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贺兰山中段植被类型及其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山位于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干旱与半干旱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过渡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易引发植被退化和土地荒漠化.为调查贺兰山中段植被分布的地貌相关性及其覆盖动态,本文利用路线调查和遥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地貌、植被生态与环境现状进行了较全面调查,获得了研究区10个植被型、25个群系、61个群丛,研究发现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受到各个地貌单元土壤、地形、坡向、坡度及海拔的影响.自山麓洪积台地至山顶植被的垂直带谱比较完整且分带明显,由低至高依次分布有旱生灌丛、山地疏林草原、针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寒性针叶林、高山草甸.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对比研究区近20年来遥感影像后发现,由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区人工绿洲(腰坝地区)面积和荒漠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高山针叶林覆盖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本研究可为区域国土整治及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剖析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指数与海拔的关系,实现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准确划分,获取山区植被分布空间格局。【方法】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为研究区,依据夏秋两季植被垂直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差值构建DEM-NDVI散点图,并利用半峰宽计算法将垂直带边界量化。【结果】夏秋NDVI差值与DEM构建的散点图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山地植被垂直带分布格局。太白山保护区南坡可划分6个植被垂直带,保护区下界至海拔1 919 m为栎林,1 919~2 331 m为松栎混交林,2 115~2 585 m为桦林,2 516~3 150 m为冷杉林,3 109~3 551 m为红杉林,3 551 m至山顶为高山灌丛草甸。DEM-NDVI散点图与遥感影像解译植被分类结果相比,二者的植被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但DEM-NDVI散点图能够体现植被的群体平均分布状况且能更准确地表达植被垂直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结论】利用夏秋NDVI差值与海拔所构建的散点图可快捷准确地划分山地植被垂直带。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共获得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蛾类标本7 000余号.已鉴定的种类为15科144属186种,夜蛾科的种数最多,其次是螟蛾科、尺蛾科和卷蛾科.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蛾类以古北种为主,表明其具有很强的古北区特征,广布种次之,东洋种最少.根据中国地理区划,贺兰山蛾类除了自身的蒙新区特点外,与东北区、华北区联系最为密切.4个生境的多样性指数H′由大到小依次为山麓荒漠化草原、山前草原化荒漠、针叶林层、山地草原;均匀度指数J′由大到小依次为山麓荒漠化草原、山地草原、山前草原化荒漠、针叶林层;优势集中性指数C由大到小依次为山地草原、山麓荒漠化草原、针叶林层、山前草原化荒漠.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旅游资源由森林、灌丛、草原、荒漠、高山草甸等植被类型和部分特色植物种群及物种组成。贺兰山是内蒙古植物旅游资源最丰富、最有特色的山体,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高山常绿灌丛的基本特征及其利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山常绿灌丛是组成我省山地植被主要类型之一,它和其他山地植被类型组成山地植被垂直带。对山地植被性质的研究,首先应该考虑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结构。因此,对高山常绿灌丛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山地植被的性质,有助于植被分类,又有助于植被区划。 高山常绿灌丛有丰富的资源植物,特别是药用植物。近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  相似文献   

6.
河南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山地植被分布的垂直带谱是比较简单,但比较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植被垂直带谱基带的植被类型是该山地的纬度水平地带的植被类型;优势垂直带是分布幅最宽的基带,但过渡地带的优势垂直带是基带以上的一个带;植被的各垂直带分布高度的上限从南向北逐渐降低;从基带向上,各垂直带植被类型的变更,类似水平地带由低纬带至高纬带的植被类型的变更.  相似文献   

7.
通过样方调查和群落分析的方法研究表明,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有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38个群系,主要群系有华北落叶松林、白木千林、白桦林、岳桦林、山杨林、蒙古栎林、虎榛子灌丛、照山白杜鹃灌丛、山杏灌丛、岩蒿半灌木丛、贝加尔针茅草原、银穗草草原等.植被由森林、灌丛过渡到草甸和草原.主峰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海拔由低至高分布规律是草原-沟谷杂木林-虎榛子、杜鹃灌丛-山杨、白桦林(阳坡为蒙古栎林)-白桦林-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岳桦林)-亚高山草甸.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一类灰系数为区间的灰线性规划,定义了其第一和第二白化线性规划及其灰对偶规划,探讨了它们的解与原规划的解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西坡植被的基本特征及其经济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兰山是阿拉善荒漠东南边缘的一座孤立的高山。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这里形成并保存了不少在植物分类研究和山地植被研究上占有很重要位置的植物种类和群系。因此,贺兰山历来就引起了许多植物学家的注意,从1873年俄国人始,到1923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家秦仁昌教授,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很多植物学工作者都曾在这里调查采集过。为了摸清贺兰山的植物资源,内蒙古植物志编委会曾于1980年6月和9月两次组织内蒙古大学等单位先后共16人对贺兰山西坡进行了考察,采集标本697号,约  相似文献   

