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所列出的"浑言"、"析言"可以分为同一类属内的"浑言"与"析言"和同一整体内的"浑言"与"析言"两种情况。前者是由于下位语义范畴兼指上位语义范畴而造成了下位语义范畴词语与上位语义范畴词语间的通用,或是同属下位语义范畴的词语的通用。后者是由于部分语义范畴兼指整体语义范畴而形成的部分语义范畴词语与整体语义范畴词语间的通用,或是同属于部分语义范畴的词语的通用。这两种通用都是应语言向更抽象方向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其产生的机制一致。因而所有能够"浑言则同"的词语都是同义词。  相似文献   

2.
汉朝史籍中常见"高第"一词,通行的解释是"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官吏的考绩优等"等等。然而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却有大量"举高第"之类的词语出现,查阅相关史料,并与"举孝廉"、"举茂才"等岁科察举科目的运作程序相比较,"高第"在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确实为察举制的一种科目,并且属于常科。  相似文献   

3.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4.
新式"被××"结构不仅反映了网民对当下情势的无奈心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异和语言的创新。在语义、语法、语用上也都表现出了与常规被字组合的差异,并形成了新的组合模式。随着一系列"被××"式流行语进入到人们的交际生活中来,其组成的词语形式更自由,与"被"连用的词语更加多样,语义负载的内涵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重庆方言中,副词"好"加上形容词(文中用"好+A"表示)的形式在句法中有一些固定的语法意义。"好+多/大/久"是疑问句中的高频词语,可以询问范围,也可以询问特指内容;"好+A"的否定形式"好+不+A",表示"对眼前事、物的暂时性否定"。"好好"修饰动词可以指"对行为动作很满意",也可以表示讲话者"希望、建议、提醒受话者如何",还可以传达讲话者"对受话者目前的行为不满,并且希望对方放弃目前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对"令AB的是C"这类句式作了较为细致的考察。主要结论是:一、充当句式中B的词语,绝大多数都是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或动词词语。二、从C的句法形式考察,存在着"复杂式"和"简单式"两种类型。但在出现频率上,"复杂式"比"简单式"高得多。其原因与绝大多数的C属于新信息,特别是与说话人的表达需要直接相关;三、以廖秋忠所提供的几种手段为依据来确定"是"的管界。结果表明,几种手段在适用频率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家"、"角"为古今常用词,在古代有多个读音与意义。"家"有四音,本义为名词。《说文》:"家,居也。"而依段玉裁说"家""乃豕之居",即猪圈,引申为"人之居",又引申指家庭主要成员等。而"角",《说文》释为"兽角也",为名词,还可用作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共有二音及多种引申用法。此外,"家"和"角"还可组成复合词语。  相似文献   

8.
“被+XX”式词语结构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被+XX"新旧两种模式构成成分的组合规律,认为由于"被"的标记性使进入该结构的词语语义增容,模式形成后由于词语的超常搭配而凸显了语言表情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宁可"引导的取舍句主观性较弱,而"宁愿"和"宁肯"引导的取舍句主观性则较强,这是此三个词语主要的区别。此外,"宁愿"和"宁肯"在表达意愿性的口气方面也有强弱差别,"宁愿"强于"宁肯"。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历程中,修辞积极、诗意地参与了词义的建构。从实际语言材料出发,分析语素"心"参构词语语义的比喻与借代生成,以期管中窥豹,初步了解汉语词义生成过程中隐含的修辞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1.
"词汇网络包"是指有紧密语义关联的词汇集合。首先讨论了"词汇网络包"的定义,接着介绍了"词汇网络包"的编写理念和原则,然后探讨了"词汇网络包"的编写体例结构,最后分析了将"词汇网络包"运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指出,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利用"词汇网络包"进行词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词汇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大学英语素质教育模式是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特点是试图把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相统一。该教学模式是一种“学习型”的系统,能因材施教、因事制宜,自我完善。文章从实践到理论,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骆驼祥子》有三个著名的英译本:我国著名的英译家施晓箐翻译的CamelXiangzi、通晓中国文化的汉学家詹姆斯的译本Rickshaw以及伊万·金的译本RickshawBoy。三个译本中对小说人名的翻译各有千秋,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归化和异化理论的运用,体现了不同译者在不同社会时代对文化输入的不同要求以及译者所持的文化态度、译文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14.
从中英诗歌特点着手,运用许渊冲教授“三美论”对杜甫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英译本进行解析,从而揭示“三关论”作为中国古典格律诗英译一般翻译原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东盟与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越来越多领域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的形势下,开设"东盟国家文化"课程并将其纳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通过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让学生在了解东盟各国社会与文化的同时,开阔其视野并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东盟国家文化"课程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发,从教材选定或编写、课后学习资源的建设、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积极性的激发、上课方式的酝酿到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付出难以计量的时间、精力和汗水。  相似文献   

16.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等理论分析了英汉基本颜色词“黑”、“白”的认知语义,探讨了这两种颜色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认知语义异同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语用认知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话语标记语well在话语中的六种语用功能,即语用缓和标记功能、信息修正标记功能、话语连贯标记功能、思考延缓标记功能、信息短缺标记功能、劝诫标记功能,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多的了解well在言语交际中的多功能性,从而更好的理解和生成话语。  相似文献   

18.
祝传芳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4):75-76,67
大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是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英语教学“一条龙”建设的重要保障。教学衔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随着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脱节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也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通过对大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脱节现象的剖析,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实效性和适应性的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  相似文献   

19.
动物词“狗”的英汉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少动物词语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成为英汉“文化词语”中极具特色的一个部分。文章以动物词“狗”为例,对其在英汉语中的国俗语义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人们更恰当地把握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如何在英译中更好体现毛泽东诗词的特点。指出毛泽东诗词多用动词,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飞”字,从而形成毛泽东诗词的“飞动之美”。于飞动之外,毛泽东诗词另有一种沉思之美。提出对于毛泽东诗词当中的“飞”字,英译文应注意表现出其动态、力度、气势、形象,以传达出毛泽东诗词所蕴涵的气势与气魄。同时,对于毛诗当中表沉思的诗句,则应注意选用表示阴柔的或沉思性的单词或短语,这样才能如实传译毛泽东诗词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