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历程,对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基本思路、具体做法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做了分析,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做了比较。文章认为,改革开放有其历史时代背景,是历史的必然;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是从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出发,改革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即社会主义形态不适应目前中国国情的某些做法,适当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时代及以前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影响,中国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社会问题,影响了人民的幸福指数;是中国政府在向资本主义学习科技和管理的同时,坚持以社会主义为根本前提,提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论,才重新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保证了改革开放的全面成功;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成就,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先进;社会主义应该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保障社会每一个体的根本权益、优质生活和健康发展,并有利于解决内外忧患的社会制度;人类社会是一种客观存在,以“社会”为基点,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十分自然的,提倡资本主义则是反自然的;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我们应该特别张扬社会主义精神,在兼顾集体利益的同时,真正保障全社会每一个体的根本权益、优质生活和健康发展,使每一个体都能享有更多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领先和落后在这些日子里,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人类的光明和希望的中心——莫斯科。有七十二个国家的兄弟共产主义政党的代表应邀参加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特别是赫鲁晓夫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是如此鲜明有力地、令人信服地总结了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所获得的伟大建设成就,指出了世界的光辉的未来。我们想一想吧:人类世界现在处在什么时代?是处在一个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全世界发生巨大变革、进行深刻改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的,从那时起就开始出现了一个同旧世界对立的新世界,那就是社会主义的苏联。接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担任了主力军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来的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推动,但直接原因在于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社会主义的影响及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加完善的各种条件,正在为资本主义质变进行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这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根本依据。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曾经把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概括为一个公式:“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列宁选集》第3卷第62页)据此,可以表述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存不存在失业?这是一个具有强烈敏感性的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现象,并且是加剧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诱发政治危机的重要因素。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正在于消灭了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如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着失业,那就根本上抹煞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否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个壁垒森严的理论禁区,长期令人望而生畏。再加上我国长期实行有计划的产品经济的管理体制,人事劳动由国家统一安排,端上铁饭碗,不论工作好坏,绝无摔破的危险。这就更加使人断言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的第一个意见是,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大时代中的和平与发展阶段。这个大时代,指的就是由十月革命开始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时代。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它由若干个阶段组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马克思关于低起点国家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跨越“卡夫丁峡谷”而建成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入手,论述了列宁采用“迂回”的办法即把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初步尝试,又论述了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对低起点国家如何确立社会主义所进行的艰苦探求,并着重阐述了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对低起点国家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结合十五大精神分析了这些贡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了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等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这一理论的依据和渊源在于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 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在制定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战略和策略时提出的。列宁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在较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取得胜利的,在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俄国,不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需要一个过渡时期。他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就在于:在资产阶级革命时,现成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形式已经具备了;面苏维埃政权,即无产阶级政权,却没有这种现成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必须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为前提。这样,从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开始,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为止的时期,就叫作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9.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是一个客观存在,对这个客观存在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发达而又发达的、不断否定着自身的资本主义还是原来的资本主义吗?本文认为,历史规律不可抗拒,社会进步势在必然,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处在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由社会历史规律所决定的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平过渡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一南斯拉夫事件包含许多丰富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实际经验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关于经济政策的,也就是一个怎样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总的方向上,怎样限制并消灭资本主义的成份,怎样使社会主义的特点赋予整个的经济机构.资本主义制度的没落,已经成为这一世代世界人民的共同体认.两次世界大战、法西斯暴政、经济危机、贫穷、不安……是人人见及的资本主义的病象.人民向往着更高级的社会发展,就是向往着没有剥削、没有恐慌,与  相似文献   

11.
1、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在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中,社会主义是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解放生产力,必须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发展有计划的产品经济.公有制同商品经济是不相容的.但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并不是在经济发达、而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贫困不是社会主义,也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而不是限制或废除商品经济.还不具备公有制同商品经济不相容的客观前提,因此,公有制同商品经济是可以相容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是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低起点国家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跨越“卡夫丁峡谷”而建成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入手,论述了列宁采用“迂回”的办法即把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初步尝试。又论述了党的第一代领导核。。毛泽东对低起点国家如何确立社会主义所进行的艰苦探求,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对低起点国家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根据国内外的新形势,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模式问题上又作出了一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1、近几年,由于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在我们中国,就有人提出,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都搞早了,搞糟了,超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因而应当回到资本主义去,应当补资本主义的课。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落后国家能不能跨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或者说,一切国家是否都要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以后,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没有任何事件比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更重要的了。它是各种变动的出发点,影响到地球的每一角落,人类的每一方面。1917年10月开始了人类社会新的时代,苏维埃国家在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世界唯一的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一个领土广大的国家发展起来。这个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从此,资本主义走上下坡路,社会主义如旭日上升。  相似文献   

15.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是一个客观存在,对这个客观存在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发达而又发达的、不断否定着自身的资本主义还是原来的资本主义吗?本文认为,历史规律不可抗拒,社会进步势在必然,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处在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由社会历史规律所决定的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平过渡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由其特殊矛盾决定的,国家作为一种政治上层建筑,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而民主社会主义却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发生的某些非本质的变化出发,肆意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观,宣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过时了,其实质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7.
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和时代、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国家所处的主要矛盾,面临的最主要任务密切相关。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有明确界限,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学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都充分说明了我国必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8.
争取和平与发展关于时代问题,我仍然认为当今时代的特点是“一个世界、两种制度、政经多极、竞争共处”。世界是一个世界,不是两个世界。但有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说资本主义垂死、腐朽,但今天已经垂死、腐朽到了何种程  相似文献   

19.
李虹 《科技信息》2009,(33):391-391
人权观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体现:人权的渊源是什么;民主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权状况的评估;民主社会主义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从而深刻地揭露了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实质是在保卫人权的旗号下进行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勾当,最终达到迫使社会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在于大会开辟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代。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现阶段历史发展的—个重要时机召开的:社会主义踏进最大繁荣的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临近末日。大会总结了社会主义在苏联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在苏联人民面前展开了实际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真实前景。同时,各兄弟共产党代表在大会上的发言清晰地描绘了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所有国家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衰落和腐朽的征象。通过这次代表大会,苏联共产党以及我国全体人民得到了一个宏伟的、列宁式大胆的、有充分科学根据的行动纲领——我国经济,全体苏联人民的文化和福利进一步大大提高的纲领。同时,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也显示了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强大、团结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