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外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运动学指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收集中外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旨在研究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及存在问题,指导和改进我国女子跳高的技术训练,为跳高技术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中国优秀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差别;起跳前较大的助跑速度、较低的质心是跳高运动员显著特征,但最终依赖于腿部力量的进一步增强.起跳前的水平速度、质心的高度以及腿部力量达到最优化的组合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运动学指标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收集中外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旨在研究我国跳高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及存在问题,为指导和改进我国女子跳高的技术训练,提高跳高技术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国内外一些优秀女子跳高选手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跳高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是起跳离地瞬间踝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的蹬伸不够,起跳时,蹬摆幅度小即助跳与起跳技术的结合欠佳。  相似文献   

5.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技术性相当强的运动项目,其助跑与起跳的紧密结合能使运动员的水平速度连贯自然的转换成垂直速度,准确熟练地完成有力的起跳,从而获得最佳的起跳效果,是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后程2-3步助跑与起跳的有机衔接对强化起跳效果更为重要。助跑与起跳能否紧密结合是影响运动员跳高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与起跳技术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阶段中,由于摆动腿的质量大,摆动半径长,其动作速度与幅度对起跳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研究摆动腿在起跳过程中的摆动技术,旨在找出中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腿在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参数、变化特点及其对起跳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起跳技术理论、指导运动训练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背越式跳高中的助跑线路、助跑节奏、助跑距离及技术特征和起跳中起跳脚的着地、缓冲、蹬伸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在助跑起跳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及节奏,尤其要加强助跑起跳结合技术的练习。  相似文献   

8.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背越式跳高的起跳阶段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起跳腿的着地,起跳脚的缓冲和起跳腿的蹬伸。通过分析可知,在组成完整的跳高技术中,起跳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跳高的起跳技术掌握得好坏是其运动技能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排球普修课扣球技术采用不同起跳方法的教学基础上,对实验组、对照组助跑摸高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对初学者扣球起跳技术的教学中,应以并步起跳为宜.掌握了并步起跳技术以后,再向学生介绍跨步起跳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王平 《洛阳大学学报》2002,17(2):121-123
在学习了原地背弓过杆技术,助跑起跳和助跑起跳过杆技术后,其完整技术动作效果往往都不太理想,出现了起跳坐杆、起跳时倒体过早、侧体过杆、收腹举腿过早过晚等现象,我们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应用低起点“放射法”于背越式跳高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紧紧抓住起跳技术,由其幅射起跳技术前后环节动作的教学方法,对高校普通学生基本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Wheeled Mobile Robot, WMR)轨迹跟踪中存在的速度跳变和未知系统扰动,提出一种新型轨迹跟踪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反演技术,分别设计WMR系统的运动学控制器和动力学控制器。在运动学控制器中,采用分流技术克服了轨迹跟踪初期的速度跳变问题;在动力学控制器中,将模糊干扰观测器与自适应滑模控制结合,有效解决了未知系统扰动对控制性能的影响,并且消除了传统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稳定性。仿真研究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较小的速度跳变,控制信号抖振较小,并对系统扰动具有强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杨兴邦  项昌乐  徐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36(11):1166-1170,1199
提出了一种自转旋翼机跳飞的旋翼叶素诱导速度随时间和径向站位的分布规律的分析方法.基于叶素理论和动量理论,建立总距突增时旋翼瞬态拉力和动态诱导速度的响应模型,通过NACA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将响应模型引入考虑地面效应的自转旋翼机跳飞动力学模型,以总距突增和地面效应在跳飞中作用时间的起始点作为动力学模型数值求解的分段点求解方程.使用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样机的跳飞性能进行仿真,并试验验证模型准确度.利用跳飞模型计算出试验样机跳飞中旋翼叶素诱导速度并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某站位处诱导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先呈线性后呈抛物线,某时刻诱导速度与径向站位近似呈线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高温、高速燃气射流冲击导流板的传热特性,对高温、高速燃气射流冲击传热特性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确定了SST-SAS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入口条件(湍流强度、口径、速度/温度比),及板间距、倾斜角度、板体温度等因素对板面Nu数分布、高温冲击面积的影响,并对高温冲击区的平均Nu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湍流强度、速度温度比、板间距和倾斜角度对板面Nu数分布以及高温冲击面积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入口口径和壁面温度对其影响不大;并且高温冲击面积的平均Nu数的变化与高温冲击面积的变化正好相反,且数值比低温、低速冲击射流的Nu数高1个数量级,取值范围为1 321~3 873.   相似文献   

