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工程实例,利用FLAC3D数值差分计算程序对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弯矩和变形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前后桩排距的变化对结构体系内力及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双排桩桩距的增大,前后桩水平位移逐渐减少,但是超过一定数值后,减小的趋势减缓;后排桩的弯矩逐渐减小,而前排桩的弯矩逐渐增加,说明二者很好的协同作用。为双排桩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2.
双排桩作为一种新型支护形式,在工程中使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使用理正深基坑软件,分析了双排桩位移及弯矩受排距的影响情况,得出的结果对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指出了理正深基坑软件在计算双排桩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门架式双排桩通过连系梁连接成为空间超静定结构,整体刚度大,使双排桩水平位移明显减少.以某客运站深基坑工程为实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平面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模型,从连系梁的截面尺寸,特别是厚度变化、材料性质两个方面对双排桩连系梁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连系梁厚度是双排桩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其厚度越大,前后排桩的水平位移越小,但当厚度增大到一定值后,水平位移变化不明显,建议取值在0.5~1m;连系梁材料强度的增加,连梁的受力增大,桩体的内力向后排桩传递,前、后排桩的水平位移稍有减小,但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实际工程锚索双排桩深基坑的开挖计算分析,研究矩形布桩方式的双排桩受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前排桩开挖面以上主要承受被动土压力,开挖面以下主要承受主动土压力;(2)受冠梁的约束,前后排桩顶部位移相同,但桩顶以下前排桩的位移小于后排桩的位移;(3)锚索只对双排桩的剪力分布有较大影响,对弯矩分布、最大弯矩值、位移的影响较小;(4)后排桩基坑开挖面以上土压力为主动土压力,在基坑开挖面以下土压力主要为被动土压力。  相似文献   

5.
双排桩在支护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以基坑开挖为例,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基坑的变形及双排桩的受力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双排桩支护下即可变形较小,坑壁最大水平位移主要发生在坑壁的中下部,基坑坑底的隆起位移较大,双排桩中内侧外侧桩桩身弯矩分布有所区别,随着开挖步数的增加变形和受力的增加规律也有所不同,应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注重监测,以便于控制基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董金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3):13815-13824
传统的的双排桩应用于高度较大的填方工程时,前排桩与后排桩无法尽早组合形成整体,导致桩体在悬臂状态下进行一定高度的土方填筑,必然导致双排桩的受力特征与挖方工程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填方工程中双排桩的整体刚度,建议在双排桩腰部增设连系梁,并基于数值分析表明,双排桩腰部增设连系梁后,填方工程中填土与桩体的水平位移大大减小,降幅超过45%,且腰部连系梁以上的前排桩、后排桩、顶部连系梁的弯矩降幅超过75.0%。并进一步对填方工程双排桩的构型进行优化,使原地面以上前排桩的高度仅为后排桩高度的一半,在前排桩的冠梁与后排桩腰梁之间设置连系梁。分析表明,优化后双排桩方案的填土水平位移与桩体控制内力比传统双排桩方案的相应值更小,说明优化方案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且具有侧移刚度大、造价低等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深基坑双排灌注桩支护具有施工简便、刚度大、支护高度大等优点 ,目前尚无成熟的计算理论和方法 ,依据近年来的工程设计施工实践 ,提出一套设计分析方法 ,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成都东郊膨胀土地基基坑工程事故频发,多种支护结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稳现象。局部双排桩是在充分发挥双排桩优势基础上的一种适用于膨胀土地区的具有经济、快速、节能、节材、安全等特点的支护方法,从施工效果来看,基坑的变形均在规定范围内,证明了该支护型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深基坑开挖中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规律,结合实际工程,建立双排桩、预应力锚杆联合支护体系的数值计算模型,对不同开挖过程中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支护结构内力、变形和土压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排距、桩长和冠梁刚度等参数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锚杆作用部位桩身将产生较大的反向弯矩,基坑监测时应重点关注;当排距为(3~4)d(其中d为桩的直径),桩长约为开挖深度的1.7倍时,双排桩结构将发挥较好的支护效果;适当增加冠梁刚度将有效地协调前后排桩,减小土体侧向位移。  相似文献   

