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志清 《科技资讯》2008,(29):73-74
对基坑周围环境保护要求较高中,采用拉伸钢板桩+内支撑方式的方式的基坑围护应用。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硫磺回收装置硫池基坑开挖面积约282m2,基坑围护周长约68米,开挖深度4.93m,局部深度5.73m。基坑东侧是钢结构管架,其上为工艺物料管道,管架基础与基坑开挖边线的距离大于3倍的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南侧为两个塔(最高33m),塔基础与基坑开挖边线的距离约为0.99m;基坑西侧是钢结构管架,其上为工艺管道,管架基础与基坑开挖边线的最小距离约为1.7m;基坑北侧为三个塔(最高33m),塔基础与基坑开挖边线的距离约为1.01m。西侧管架基础与塔基础均采用桩基础的形式,东侧管架基础为天然地基。因此,工程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
放坡开挖基坑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坡开挖可用于地基土质较好、开挖深度达8 m、施工现场有足够放坡场所的工程。依托某工程讨论了放坡开挖基坑方法在典型软土地基、开挖深度达8 m工程中的应用,针对基坑开挖的施工难点和重点,提出了"竖向分层、纵向分段、快速封底"的原则,详细阐述了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同时介绍了相应的基坑降水措施和基坑监测方案,以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杂填土地层深基坑桩-锚-撑组合支护体系受力特性,依托青岛市某深基坑工程开展微型桩-锚-撑原位试验,分析不同开挖工况下双排微型钢管桩桩身弯矩与预应力锚索轴力的演化规律,揭示该支护体系下前、后排桩的受力性状、预应力锚索应力分布特征,探讨邻近建筑物、基坑暴露时间及钢支撑拆除对该支护体系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前排桩在受力中起主导作用;当开挖至基底时,桩身最大正、负弯矩极值呈现增大趋势,且极值点不断下移,开挖面以上桩身弯矩均呈正“S”型分布。2)开挖深度增加引起开挖面上、下1.0 m范围内桩身弯矩显著增大,前排桩桩身的反弯点分别位于钢支撑下方0.5 m、开挖面位置。3)在开挖过程中,锚索轴力沿埋深方向呈现减小趋势,锚固段前端1.5 m之后的轴力基本不变或呈微小波动。4)锚索锚固段应力高度集中在锚固段前端4.0 m以内的区域,约为锚固段长度的44%,锚固段末端基本未产生轴力,可对该段长度进行优化处理。5)邻近建筑物对微型钢管桩桩身受力影响较小;随着基坑暴露时间增加,桩身弯矩呈微小增长趋势;钢支撑拆除后,前排桩的弯矩变化集中在0.38H~0.96H(H为基坑开挖深...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基坑工程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影响的问题,应用弹塑性大变形理论对桩-锚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研究了建筑物距基坑8.5、17.0、25.5和34.0 m时,锚杆层数、开挖深度等因素对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小于1.5H(H为基坑开挖深度)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受锚杆层数的影响较大,并随锚杆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当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大于1.5H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受锚杆层数的影响不大;一般地,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变形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呈现正-负-正的变化趋势,即出现了倾斜方向的变化;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于临界开挖深度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变形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5.
