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进气部件结构形式、局扇的噪声及空气动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结构合理的局扇进风口部件不但可以提高局扇的空气动力性能而且可以明显地降低局扇的噪声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矿用轴流式局部通风机(简称局扇)噪声产生的机理,分析了从局扇噪声源和传播途径上噪声控制的方法,为局扇的降噪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煤矿建井过程中,当前主要使用JBT型轴流式局扇,70B—11—12~#轴流风机和4—72型离心式风机通风,有些还使用一些老式离心风机通风,JBT型局扇和轴流式风机因为转速较高,线速度较大,噪声较高,超过了工业卫生标准。例如JBT—52型局扇,噪声达到了98~100分贝(A);JBT—62型局扇噪声达到了110~115分贝(A)。70B_a—11型12~#风机(安装角在35°以上时)也达到100分贝(A)以上。所以,矿建工程使用的轴流式风机噪声都超出工业标准10~25分贝(A)。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JBT52-2型局扇噪声源建立声学模型并对其产生的噪声进行了动态测试和数据处理,找出了噪声源,为控制JBT52-2型局扇噪声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和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双模式消声器气流再生噪声,搭建了消声器试验台架,采用双传声器传递函数法和消声器静态传递损失法,在不同进口流速下,测量了双模式消声器在阀门关闭和打开状态下出口端气流再生噪声入射声功率和尾管噪声。试验结果表明,阀门打开时气流再生噪声与尾管噪声均降低,出口端气流再生噪声入射声功率最高下降1.1dB,尾管噪声最高下降2.3dB,直接验证了双模式消声器有助于降低气流再生噪声的特点。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双模式消声器三维模型,通过Fluent有限元软件对消声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仿真,获得了消声器内部压力、气流流速及湍动能的分布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阀门打开时消声器内部压力、气流流速及湍动能均比阀门关闭时低。仿真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柴油发电机组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排气噪声,为降低排气噪声,大部分的柴油发电机都安装有消声器,但现有的各种不同原理的消声器效果都不太理想,未能有效解决其排气噪声问题.通过分析柴油机排气噪声特点,剖析阻性、抗性消声器的消声机理,结合两者优缺点,优化结构,针对性地选取吸声材料,设计了一种多级阻抗复合型结构的消声器.最后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对比,并实验验证了此结构的消声器能有效降低柴油发电机的排气噪声,为消声器降噪提出一种优化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火炮的膛口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波降噪机理的消声方法,利用超声速气流经过激波后总压降低、可用能量降低的特点来降低膛口噪声声功率,进而设计了一种膛口消声器,通过扩张段增加马赫数、收缩段产生激波可以不断降低火药燃气的可用能量,达到降低膛口噪声的目的。建立消声器的数值计算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了消声器内部的流体流动情况及激波形成过程,以炮口及消声器出口的总压降低情况分析了消声器的降噪效果,并设置外部监测点检测外部压力场的变化,最后通过试验验证消声器降噪效果。结果表明:基于激波降噪机理设计的消声器可降低膛口噪声19dB左右,且试验降噪量与采用总压降低量进行分析的降噪效果基本一致,证明了应用激波特性降低噪声以及采用总压降低量分析消声器降噪效果的可行性。研究内容为消声器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炮口噪声的降低提供了理论及工程指导。  相似文献   

8.
将非线性振子和亥姆霍兹消声器进行组合,设计出一种具有反射和吸收声压能量两种降噪方式的新型非线性消声器模型,用来降低声管中的冲击噪声。首先基于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设计出两种结构不同的非线性消声器模型a和b;然后从物态方程出发,建立了非线性消声器的数学描述方程;并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非线性消声器降低冲击噪声的消声性能。结果表明,恰当的设计模型参数,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非线性消声器模型a和b均能以吸收小部分和反射大部分能量的方式有效降低冲击噪声。两个消声器模型b配合工作时,能以吸收部分能量的方式有效降低冲击噪声。  相似文献   

