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罗亦孝 《科学通报》1997,42(5):449-460
当代原子核物理的前沿是极端条件下原子核的研究.重离子核物理正沿着能量(激发能、核温度)、同位旋和自旋3个维度及非核自由度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重离子物理的发展相适应,重离子加速器技术正在向更高能量、多种类放射性束和高品质(低能散和低发射度)束流3个方向发展.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是加速低、中能重离子束流的回旋加速器系统(见图1).近年来在HIRFL上进行了炮弹碎裂(PF)型放射性束流线RIBLL和电子回旋共振(ECR)离子源的研制.这是HIRFL最重要的发展升级.利用HIRFL系统和其他实验装置,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IMP)在重离子物理关于热核和远离稳定线原子核前沿领域的实验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以PF型RIBLL和ECR离子源研制为重点,介绍HIRFL的最新发展;综述 HIR-FL上的中能重离子碰撞热核性质研究,包括轻粒子发射时标和发射源时空演化、三和四重碎片发射、复杂碎片发射机制、靶余核质量产额分布和相关衰变机制、热核限制性温度和不稳定核在平面和出平面发射等;本文还讨论近代物理研究所在HIRFL和高压倍加器强中子源及其他实验装置上远离稳定线新核素的合成,及远离核衰变性质和核结构研究的重要进  相似文献   

2.
卢相顺  陈茂柏 《自然杂志》1995,17(2):106-109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超灵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计”于1993年6月14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通过了专家鉴定和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已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用于~(14)C断定年代(断代)研究的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计,有关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本文简单介绍加速器质谱的计数基本原理和~(14)C及其断代原理。  相似文献   

3.
N·F·雷姆赛教授(Norman F.Ramsey)是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下面的演讲是作者在墨尔本、堪培拉、悉尼、布里斯班、阿德莱德、伯斯为亚洲国际物理会议所作的巡回演讲。这个会议是由悉尼市的亚洲国际物理学会主办的。雷姆赛教授还是1990年狄拉克讲座的主讲者。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摩擦学国际会议暨第一届IFToMM摩擦学国际会议将于2008年9月24~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  相似文献   

5.
从事高能物理研究的加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午 《自然杂志》1996,18(1):1-9
本文简要地评述了从事高能物理研究的工具——粒子加速器,其中包括现存的加速器,也展望了将来的加速器.文章强调了这些加速器所面临的技术上的挑战.全文是将1995年8月5日至9日在汕头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上所作的讲演扩充写成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12,(Z2):2780
"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于2012年8月13~16日在延安成功召开.本届会议受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的委托,由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和四川省高等学校数值仿真重点实验室协助承办.本届会议是自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5届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第24届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国际学术研讨会(HKT)联合大会(以下简称联合大会)于2009年8月11~14日在北京召开.会  相似文献   

8.
方锦清 《自然杂志》2000,22(2):63-69
强流加速器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发展前景.强流加速器驱动的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比常规核电更安全、更干净、更便宜,但是它对加速器的要求比现有的加速器超过数十至上百倍.实验和理论都发现束晕-混沌现象,这成为强流离子束应用中,特别是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提出一套有效设计新型强流加速器的方法,不仅必须深入研究这类束晕-混沌的特性及其产生的物理机制,而且需要研究如何实现对束晕-混沌的控制策略及技术.本文讨论了迄今国内外在研究产生束晕-混沌的若干物理机制方面的进展和可能的控制策略,并提出我们探索的新思路及控制对策.这是正在研究中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思源 《科学通报》1999,44(6):672-672
第4届亚洲海洋地质学国际会议将于1999年10月10日至14日在青岛召开.亚洲地质学国际会议每4年举办一次,本次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协办.大会组委会主席秦蕴珊院士、秘书长高抒研究员.汪品先院士担任大会的国际委员会主席,众多的国际委员将出席会议,届时将有中、外学者200余人与会,就以下7个专题进行交流:1亚洲海洋地质展望;2亚洲海洋的大洋钻探计划(ODP);3海洋沉积动力学;4黄海和东中…  相似文献   