某跨江大桥北锚碇圆柱形基坑工程规模为迄今中国最大的,直径65 m,深47 m.开挖初步设计方案之一为地层冻结帷幕法.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冻结法施工力学进行了三维非线性大变形有限元模拟,介绍了模拟方法和结果.采用了"预应力方法"、"生死单元方法"计算了基坑冻结开挖和衬砌的分步应力场和变形场.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和及其分析表明,某大桥北锚碇特大基坑工程冻结法施工开挖的初步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冻结壁厚度5.5 m、平均温度-12℃、砼衬砌厚度2 m、短段开挖步长高度2~3 m等主要设计参数能满足基坑工程安全稳定和变形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7,(6):945-950
基于三维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分析了砂土及黏土中圆形基坑开挖引起的维护结构及坑底隆起变形规律特性,并通过调整圆形基坑的开挖半径,研究了基坑开挖半径对维护结构及坑底隆起变形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体类别对基坑变形特性分布没有显著影响;圆形基坑维护结构变形呈"后仰"式分布,且最大水平位移随开挖半径增大而不断增加,当连续墙结构其插入比控制在0.67左右时,其基坑变形大小能满足规范设计要求;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坑底隆起变形逐渐增大,当开挖半径达到60 m后,最大隆起变形不随开挖半径的增大而增加,且最大隆起变形区域基本位于0.2~0.8倍的开挖半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坑中坑的开挖对于基坑的稳定性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内坑的开挖会造成土体回弹,引起基坑土体抗力的损失,降低基坑的整体稳定性。运用FLAC3D对合肥恒大中心C地块坑中坑式基坑进行了开挖与支护模拟,计算采用摩尔-库伦本构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了基坑应力、桩基应力、桩锚应力,验证了基坑中外坑和内坑最易失稳破坏区域,并对利用负泊松比(negative Poisson’s ratio, NPR)锚索对该类基坑进行加密支护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施加位移监测得到了不同开挖阶段基坑地表位移、坑中坑底部位移、以及坑中坑周围土体位移,确定了基坑极易发生破坏的区域以及滑动面位置,建立了坑中坑物理模型,并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条件基坑的开挖及加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地铁换乘站基坑开挖顺序对基坑阳角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基于昆明地铁文化宫站基坑实测数据,进行了FLAC3D数值仿真。对比深浅区域不同开挖顺序下建筑物沉降及围护墙体变形情况,发现靠近先开挖区域的建筑物沉降测点和墙体变形比后开挖区域的对应变形要大;与先后开挖区域距离相近的建筑物测点,其沉降受开挖顺序影响较小;位于基坑阳角的建筑物的沉降基本上都发生在最初的两个开挖步骤,且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主要与浅层土体的开挖时间有关。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基坑附件建筑物的保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密集城市区近接基坑工程易引发超大直径(>15 m)盾构隧道变形、结构开裂及渗漏水.当前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基坑影响下隧道变形响应规律不明,合理的影响分区匮乏.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超大直径隧道旁侧基坑开挖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超大直径隧道的结构变形响应机制,并探讨隧道埋深、隧道-基坑间距、基坑开挖深度等因素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引发地层朝向基坑的“鼓肚子”水平位移和“勺子”状竖向位移;与小直径隧道相比,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表现出较小的纵向变形和较为显著的横向变形;隧道变形随隧道-旁侧基坑围护结构距离增大而减小、随埋深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基坑开挖深度归一化后,隧道最大变形与隧道-基坑间距可用指数函数高精度拟合.提出归一化后的影响分区图,为实际工程超大直径隧道结构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密集的地铁邻近区域进行新建工程施工不可避免。以深圳市桂庙路改造工程为背景,考虑基坑开挖扰动导致抵抗下卧盾构隧道隆起的土体地基参数沿隧道纵向不均匀分布,将盾构隧道简化为Vlazov地基中的Timoshenko梁,对作用在下卧盾构隧道上的基坑开挖卸荷作用采用Mindlin解计算,建立基坑开挖引起既有下卧盾构隧道隆起变形量的理论计算模型,并与既有研究成果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基于建立的模型对深圳市桂庙路新建基坑施工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估基坑开挖对下卧盾构隧道的影响;建议将原施工方案的3个台阶开挖高度分别调整为4,4和6 m,台阶步长调整为11 m。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不同近接距离基坑开挖来研究隧道的沉降变化规律,利用激振荷载经验公式来模拟高速列车的轮-轨激振力,并运用有限差分动力分析方法分析不同距离基坑开挖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的车振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近接基坑开挖会造成隧道掌子面的非对称变形,离开挖中心越近非对称变形越明显;随着近接开挖距离的增加,这种非对称变形逐渐趋于缓和,其中隧道靠近开挖侧的隧道拱脚、拱腰和拱顶区域可作为施工期间既有隧道的重点监测部位;隧道左右两侧帮底部区域相对拱顶区域而言受到列车振动影响较大,列车靠近开挖侧行驶时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比远离开挖侧行驶时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硬粘土基坑开挖土压力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研究了硬粘土基坑在无支护开挖过程中主动区、被动区土压力以及坑脚处集中应力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典Rankine理论不适合于硬粘土土层土压力的分析研究:基坑开挖主动区土压力与深度呈正定线性关系;基坑被动区土压力在坑脚附近形成近似矩形的应力集中区域;位于开挖侧面上的突变应力,存在于1.0-1.2倍开挖深度的土层区域内,其值是相应深度处静止土压力的1.0-1.8倍。  相似文献   

13.