9.
微型汽车排气消声器的噪声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微型汽车排气消声器,在分析排气噪声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改进消声器,并将试验件进行配机试验.针对发动机不同转速,研究几种消声器方案下的某型汽油机排气噪声的频谱特性、插入损失、功率损失,从而确定了最优的消声器方案,达到储备消声器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五台山-30拖拉机的噪声源,找出了最大的噪声源——排气噪声。以内燃机排气噪声必需的消声量频率特性作为设计消声器的依据,设计了二级扩张式和穿孔板组合消声器。文中给出了多级扩张式消声器消声量实用的传递损失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消声器后,拖拉机的排气噪声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轴流式局部风机的噪声由多个噪声源合成,本文导出了BKY63-11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转速—A声级的综合表达式,经验证表达式符合实际。同时对该风机的主要噪声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掠形叶片轴流风机涡流噪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掠形叶片沿径向分为N个叶元体,推导了第k叶元体与气流相互作用诱发的叶元体尾缘涡流噪声模型与轴流风机的涡流脱落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叶轮结构参数与涡流脱落噪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轴流风机的气动噪声,借鉴了雕鸮羽毛的消音机理,将其羽毛的消音特征以条纹结构和锯齿形态的形式,在轴流风机叶片上进行重构,设计了耦合仿生轴流风机。同时采用试验优化的方法,与原轴流风机进行了模型对比试验,研究了条纹及锯齿参数对风机叶片气动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仿生轴流风机具有较低的气动噪声值。在1000、1100、1200、1300和1400 r/min五种转速下,耦合仿生轴流风机的A声级值最大可分别降低4.9、4.5、4.6、4.9和5.8 dB。  相似文献   

14.
微型轿车的降噪实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针对某微型轿车采用汽车扣速行驶车外噪声分离实验和声强法识别噪声源。发现进气噪声是造成车外加速噪声偏高的主要原因。在对发动机进气噪声进行频谱分析后,找到进气噪声的主要峰值频率,设计出一种三腔并联共振式消声器,使进气噪声得以有效的控制。通过道路实验与发动机台架实验评价,整车车外加速噪声降到72.3dB(A),降噪量达7.9dB(A),而发动机输出功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轴流风机在不同叶尖间隙下进行的试验研究,探讨了叶尖间隙对风机噪声的影响,进而研究在叶片外缘加旋转环控制间隙涡流的效果,结果表明,相同间隙条件加环风机与不加环风机相比噪声降低,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综合体内噪声源种类多、数量多、噪声振动叠加互相影响,噪声治理难度较大。本研究通过以某位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城市综合体为例,选取具代表性的冷却塔机组、排油烟风机及地下车库通风系统排风口噪声源进行研究,根据噪声源不同的位置以不同预测模型进行预测,以综合体内的酒店为敏感目标,预测各声源的噪声水平、垂直距离衰减的叠加噪声影响,并通过实测数据检验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研究设计了一套对冷却塔通风散热影响小、低频声治理效果好的冷却塔机组整体降噪工艺和专利技术防油烟阻抗复合消声器,监测数据证明治理后酒店各楼层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夜间45dB(A)的1类区噪声限值的要求。该研究的噪声控制思路和冷却塔机组、排油烟风机的噪声控制技术工艺先进合理,为城市综合体噪声的控制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7.
作为涡扇发动机的一个关键噪声源,随着涵道比的不断加大,风扇噪声在飞机起飞时对整机噪声的贡献量也日益增加;因此预测风扇噪声对飞机噪声适航评估工作有极大意义。采用Boeing风扇噪声预测算法,结合飞机起飞航迹,利用MATLAB软件编程,经过多普勒效应修正、几何发散衰减修正和大气吸声衰减修正,得到起飞时风扇噪声预测模型。以某型发动机为算例,计算出实际飞机起飞时噪声适航审定中所需测量的每隔0. 5 s动态声压级的预测值。把最终得到的有效感觉噪声级预测值与欧洲航空安全局提供的有效感觉噪声级真实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此模型能有效降低新飞机的研发成本和风险,缩短噪声适航审定周期。  相似文献   

18.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部件边线噪声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民用航空发动机涵道比的不断增大,风扇噪声在发动机整机噪声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对适航条件下的风扇噪声进行预测对发动机的降噪设计和飞机噪声适航验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涡扇发动机风扇部件噪声产生机理和影响其传播的环境因素的研究,并结合飞机起飞程序,建立了涡扇发动机风扇部件边线噪声预测模型。通过编程计算后与实测噪声进行数据对比,基于涡扇发动机风扇部件静态噪声预测值进行动态修正后的涡扇发动机风扇部件边线噪声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离心通风机气动声源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离心通风机降噪的迫切需要,提出了一种以固体壁面静压变化率为识别参数的主要偶极子声源的简便识别方法。将静压变化率的时均值定义为偶极子声源强度,声源强度大的地方就是主要声源区。该方法只需对非定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从而省去了繁琐的声场计算,虽不能定量给出通风机气动噪声的大小或具体的降噪效果,但可以为通风机的降噪提供有用的指导。通过将该方法应用于指导T9-19No.4A离心通风机的降噪实践,证实了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