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考不写诗歌在于中语大纲的规定,中语大纲的规定来于当代文章分类理论的误导。文章应首先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类;韵文和散文既可写实,也可写虚;诗歌属于韵文,就其质料是否虚构来看,有的属于文章,有的属于文学,有的具有文章、文学的二重性;诗歌写作应当纳入中学写作训练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一、公关写作是一个特定的文体概念 所谓“特定的文体概念”是指公关写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在文体意义上与一般文章体类有着根本不同特征的特殊文体,自身并不具备独有的文体品性。只有在特定意义(即功能意义)上,公关写作才作为一种概念被使用,认识这一点,对于确定公关写作文体范畴的划分依据,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公关写作在一般文章写作的分类体系中属于应用写作范畴。  相似文献   

3.
按照西方近现代学术“分科治学”的规则,文学是文学,批评是批评,文学有文学的文体(抒情体或叙事体),批评有批评的文体(大抵是论说体)。但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常常不去论说而去叙事(如汉代的史传体批评)或抒情(如六朝的骈体批评和唐代的诗体批评)。中国传统文论的经典性文本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等,从文体分类上考察都不属于论说体而是文学文体。如何看待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破体”现象?或者说,如何评价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文学性或诗性特征?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意义不限于“批评文体”本身,而是可以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找到一种新的入思方式或新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昭明文选》作为一部按文体选录各类文字佳作的总集,不论从文体分类角度还是选录作录、作品方面,都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文选》于“赋”之外另立“骚”体一类,是有其科学性和开创意义的;《文选》把“骚”居于“赋”与“诗”之后是与《文选》的性质及作者编纂目的相关的;从《文选》所录“骚”类作家、作品情况可以看出萧统既重“文”又重“质”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5.
撇开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观念,杂文可以定义为一种兼容现实功利性和文学审美性的独立文章样式,它既非单纯的文学文体,也非纯实用的应用文章。杂文的文学性可以通过杂文艺术形象的真实存在得以佐证,但并不因此就证明杂文是文学文体。杂文区别于他种文体的突出特点有二,一日重“胆”,二日杂文创作的思维品质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6.
副词和叹词是现代汉语中两类特殊的词。由于它们表示的意义不那么实在,所以它们的归属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适当的解决。有的认为副词和叹词都是实词,应归入实词里(如黄伯荣、廖序东编《现代汉语》);有的认为副词和叹词都是虚词,应按传统分法,归入虚词里(如山东师专函授教材《现代汉语》和云南师大《现代汉语》);有的则认  相似文献   

7.
从美学观看古代游记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中州大学学报》2001,(3):38-38,44
古代游记作为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前人多把它归入“杂记体”中。它是摹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游记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但对其文体特征的研究既偏狭又薄弱。本文对中国游记文学作了系统的历史考察,认为游记是一种发展着的文体概念,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或文体特征应从游踪、风貌、观感、载体四个维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报告文学是一种年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处理新闻题材,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写作内容,以文学笔法为表现手段的特殊文学样式。它以真实的内容区别于小说,以具有艺术感染力区别于一般的新闻通讯。它又以客观的记述成为“向外”的文体,从而区别于主观“向内”的纯文学文体。 报告文学的文体是纪实文学发展的结果,是从新闻“母体”中分娩而出的,在我国它萌芽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成熟于三十年代,渐渐成为独立的带有自己鲜明特征的文体。而在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中,报告文学以视角的不断调整和变换,展示出自己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就语体而言,英语一般分为普通英语、文学英语和专用英语。不言而喻,军事英语属于专用英语的范畴。了解英语军事学术文章的文体特点对于阅读和写作是颇有益处的。文中探讨和分析了英语军事学术文章若干文体特征,如语态的使用、军事术语的构成以及长句的某些特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游记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但对其文体特征的研究既偏狭又薄弱。本文对中国游记文学作了系统的历史考察,认为游记是一种发展着的文体概念,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或文体特征应从游踪、风貌、观感、载体四个维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正> 文章,作为整个写作活动终端的物化形态——精神产品,其分类问题,应该说是一个古老而疲惫的话题。浩如烟海的中国文章,其“门”、其“类”、其“体”、其“式”等“形式”上的归属称谓,经过文章自身的沧桑演变和历代学者的归纳梳理分门别类发展到今天,是理应有一个科学系统的共识了。因为,这一貌似“简易”却又“不易”,但充满着“变易”的基本理论问题,它不仅仅是现代文章学,写作学的研究者们要时时追踪把握的科研大方向,也是一切有涉“文章”系统的学科,必然要询问的源头和起点;同时还是当前大中小学的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主张语文课本中各类文章都有,而且强调在作品教学中体现各种文体特点。他说:“政治性之文不言政治,文学性之文不言文学,断无此理。”“言政治”,“言文学”,我以为叶圣陶先生在这里是就文章体裁而言。中学语文课本编入多种体裁的文章,并且“思考和练习”的设计很注重体现作品实际,则作品教学要注重文体特点,便是不言而喻的了。中学教育是普通教育和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到多种文章体裁,相应地具备  相似文献   