以中原万达广场塔吊基坑开挖工程为算例,通过数值模拟开挖方式(分层开挖)的不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表明:该基坑选用分4层开挖(即每层开挖2m)是较为经济、安全的开挖方式,且在距坑底1/3开挖深度处水平位移较大,基坑支护应在此处加强。  相似文献   

14.
基坑卸荷开挖引起围岩应力场的改变,必然对下卧运营隧道的安全性造成影响。以北京地铁8号线上方基坑卸荷开挖为背景,运用MIDAS/GTS软件、分别针对3种不同工况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基坑按分块、小面积开挖,底部土体注浆加固可以有效控制隧道隆起变形。隧道隆起变形近似呈正态分布,最大值发生在基坑正下方的隧道断面,从基坑正下方沿隧道纵向向左右各30m为开挖主影响区,左右各60m范围为开挖扰动区。  相似文献   

15.
以中原万达广场塔吊基坑开挖工程为算例,通过数值模拟开挖方式(分层开挖)的不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表明:该基坑选用分4层开挖(即每层开挖2m)是较为经济、安全的开挖方式,且在距坑底1/3开挖深度处水平位移较大,基坑支护应在此处加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地铁站深基坑开挖工程。本文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TS对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分析基坑和高架桥在不同距离下桩基的位移变化,得出结论:高架桩基距离基坑10m以内时,基坑开挖会对桩基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距离基坑20m以上时影响较小,不会对高架桥的稳定造成破坏,给施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坑开挖会引起土体的扰动从而带动近邻管线的位移,甚至会引起管线的开裂破坏。本文以实例工程为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PLAXIS模拟基坑开挖引起大直径管线位移的变化,得出基坑开挖深度与埋设污水管线深度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并且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管线水平和竖向位移之间的差异变化,基坑开挖引起管线水平位移的增长速率为0.57mm/m,竖向位移增长速率为0.73mm/m,文中得到的结论和建议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保基坑开挖中周边环境的安全,以西安地铁某车站深基坑开挖为例,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开挖对周边地表沉降和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重点研究开挖中周边地表的沉降分布规律和围护结构变形的规律,并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的实测值比模拟计算值大,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最大沉降位置距离基坑边缘约11 m处,最大值为3.298 mm;围护结构水平变形沿开挖深度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形,最大水平位移位于基坑最大开挖深度的 1/2 处,最大水平位移为11.05 mm,距基坑长边边缘0~25 m及短边边边缘0~22 m范围内的地表沉降最大,施工监测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
邢宏汞 《科技信息》2012,(12):208-210
基坑降水设计是基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该枢纽工程出水闸基坑开挖深度达9米,为了保证施工需降低承压水位8m。为了确保出水闸基坑施工顺利进行,使得土方开挖和混凝土施工处于旱地工作,须对建筑物开挖范围内进行施工降水。  相似文献   

20.
圆环型支撑结构受力以压为主,有利于发挥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受力合理,施工作业方便.其中单圆环支撑适用于长宽比接近于1的规则基坑,对于长宽比较大的不规则基坑,在工程中出现了双环甚至多环的支撑形式.上海软土地区某"L"形分布的不规则基坑,基坑面积接近50 000 m2,最大开挖深度13.15 m.设计时将基坑分为A、B、C三个区域,A区采用双环形支撑,C区采用对撑,B区是A区和C区的过渡区,采用边桁架支撑,自上而下顺作施工.基于现场监测资料,本文分析了基坑工程开挖过程中的侧墙沉降及位移,基坑周边土体位移,地表沉降等实测数据,总结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双环形支撑体系的受力变形特性,为双环形支撑体系在深基坑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