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上组合沉积微相类型、特征以及展布规律。通过对典型钻井岩心和野外剖面进行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的研究,对研究区的沉积微相进行识别,研究其发育特征,再现其时空分布规律。结合各单井相分析,系统编制各层系的岩相古地理图件;在相分析和古地理研究基础上,开展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分析,揭示沉积古地理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马家沟组上组合主要发育泥云坪微相、灰云坪微相、膏云坪微相和含膏云坪微相。从马五_4沉积期到马五_1沉积期相对海平面逐渐降低,而海平面的降低控制了沉积微相的发育和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利用钻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古生代沉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晚石炭世本溪期——早二叠世太原期,系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时期;第二阶段为早二叠世山西期——晚二叠世石千蜂期,系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广泛发育时期。两类不同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发育的背景、相带构成、砂体类型等方面均有差异。在上述基础上系统讨论了研究区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为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综合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鉴定等资料,对华庆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在平面上的展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9油层组发育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体系,其中湖泊体系为浅湖沉积,三角洲体系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要亚相,进一步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及河口坝等沉积微相。浅湖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三角洲前缘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沉积微相,其骨架砂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体,优质储层的展布形态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整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展布,分流河道之间被分流间湾所分割,局部连片分布。  相似文献   

4.
塔巴庙地区太2段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巴庙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带,太原组太2段为天然气的重要勘探层位.研究表明,太2段属海洋体系组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主要沉积相为障壁砂坝相、潟湖相和潮坪相.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对太2段砂体进行了平面和纵向展布研究,结果表明砂体展布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障壁砂坝沉积规模大,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均较连续;潮坪砂坝沉积连续性差.通过等时对比,按沉积时间将太2段砂体分为两个砂层组并作出平面展布分析,障壁砂坝沉积具有较好的继承性,潮坪砂坝沉积无继承性.综合分析认为障壁砂坝是主要的产层.  相似文献   

5.
苏里格气田盒_8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盒8段是重要含气层位。本次研究充分利用钻井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该地区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段从盆地北部由北向南依次发育辫状河沉积相和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辫状河沉积相包括河道亚相和洪泛沉积两种亚相,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包括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对盒8段砂体展布进行研究表明,在平面上顺物源方向呈现出条带状的分布特征,厚度变化差异较大,但平面上分布较为连续。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主要沉积相类型—三角洲相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识别出东部和西部两大三角洲体系,其三角洲平原包括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平原沼泽和洪泛平原等微相,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潮汐砂坝、远砂坝、分流间湾等微相.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早期具有辫状河性质,晚期向曲流河转变.三角洲类型在山23、山22期为发育在潮坪背景上的河流-潮控三角洲,以后转变为发育在陆相湖泊环境中的河控-湖泊三角洲.不同三角洲类型和相应的亚相、微相特征控制了本区岩相变化特征、砂体展布特征和砂体的储集性能.其中以山23亚段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潮汐砂坝、河口坝和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在岩性、砂体厚度以及砂体储集性能方面更具优越性,从而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 段为重要的勘探层位和主力产气层。在野外露头分析、岩心观察、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山西组2 段早中期研究区受海相作用影响,山32、山22 期发育河控-潮控三角洲,其三角洲平原包括分流河道、废弃河道、泥炭沼泽和分流间洼地,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潮汐砂坝、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山12期海水沿东南方向推出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在陆相湖泊背景上发育河控-湖泊三角洲。古地理条件的不同使其砂体类型及储集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米脂-子洲及塔湾-高桥地区山32段储集砂体受海相环境改造彻底,在岩性特征、砂体厚度以及储集性能方面更具优越性,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8.
靖边气田山西组下段储层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微相,探究沉积微相的时空分布和控制因素,为天然气勘探寻找有利储层。方法把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结合起来,应用露头、岩心、测井资料,辅之以大比例尺密集数据控制的工业制图方法。结果划分出1个相、2个亚相和9个微相,获得了各微相的地质特征和识别标志。结论有利储层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  相似文献   

9.
探讨川西拗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带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旨在为优质储层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钻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以新场地区须二段为例,通过对其沉积微相演化规律与砂体展布特征的系统研究,揭示砂体聚集规律,并阐明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须二段发育4类重点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河口坝受海平面约束间接性发育,分流河道间存...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简称:盒8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盆大、坡缓、水浅、源多的特点,广泛发育缓坡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运用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原理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方法,对该类三角洲砂体的成因与组合类型进行了探讨.该时期砂体明显受基准面升降旋回过程中可容纳空同和沉积物补给通量比...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等多种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主要沉积微相有辫状分流河道、天然堤、洪泛平原、平原沼泽和分流间滩等.在相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区内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为区内山1期为近海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到山2期以后演化为内陆湖泊三角洲.建立了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期-石盒子期的沉积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川中地区磨溪气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第二段主要发育低孔、低渗的碳酸盐岩储层。含气层分布在嘉二段的中下部,其中以嘉二2B的孔喉配置较好,产液量最高。通过镜下薄片鉴定、岩心物性分析、流体识别等研究工作,发现气水分布因构造位置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以圈闭内的2个次高点邓家湾与步春沟储层物性最好,气水分异较彻底,产气量最高;且磨溪构造较陡的南翼在气藏开发中以产气为主,较缓的北翼产水较多。气水分布态势主要受储层物性控制与现今构造形态的影响,盖层封闭性仅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气区山西组山2段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线衍射及岩心和测井等各种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延长油气区山2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结构以微孔微喉型为主,进汞曲线平台不明显,呈陡斜式,储层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差,属低渗和特低渗气藏。储层特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综合影响,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有利储层的主要相带;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砂岩孔隙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造成19.5%和14%的原生孔隙丧失;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砂岩储集性能,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率平均为1.7%。  相似文献   

14.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区盒8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观察、测温、测盐及组分分析等方法,厘定了流体包裹体的产状及气液比,结合埋藏史恢复了流体包裹体均-温度,并通过状态方程恢复储层古压力.研究表明,甲烷、饱和烃、CO2包裹体在愈合裂隙与石英加大边中均有发育,气液比随着油气运移距离的增大逐渐降低.石英加大边中油气的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