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尹田先生指出财产是人格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对财产的保护就是对人的保护,是使穷汉真正具有人格的唯一出路。对此,笔者从财产的界定,人格权的宪法属性以及穷汉的"真正"出路等方面予以批判,并指出对于当今人格权立法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随之人格权制度的急剧发展有关争议也此起彼伏,尤其是人格权是私权还是公权以及法人有无人格权的问题成为焦点。对此,应该从“人格”的历史渊源中界定人格的含义。又因承认人格权的双重属性利于从不同方面保护人格权:且从法律位阶上看也应将人格权同时规定在宪法和民法中,因此应坚持人格权的双重属性,并肯定法人的人格权。  相似文献   

3.
人格与人格权的历史发展,不仅表明了人格从不平等到平等的观念转变,而且反映出人格的多重含义。对人格的理解经历了以身份为基础的人格、作为主体资格的平等人格、以人自身人格为内容的人格权演变。近现代民法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积极保障人的独立人格,推动着人格权制度独立地成为民法典体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人格被视为人的最高价值,人格利益为人的最高利益人格之尊重为现代人权运动的目标和理念。在法律上人格具有权利主体、民事权利能力及人格利益三重含义。人格权是权利人依法所固有的,以其人格利益为标的的,为维护权利人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在我国人格权包括公民或法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自由权、名誉权、隐私权、贞操权与精神纯正权等。侵犯人格权承担民事责任需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因果关系与主观过错四个要件。对人格权的保护,是我国各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但主要是通过民法予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部分,人格权是指以民事主体作为法律上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固有民事权利,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基于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民事权利。人身权保护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法律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身权遭受损害的可能性与日俱增,探讨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人身权民法保护体系的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格权概念产生于19世纪德国民法理论。所谓人格,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能够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独立资格。人格权是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自然人和法人依法享有为保持和维护其生存和法律上独立人格所必备的人身权利。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事主体的商事活动能力得到了发展,呈现出所谓的"人的普遍商化"的现象。为此,理论界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概念--"商事人格权"。本文试对商事人格权的一些问题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7.
人格权包括人格人身权和人格财产权。文章根据现实生活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试提出人格权双重结构的设想,即旨在加大人格权的保护力度,扩大人格权的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8.
陈玮 《当代地方科技》2012,(16):24-24,26
一般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而享有的基本权利。本文在对王某、倪某诉某国际贸易中心侵权案介绍之后,阐述了我国现有人格权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时完善我国人格权制度作了一些建议,期望对完善我国人权制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格要素的商业化利用日益普遍,人格权具有财产利益已是广大学者共识。人格权与财产权的二元划分也正得到学者们的重新审视。肯定人格权同时包含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赋予人格权更多的主动性权能,并借鉴相关的域外立法经验,建立我国的人格权保护制度,这是保护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把握研究现状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词频分析、文献资料调研与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运动员人格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1)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人格特征研究;(2)运动员商事人格权研究;(3)运动员人格与赛前焦虑研究;(4)少年儿童运动员人格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合梳理和评述,以期推动我国运动员人格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贞操权是一项以性纯洁为特定内容的独立人格权,它与其他所有人格权相区别,侵害贞操权的行为为侵权行为.在即将出台的民法典中将贞操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予以规定,体现民法对人格尊严和贞操利益的充分尊重,是十分必要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后半期以后,宪法以两种方式影响了私法上的人格权的发展,一是德国模式,以宪法直接推出个别人格权,二是美国模式,以宪法革新传统人格权,两种方式均是两国法律制度自然发展的产物.然而无论哪种模式,人格权宪法化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提升人格权地位、创新人格权类型、增强人格权灵活性的功能.以我国目前人格权立法简约、司法机械的境况,适度采纳人格权宪法化的经验是未来人格权保护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合同法中的违约行为只能提起违约之诉,只有在和侵权行为竞合的时候才能依侵权行为提起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人格物的合同中,涉及到合同违约但未侵权的情况时,若仍以原标准来进行救济就不能体现人格物的人格权属性.人格物可分为显性人格物和隐性人格物,将人格物进行划分有利于充分构建人格物违约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对隐私侵权行为的特殊性进行一定的阐述。因为隐私权的载体是信息,表现为个人生活方面、住宅方面、通信方面等。由于法律完善和权利意识的增加,隐私权所保护的信息扩张了。但对于特定身份和公共利益来说,隐私权的某种信息萎缩了。特定身份之人与非特定身份之人对他人隐私的侵犯不同,前者通过公开,后者通过刺探。而侵权后的赔偿或因信息本身的价值损害会带来财产损失,但隐私权本质上是人格权。  相似文献   

15.
在私法的发展史上,相较于财产权的发展来说,人格权无疑是新型的权利。然而人格权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时刻影响并促进了其发展。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现代民法不再以"财产权"为中心而展开,而应"人格权"和"财产权"并重,赋予了人格权独立的法律地位。人格权的独立成编无疑是新近民法典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要制定一部面向"21世纪的民法典"就必须顺势而为,在法典的篇章结构上确立人格权法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公众人物是特殊的一类人群,他们有别与一般公众原因在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多与一般公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这个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由于需要满足公众知情权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众人物的人格权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对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仅限于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而不能够限制公众人物的生命权、健康权。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应有理有度,如果超过了限制公众人物人格权的底线,则会转化为侵犯公众人物人格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家国同构的宗法伦理型社会,整个社会是由不同地位、身份的人组合成的等级有序网络整体,每个个体都处于特定宗法等级关系之中。个体在政治、经济、伦理方面缺失自由,塑造了中国古代臣民的依附型人格和政治心理定势。  相似文献   

18.
田茂兴 《科技信息》2008,(30):150-151
环境人格权是环境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具体化,也是环境保护需求在人格权法中的反映。人格权法的发展规律也表明了确立环境人格权的可能性。明确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内容是维护公民环境权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生命,在公民的所有人格利益中处于最高地位,生命权是其他各项人格权的前提和基础。当今社会,各种漠视生命权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规制漠视生命权刻不容缓。本文先对生命权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然后以“矿难”为视角,提出对漠视生命权的规制。  相似文献   

20.
商事人格权是现代经济社会中出现的一个新法律概念。我国现行法律对商事人格权的保护过于分散,缺乏科学性和统一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针对我国商事人格权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我国将来立法时应在民商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商事人格权的概念和具体类型,拓展人格权客体范围,承认人格权中的经济利益,设立部分商事人格权转让和继承制度,明确规定商事人格权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