10.
走近贺兰山     
从空中俯瞅,在广阔丰腴的宁夏平原边缘,有一道气势磅礴壮丽的山脉,蜿蜒起伏,从东南向西北延伸,这就是中国西北部的名山——贺兰山。没有贺兰山,就没有宁夏川出宁夏首府银川市,一路驱车,贺兰山雄浑的大背景犹如一匹奔腾的骏马,在我的视野间长驱。“贺兰”即是蒙古语“骏马”之意。贺兰山位于宁夏平原和内蒙古草原之问,南北绵延约250公里,东西纵宽20至40公里,处于腾格里沙漠的东缘,东面和北边为毛乌素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所包围,形成了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半农半牧区和纯牧区的分  相似文献   

11.
美国白蛾取食金叶榆及家榆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叶榆、家榆为寄主植物,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比较喜欢取食家榆。美国白蛾1代幼虫取食金叶榆叶片的存活率为15.0%,取食家榆叶片的存活率为36.7%,第2代幼虫取食金叶榆叶片的存活率为82.7%,取食家榆叶片的存活率为84.3%;美国白蛾取食金叶榆叶片从初孵第2代幼虫到蛹...  相似文献   

12.
对安徽特有濒危植物醉翁榆(Ulmus gaussenii)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遗传变异等种群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现有醉翁榆种群均为高群集分布,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年龄结构不合理,且已经演化为小种群,种群已处于相对不稳定阶段.自然生境的严重破坏对醉翁榆种群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是造成部分野生种群个体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醉翁榆生殖过程中胚胎败育可能是导致醉翁榆濒危的根本原因.所以应加强对醉翁榆遗传学和传粉生物学的研究,以期为醉翁榆以及其他近缘濒危植物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已成为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廓清我国特有濒危植物醉翁榆(Ulmus gaussenii)与相近榆属植物的系统地位,用分子标记ITS和atpB-rbcL手段分析醉翁榆与其他榆属相关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24种榆属植物atpB-rbcL扩增片段长度为735~834 bp,G+C的含量在29.3%~31.6%之间,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偏差;基于ITS(包括5.8 s)扩增片段,醉翁榆与黑榆系的毛果旱榆、栓枝春榆以及榆系中的大果榆、脱皮榆(U.lamellosa)相近;基于atpB-rbcL扩增片段,醉翁榆与榆系中的大果榆、脱皮榆以及明陵榆的关系比较近,两种标记都表现出醉翁榆与黑榆系中变种毛果旱榆、栓枝春榆的关系比较近;atpB-rbcL的NJ和Bayesian树完全支持榆属组下的分类以及榆属系统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设立九龙山自然保护区(JL1、JL2)和松阳(SY)3个代表性样地,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长序榆根、茎、皮和叶内的金属元素含量,并与土壤中对应的金属元素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长序榆不同器官内的金属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变化趋势和变异程度呈现不一致现象。大部分元素的含量虽然在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Mn、Ni、Ba3种元素的含量在种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Mg、Mn、Ba、Ni、T15种元素的含量相对于植物体内其他元素与土壤各元素间相关性显著,Ca和Th均有很大的富集系数,表明长序榆植株内金属元素的分布和土壤元素存在相关性,且土壤中一些能被长序榆高度富集的微量元素的作用不能被忽视,需更加深入地研究。同时也表明,ICP—AES法在濒危植物金属元素含量与土壤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实验基于营养条件对物种濒危机制和保育策略进行的研究,将为濒危植物的保护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长序榆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长离榆种子育苗的对象,研究苗木年生长规律,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划分苗木的生长时期,拟合了高,径生长的Logisti方程,找出苗高,地径及主根生长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了解苗木各部分生长的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气温是影响木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6.
家榆、金叶榆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用于评价家榆、金叶榆抗旱能力的生理生化指标,采用随机区组、成对比较复合设计思想,对7项抗旱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发现:随土壤含水量降低和干旱胁迫持续时间的延长,家榆、金叶榆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细胞透性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自由水/束缚水呈降低趋势。在同等干旱胁迫条件...  相似文献   

17.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长序榆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了长序榆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以及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而优势度相对较高,说明该群落物种单一且不稳定;群落中种群的分布格局除长序榆是聚集分布外,其余种群均为随机分布;长序榆更新严重受阻,种群明显处于衰退期;群落的生活型、叶的特征显示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群落的垂直分层明显,可明显分为乔、灌、草3层,群落的垂直结构呈纺锤型,表明群落更新不良.最后,对长序榆种群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对榔榆盆景植物生长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榔榆盆景植物施用多效唑后,对其当年及第二年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在浓度为50~200mg/L范围内,随处理浓度递增,使新梢生长量、冠幅、叶面积减小,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增加越明显。处理株与对照相比,叶片内源激素IAA的含量明显减少,ABA含量增加;边缘分生组织和板状分生组织的活动受抑;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及表皮层增厚。应用多效唑可以改善榔榆的株型,并提高榔榆盆景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定量划分植被类型的数学方法很多,但往往比较复杂繁锁,而图论聚类法不但简单易行,而且实用。采用此方法将松嫩平原南部草地植被划分为七个类型,其结果与野外实际调查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根据管道模型理论并通过生物染色剂染色实验,对榆树的水分年轮输导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榆树不同年轮的水分输导能力不同;不同年轮间水分横向输导不明显,纵向输导在同一年轮内也不是均衡向上输导,呈明显的管道状输导,这一结果完全符合管道模型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