10.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RFL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加速离子种类最多、能量最高的重离子研究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上几个重要的核物理研究设施之一.HIRFL由ECR离子源、扇聚焦回旋加速器SFC、分离扇回旋加速器SSC、放射性束流分离线RIBLL1和RIBLL2、冷却储存环主环CSRm和实验环CSRe等主要设施组成.HIRFL具有加速全离子的能力,可提供多种类、宽能量范围、高品质的稳定核束和放射性核束,用以开展重离子物理及交叉学科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RFL的发展现状以及取得的系列成果,同时对国内外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发展现状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他是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和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他的名字与世界上第一台能量最高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技事件紧密相连。正因为他的不懈努力.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科技前沿。他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2.
冯诗齐 《世界科学》2011,(11):20-21
曾几何时,比光速跑得更快的东西还子虚乌有。真要感谢互联网,就在9月16日,整个物理学界都看到了:法国里昂核物理研究所的达里奥.奥蒂耶罗(Dario Autiero)在一屋子满怀疑虑的物理学家面前,将全新的"速度精灵",即幽暗的称为中微子的亚原子粒子放到了桌面上,描述了在一次最新的实验中,他测得的中微子的速度超过了光速--这个宇宙速度的极限是由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射频四极场(radio frequency quadruple,RFQ)加速器课题组在陈佳洱院士带领下,先后于1994、1999年提出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重离子整体分离环300 keV N+和1 Me V O+RFQ加速器;为提高离子的加速效率,提出分离作用RFQ加速器结构,研制出结构样机并完成束流验证;提出用RFQ加速器同时加速同荷质比正负离子的新思想,并在两台已建成的RFQ加速器上完成束流验证,通过模拟再现了正负离子自动聚束和加速的过程,用同轴快靶成功观测到正负氧离子的微观束流波形;发展了RFQ均温束流传输的束流动力学设计思想,研制出国内首台基于RFQ的中子成像装置,该四杆型D+RFQ加速器是国际上迄今为止运行频率最高的四杆型D+RFQ加速器;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制了352 MHz质子RFQ工艺模型腔,有效地助推了中国首台质子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ADS)RFQ加速器的研制.北...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06,51(24):2841-2841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2003年从《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中分离出来,是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物理和声学、量子信息、理论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核技术、加速器和探测器、等离子体物理;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力学;天体物理、天体力学、天体测量、天文技术和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等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双月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检索系统收录.  相似文献   

15.
简讯     
中国数学会第四次单复变函数论学术会议于8月13日至24日在江西省庐山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数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联合筹办。到会正式代表60人,列席代表68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数学会秘书长杨乐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10篇,其中综合报告5篇。  相似文献   

16.
沈葹 《世界科学》2012,(8):16-17
且惊且喜:LHC首战告捷众所周知,当今国际物理学界的头等新闻乃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探测器发现了疑似的希格斯(玻色)粒子,其质量为125.3(±0.6)GeV,接近预测质量范围的下限值。LHC继另外两台大型高能粒子加速器LEP和  相似文献   

17.
魏宝文 《科学通报》1989,34(10):721-721
一 随着重离子物理研究的深入发展,我所提出了建造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计划,被国家批准实施。该装置由原1.5m经典迴旋加速器改建成1.7m扇型聚焦等时性迴旋加速器(SFC)作为注入器,新建一台  相似文献   

18.
国际凝聚态理论与计算材料学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国内外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共同发起,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七届,是每年凝聚态物理与计算材料学方面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由中国湘潭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八  相似文献   

19.
徐川  付恩刚  高原  任晓堂 《科学通报》2023,(9):1096-1103
加速器在核物理、材料科学、考古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北京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有3台静电加速器投入运行,分别是1.7 MV串列静电加速器、4.5 MV单级静电加速器和6 MV串列静电加速器. 1.7 MV串列静电加速器配备有高频电荷交换负离子源和铯溅射负离子源,可引出从H到Au之间大部分元素的离子,离子能量从几百keV到若干MeV,主要开展室温及高温离子辐照实验、背散射和沟道分析等离子束分析工作.近年,利用离子辐照束线在核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科研成果. 4.5 MV静电加速器端电压在0.7~3.8 MV连续可调,主要加速氢/氦同位素离子,并可通过辐照靶材料产生准单能直流/脉冲中子场.该中子场主要应用于(n, α)核反应截面的测量.近年,基于4.5 MV静电加速器建立了综合离子束分析系统,可进行卢瑟福背散射、核反应分析和粒子诱发X射线分析3种离子束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利用该方法,对Fe合金样品中杂质元素的含量和部分元素的深度分布进行了测量. 6 MV EN串列加速器是牛津大学赠于北京大学,为许多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支持,其主要用于加速器质谱、离子辐照以及离子束分析工作,也可以...  相似文献   

20.
翁羽翔 《科学通报》2002,47(18):1384-1384
太赫兹辐射国际会议于2002年7月22~25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共同协办.会议的3位主席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张杰研究员、美国伦斯勒研究工学院的张希成教授和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封松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