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实行公诉与自诉并行的刑事起诉制度,因此,刑事自诉案件是我国刑事诉讼案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检察机关在刑事自诉案件中却存在着法律监督的缺失,本文拟对法律监督缺失的现状、原因及法律监督的完善方案作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公诉权与自诉权冲突的视阈下,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公诉转自诉案件是公诉权与自诉权矛盾集中体现的"地带"。在这两类自诉案件中存在着诸多缺陷。完善我国刑事自诉制度,可通过如下措施予以构建:明确八类轻微刑事自诉案件的具体范围、确立公诉优先原则、贯彻一事不再理原则、限制公诉转自诉案件范围、规定只有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才可以适用公诉转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3.
刑事自诉程序由于立法上的缺陷导致了执法中的混乱,由此而使许多事件人以通过自诉程序得以解决,违北了立法初衷及现实社会需要,当务之急便是在立法上改变观念,顺应诉讼规律的发展,尽量减少自诉案件的范围,加强法官,检察机关在刑事自诉中的作用,在执法中强化对刑事自诉程序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是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为利益最大化而选择的案件解决方式。我国目前的刑事和解工作刚刚起步,应当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展,并加强监督。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不应该直接参与刑事和解,其职能决定了检察机关只能是刑事和解的监督者。  相似文献   

5.
由于网络诽谤犯罪具有隐秘性的特点,加上我国刑事立法将诽谤罪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导致被害人追究网络诽谤者的刑事责任面临严重困难。作为对策,在刑事司法方面,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害人难以获得的证据予以调取,公安机关应当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案件依法启动公诉程序。在刑事立法方面,应当赋予"告诉才处理"案件的被害人选择向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告诉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由于网络诽谤犯罪具有隐秘性的特点,加上我国刑事立法将诽谤罪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导致被害人追究网络诽谤者的刑事责任面临严重困难。作为对策,在刑事司法方面,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害人难以获得的证据予以调取,公安机关应当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案件依法启动公诉程序。在刑事立法方面,应当赋予"告诉才处理"案件的被害人选择向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告诉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刑事立案监督是我国法律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刑事立案监督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监督对象不周延、监督范围不全面、对立案监督案件缺乏后续跟踪措施;二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案源不足、证据标准难以把握、对人民检察院自侦部门的刑事立案监督乏力、人力普遍不足等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其在立法上以及工作机制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的过程中,由于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措施规定得不明确具体,缺少灵活性、强制性,无法对行政执法机关在向刑事司法机关移送案件时出现的发现多、移送少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这严重影响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也给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滥用职权留下了空间。因此,加强对行政执法的法律监督,完善立法,赋予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监督的提前介入权、行政执法监督调查权、督促执法权、行政违法纠正权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于部分刑事自诉案件,检察机关依一定条件将其转化为公诉,既符合起诉便宜主义精神,又利于维护公益与私权的平衡,自诉转公诉制度已被许多国家的立法所吸收。我国刑法虽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刑事诉讼法却没有相应的程序规范,需要在考虑我国国情和借鉴外国立法的基础上,通过修法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有关法定自诉案件的范围过大,在现实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因而需要缩小此类案件范围,将一部分自诉案件转归公诉案件,完善自诉转为公诉的程序规定,增强这一制度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刑事政策,是司法机关准确实施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依法办案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题中之义,刑事司法必须在现行法律范目内“从宽”与“从严”,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能被筒单理解为依法办案。在刑事司法中,司法者应当明确适用空间、抓住关键环节和区别案件情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2.
刑事公诉环节审判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部分。然而,目前这一环节法律监督日益受到挑战和质疑,遭遇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诸多瓶颈。因此,有必要就刑事公诉环节的审判监督面临的紧迫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赵晓慧  张杰 《科技信息》2012,(34):18-19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使争议多年的刑事和解制度在法律上得以正式建立,并将于明年开始实施,现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就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解读,结合先期我国各地试行刑事和解的具体实践情况,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案件适用少,诟病频的问题,从刑事和解的具体实施与建立配套制度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以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进而提高其法律效应和社会效应,推动和促进我国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存在制度缺失等因素,导致经济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文章在分析我国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在处理经济犯罪案件中所应坚持和贯彻的刑事政策,即要坚持宽严相济和"抓大放小"的刑事政策,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形成了”一国两制”下的内地与港澳台四个法域并存的法律体制。由于四地的法律传统、法律文化和刑法规定的不同.导致四地的刑事司法不同,进而导致互涉的案件或相似案件的裁判结果甚为悬殊.这对犯罪嫌疑人明显不公平,并影响了刑事司法协助的进行。本文通过对四法域量刑制度进行比较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量刑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法律监督与刑事公诉之间并不是包容关系,人民检察院的职能应当包括法律监督和刑事公诉两个方面,但这两项职能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会发生冲突,以公诉权和审判监督权为例,现行公诉人兼刑事诉讼监督者身份的模式既不利于实现监督职能,也会减弱控诉职能,应当对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建立统一的监督机构,强化对审判行为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公诉转自诉案件 ,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又有诸多弊端。本文通过对公诉转自诉构成要件的分析 ,以及举例说明实践中公诉转自诉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形 ,从而得出结论 :“刑诉法”所规定的公诉转自诉案件 ,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8.
新《刑事诉讼法》中的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面临适用条件粗疏、和解法律效果不明确、相关配套措施缺失等问题。应结合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质,在现行法律的框架内,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诉讼阶段确定差别的适用条件、规定不一的法律效果并辅以社区矫正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公诉转自诉案件,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又有诸多弊端。本文通过对公诉转自诉构成要件的分析,以及举例说明实践中公诉转自诉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形,从而得出结论:“刑诉法”所规定的公诉转自诉案件,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2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的基本规则和标志性制度,反映当今刑事诉讼中不再一味关注查明案件事实,人权保障和程序正义同样是司法机关追求的价值。2012年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从立法上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该制度的确立有助于保护被告人权利,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同时也对检察机关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