吉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存在的明显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生活化好奇心是科学的起源,每个孩子都有善于发现新世界的眼睛和发现新事物的敏锐的感觉。孩子们对新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就是我们科学创新、探究的出发点。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也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来促进其终身发展。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把科技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实现二者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切实提高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对我县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产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新形势、新任务、新条件下,要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就必须转变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相似文献   

20.
当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区域创新崛起、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新的竞争、新的挑战,准确把握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坚定不移地强化科技战略资源投入,着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新突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推动黄山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