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麦群体连续选择效应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对由信谷核不育基因构成的异效群体内4个性状进行连续两轮歧化选择,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群体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群体的平均表现和变异程度未发明显变化;但群体分布状况有一定改变,尤其是每穗粒数的分布数化较为明显;株高和千粒重的有效因子数估计基本符合小麦遗传实际表现,每穗粒数的有效有效因子数估计略低,说明此性状遗传背景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2.
以15个二棱大麦品种(系)为材料,用相关遗传力研究大麦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并计算分析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所组合的各种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均低于单株粒重的遗传力,因而仅利用一个性状作间接选择的效率比对单株粒重作直接选择的效率低,在构成大麦产量的三要素中,着重提高单株穗数对产量的选择效率为最大;高产育种同时考虑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比单纯对产量选择的效果好,其中以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籽粒产量结合起来选择的效果最佳。本文并对相关遗传力在相关遗传变异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皮燕麦品系对其产量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2018~2020年试验研究,测定不同品系的生育期、株高、穗长、主穗铃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分蘖力、小区产量和倒伏率,并与对照白燕7号进行比较。结果:ND021621籽粒产量最高,千粒重最大,生育期较短,分蘖力较强,穗粒重较大,倒伏率、主穗铃数、穗粒数和株高中等,穗长较短;ND020965产量次之,千粒重中等,生育期最短,倒伏率最低,分蘖力最高,穗粒重中等,穗粒数较少,主穗铃数最少,株高和穗长最短;Newbury产量第三千粒重较大,生育期最长,穗粒重和穗粒数最大,倒伏率较低,株高、穗长和主穗铃数中等,分蘖力较弱;Souris、Ly01-18和Ly01-12籽粒产量较低,综合性状一般。结论:品系ND021621、ND020965和Newbury籽粒产量较高,倒伏率低,综合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4.
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5.
试验针对西藏林芝地区玉米产量影响因素与玉米产量进行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粒重与行粒数、苞叶重、穗长、百粒重和穗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0.934、0.921、0.834和0.662;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2,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0.行粒数、百粒重、苞叶重、穗长和穗行数与穗粒重建立了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且呈显著线性关系.在各产量影响因素中,对穗粒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性状是行粒数,直接通径系数为0.355;其次是百粒重,直接通径系数为0.251;其他性状依次为苞叶重、穗长和穗行数.提高西藏林芝地区玉米产量的育种策略需以行粒数和百粒重为主.  相似文献   

6.
小麦杂种优势及遗传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单株粒重平均优势最强,次为单株穗数、千粒重。杂种一代除单株粒重和单株穗数外,其他经济性状与双亲的平均值密切相关。各种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趋势为:株高;抽穗期;千粒重;穗长;每穗小穗数;每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7.
西昌地区玉米杂交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30个玉米杂交种的株高、百粒重、穗行数等12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穗重、行粒数、穗粗、百粒重、穗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3、0.70197、0.70007、0.65396、0.52793;而穗重与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长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穗重>穗长>行粒数>穗轴粗>穗行数>穗位高>百粒重>穗粗>穗位叶宽。因此,在西昌地区玉米育种工作中,增大穗长和行粒数,提高穗位高和穗位叶宽,并注重其他性状的选择,是获得玉米高产的科学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筛选适合在沿淮地区种植的耐渍品种提供参考。选择34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全生育期进行常规栽培和灌浆期渍水胁迫处理,测定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湿面筋、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7个主要产量和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渍系数,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各小麦品种的综合耐渍能力。渍水胁迫下,小麦的粒重、籽粒产量的降幅较大,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从耐渍系数的变异系数看,灌浆期渍水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粒重>湿面筋>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穗粒数>淀粉含量>穗数;耐渍性平均隶属值与粒重、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重、湿面筋、蛋白质、淀粉含量的耐渍系数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的耐渍系数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34份小麦品种划分为3种类型:耐渍型、中间耐渍型和敏感型,材料数分别为22、10和2个,分别占参试材料的64.71%、29.41%和5.88%。粒重、籽粒产量可作为小麦耐渍评价的首选指标;扬麦13、扬麦22和宁麦13可作为小麦耐渍栽培育种的参考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小麦双列杂交试验资料进行统算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株高、穗长、主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等六个性状基因作用方式属于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小穗数以加性遗传为主,单株穗数的遗传只有部分上位性效应。本文并对供试亲本各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分布进行了讨论。该群体单株粒重最大潜力为20.576g/株,主穗粒数为63.07粒,单穗粒重为2.00g/穗。首次提了小麦各农艺性状适宜选择世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冈优501五年的16个试点的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分析表明,有效与产量、着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尤其与着粒数、实粒数高度负上相关,穗数与粒数矛盾突出,粒数、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适当控制群体,促进个体发育,有利于发挥穗重型品种多花多实的产量潜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差商代替偏导数,利用计算机近似地模拟计算了两种环境一吸收膜一基板系统椭偏角φ、△与反射率R对于膜系参量n_0、k_0、n_1、k_1、d_1、n_2、k_2的偏导数,以及这些偏导数对于入射角φ_0的依赖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吸收膜椭偏测量中的最佳入射角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讨论了两个问题:1)无级调速与阶段调速相比较,平均可节能约14.5%,2)从节能的角度如何选择离心式通风机的尺寸,并得出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4.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立足之本,而学科学术带头人则是学科建设的源头活水.学科带头人的水平及其群体的素质,是学院党政领导优先考虑和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遴选与培养工作重在机制与环境的优化,而加强管理在于质与量的同步建设.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有关问题阐述观点,以求有助于促进队伍建设与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基因平衡定律和伴性基因的遗传特点,从理论上讨论了伴性基因的选择原理。主要对显性和隐性伴性基因的完全和部分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推导出了各种选择方式下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福建华安马尾松生长早晚期相关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正>本研究证明马尾松不同林分个体的高生长变异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而径生长变异在达到某一高峰后有所下降。生长变异增长率和相关系数增长率均在9年或10年时最高。初步确认10年生是该地区马尾松天然林早期选择的“最佳年龄”,并可用10年生时的树高、胸径平方分别对30年时的材积进行早期预估。人工林早期选择的“最佳年龄”比天然林提早一年。  相似文献   

17.
区域中心城市区位选择的模型研究--以嘉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图论的有关做法,结合威尔逊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区位选择的模型,从而试图定量分析封闭和开放两种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的适宜区位.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封闭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区位趋于区域的地理中心,而在开放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区位趋于主导联系方向.作者选取浙江省嘉兴市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考察了封闭和开放两种条件下嘉兴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区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核电站主给水泵性能参数选型计算、结构选型要求等进行了总结、探讨.对主给水泵选型设计流程、给水系统阻力计算方法、扬程计算方法、汽蚀余量计算方法,以及泵组水力、机械、仪控设计要求进行了具体介绍、分析.本文所总结的选型设计方法对核电站主给水泵的选型、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成才 《武夷科学》2010,26(1):64-68
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6年生的马尾松实验林进行马尾松优良家系及速生单株选择,从105个家系中筛选出12个极高产家系和24个高产家系。运用快速聚类法从500个单株中筛选出98株即家系评价为极高产的单株,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最高,可作为优良繁殖材料。第二类家系即家系评价为高产的单株,统计结果为106株;第三类家系即家系评价为中产的单株,统计结果为123株。  相似文献   

20.
汤玉文  周济祚 《贵州科学》2003,21(4):72-74,80
本文对光面爆破的作用原理、主要参数选择、施工工艺、布局图设计和技术要点接合工程实例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应有效果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