14.
三级跳远技术结构是由一次助跑与三次起跳动作组成。由于助跑产生的水平速度会随着单足跳与跨步跳和跳跃的依次出现而逐渐递减。因此,在三级跳远中的三次起跳过程如何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和获得必要的垂直速度,成为完善三级跳远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而在普通高中的课余训练中又有诸多因素制约了训练的正常进行。根据所带三级跳远运动员吴丽娜(国家一级运动员)3年的课余训练,进行分析探研,供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以上界三角形速度场计算高速线材精轧阶段温升的方法.由于线材精轧轧制速度快,散热条件差,可认为轧制过程是绝热的,线材轧制的外功几乎全部转换为热,即线材温升的热量全部来自于变形区内三角形速度场速度不连续线所做的剪切功.三角形速度场确定的总上界功率最小上界值决定了变形区内全部温升的总和,以此原理推导出高速线材精轧机组温升计算公式并对6.5 mm线材精轧进行了实际温升计算与测量,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的比较表明,计算的理论温升高于实际测量温升约11%,线材精轧入口温度越低,累计温升越大.  相似文献   

16.
回转窑内物料平均停留时间(MRT)直接决定物料化学反应程度,它是回转窑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回转窑实验台上对5种不同的固体废弃物料和窑内风速、回转窑转速和回转窑倾角及物性参数改变的情况下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不同工况下物料MRT的变化规律:随着回转窑转速的提高、倾角增大和窑内风速增加,MRT减小;物料的物性参数中,休止角对MRT影响较大,休止角大的MRT小,而密度的变化影响相对较小。MRT对于以上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差别也较大:回转窑转速对MRT影响是比较敏感的,特别是转速较小时;转窑倾角对MRT的敏感性则比较均匀;窑内风速在小回转窑转速、低窑内风速时对MRT的影响较为敏感。针对回转窑内物料传输影响因数众多、非线性机理强烈的特性,建立风速条件下物料传输模型(MMCAV),并在回转窑转速倾角和一定风速条件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次高倾角(α=4.56°)时,MRT随窑内风速变化的情况,其中最大相对误差为7.1%。在低窑转速和高风速情况,总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81%。用稻壳作为输运物料,把实验数据与Perry等模型对比发现:Perry模型在c=0m/s时,Saeman模型在c=0.41m/s附近时与实验值差异较小。风速的影响范围与回转窑倾角有较大关系,倾角α=3.04°时,风速c>0.41m/s必须考虑风速对物料输运的影响;而倾角α=4.56°时,c>0.25m/s就应考虑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绳系释放对于航天器刚体姿态的影响.基于离散的系绳黏弹性模型,建立了航天器和系绳间刚-柔耦合的时变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Kissel释放控制律为例,研究了系绳自由释放及受控释放时航天器姿态动力学问题,揭示了绳系释放对于航天器本体姿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系绳自由释放末的冲击可致航天器旋转,而受控系绳释放使航天器产生绕其局部平衡位置的振荡.航天器初始姿态对绳系航天器的释放动力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搜集了湖南省11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指标,找出对跳高成绩影响较大的几项身体素质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从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角度。分析论证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30米跑、立定跳远和纵跳等三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从而着重说明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全面提高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同时,要强化对30米跑、立定跳远和纵跳三项身体素质的训练。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张斌  许正涛  江全才  吴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7):11951-11957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不可避免地经过高海拔和重覆冰的山区,大高差输电线路脱冰造成的不平衡张力和导线跳跃会对其电气及机械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爬坡、翻山和跨谷等三种典型的山区500kV输电线路,建立了5档导线-绝缘子脱冰跳跃模型,通过附加力法得到了高差形式和高差角对导线跳跃高度幅值和不平衡张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脱冰档存在高差时高侧绝缘子挂点受到的不平衡张力比低侧大,随着高差角的增大,低侧绝缘子挂点受到的不平衡张力加速减小,在30°时较高侧悬挂点受到的不平衡张力可达较低侧的3.06倍;相较于跨谷型,翻山型脱冰档两侧受到的不平衡张力更大,随着高差角的增大,翻山型与跨谷型的不平衡张力与跳跃高度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30°时翻山型不平衡张力达到最大值为30454.6N,跳跃高度达到最小值为10.02m,此时跨谷型不平衡张力达到最小值,跳跃高度达到最大值;通过分析弧垂差、跳跃高度幅值及线路高差角之间的关系,拟合得到大高差输电线路导线脱冰跳跃高度的计算公式,对线路设计和运维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弹丸角运动物理仿真高速陀螺模拟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利用三自由度高速陀螺模拟装置来模拟弹丸的角运动,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测控系统,建立了弹丸角运动仿真系统,能够同时对高速陀螺模拟装置3个转轴转速进行实时测量和控制,自转角速度最高可达24000r/min,实现了对弹丸角运动的实时物理仿真,为再现弹载机构运动规律,研究弹道环境对弹载机构的受力和运动规律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并已在多种引信系统设计和故障分析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