14.
副词的归属是个老问题,纵观各家语法体系和各种不同教材,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法。一是归入虚词,一是归入实词。词分虚实,这是词的两大基本类别。英语、俄语也都如此。但是汉语的副词似乎可虚可实,  相似文献   

15.
“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中备受争议的研究对象。该概念提出伊始,即因界定不科学、运用不规范而造成了一定的混乱。鉴于“新笔记小说”兴起,因而否定乃至取消“笔记小说”的做法,并不符合文学发展规律和小说研究的需要。梳理笔记小说研究史,科学界定概念,区分其与笔记及其他小说文体的关系,明确其文体特征,限定其收录范围,确立笔记小说的文体独立地位,对于推进笔记和小说的研究,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姚晓红 《科技信息》2009,(24):I0133-I0134
关于副词“都”有着几种不同的解释和定义。《现代汉语八百词》将它的意义分为三类:(1)表示总括全部;(2)甚至;(3)已经。本文认为,根据现代汉语副词的分类原则以及副词“都”的语法特征,应把“都”的语法意义分为三类,即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和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17.
<正> 当我们从《文章分类的现实误区》,里走出之后,继而面对的讨论课题就应该是文章分类的新体系——“两门八类分”的确立了。但是我们知道,文章分类从来都是一种历史的结果,倘不追溯“历史”,我们便无法面对“现实”,达到“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文心雕龙·章句篇》)的分类目的,建立所谓大文章分类体系,去以门(科)制类(种),以类(种)制体(样)了。故此,本论之所以要论及一些过往的分类史实,并非要对其做进一步的传播认同,只不过是想通过它来肯定一个结论,即:文章分类的大前提的存在,总是在  相似文献   

18.
按文体划分文学翻译归入最高层次的艺术类翻译领域。迄今它的实践向我们提出了翻译的使命,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等重大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充分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有重视文体的传统。《墨子·大取》云:“夫辞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这里所说的“类”,虽不专指文体类别,但包含有区分文体的内涵。《尚书·毕命》则将“辞尚体要”与“政贵有恒”相提并论,进一步凸显了文体的重要意义。《周礼》、《礼记》等都有关于文体的记述。后人继承这一传统,对文体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文选》分类的确有可议之处,尤其是其小类。然这往往是“天然地”存在的,故只要对一大批文章进行较细的分类,就难以完全避免他人之“议”。姚鼐、章学诚诸家的批评主要是因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实际操作与理论要求间的差异及其“不思当时事实”所致。姚说似是而非,《古文辞类纂》亦多类似《文选》之“失”:章说太半责非其所当责,少半或有理而萧统“持之有故”。《文选》在文体分类方面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尽管其更多的只是继承而非新的建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