10.
在不能采用锚杆支护的情况下,双排支护桩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对双排支护桩的结构与受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确定双排支护桩的排距和锚固深度。  相似文献   

11.
王兵  朱炯 《太原科技》2003,(5):20-21
由于深基坑工程自身的复杂性,其设计和施工一直是工程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深基坑施工的角度,对目前的深基坑支撑方式、有限元辅助设计、信息化施工等进行了总结、分类和比较,并对深基坑施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基坑支护工程为案例,运用有限元和理正深基坑设计软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基坑开挖坑底回弹的规律和不对称开挖对地铁工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离基坑边越远、开挖越深,坑底土体回弹越明显;土体不对称开挖产生土体偏压,桩前塑性区范围与基坑开挖深度成正比,且在土体偏压一侧比另一侧明显.为保护地铁工程结构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可采用排桩+预应力锚索结合排桩+内支撑支护方案,解决基坑整体稳定性和变形控制问题;可采用土方分层分段分块、均匀、对称的开挖方案,减少土体偏压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林鹏 《河南科学》2011,29(6):699-702
深基坑支护方案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因素之间可能存在重叠、相关关系.为选择经济合理、整体综合指标最优的支护方案,在分析影响深基坑支护体系因素的基础上,将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支护方案优选中,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模型.并成功应用于深基坑工程支护体系综合决策中,为复杂系统的综合决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芜湖外经广场地下车库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场地情况和周边环境,重点分析说明了保护穿越场地的箱涵、临近基坑的保留建筑及高压入地检查井所采用的特殊设计方案:对锚支护结构、双排桩支护结构等桩锚支护体系中的特殊结构。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开挖对所保护建构筑物的影响微小,表明该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技术措施有效,可为芜湖地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深基坑支护方案决策的指标体系,采用ANP模型分析安全、经济、施工、环保等方面的影响因素,重点考虑因素层之间隐含的横向关系,并借助SD软件获得支护方案的优选排序结果.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黄土地区基坑开挖对近接地铁隧道运营安全带来的影响,研究基坑工程与地铁隧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基于正交试验分析了水平净距,竖直净距等影响因素敏感性程度,并进一步结合西安地铁八号线幸福林带基坑工程,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基坑开挖对既有隧道影响的受力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基坑与隧道的竖直净距和水平净距对隧道水平和竖直位移影响显著;在施工过程中,隧道管片的拉伸值始终大于压缩值,且拉伸方向和水平内径变化规律相反;管片拱顶和右墙处弯矩逐渐增大,而拱底和左墙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管片周围土压力主要集中在拱底和右墙处,且一直保持减小趋势,其纵向土压力差不断减小,水平土压力差不断增大,导致隧道朝上和朝基坑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单排桩支护明挖隧道基坑桩侧土抗力系数特性,首先,建立了考虑桩侧土体受力状态的基坑桩侧土压力力学模型和位移模式;其次,根据虚功原理和位移场模式,建立排桩支护明挖隧道基坑桩侧土体功和速度场计算公式,引入极限上限方法,提出了考虑桩-土界面粗糙度系数的排桩支护明挖隧道基坑排桩的水平承载力系数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计算实例,通过与已有理论计算方法对比分析,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最后,利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分析了桩间距、桩-土接触面系数以及埋置深度对基坑排桩水平抗力系数的规律.结果表明:排桩的水平承载力随着桩距的减小而减小,直到达到一个最小值.排桩的水平承载力系数Np随着桩-土界面粗糙度系数α的增大而增大;当桩-土界面粗糙度系数α一定时,水平承载力系数Np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埋置深度率Z/D7时,水平承载力系数Np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加趋于定值.  相似文献   

18.
在基坑开挖和降水过程中,由于侧壁土被挖除产生的卸载作用和土中含水量的下降,使土体的平衡条件产生变化,使土体产生固结、压缩,从而引起土体变形,为了分析二者共同产生的变化,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模拟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渗流作用下变形与受力原理,分析降水井布置及止水帷幕设置对基坑周围环境以及总涌水量的影响,得出在基坑开挖和降水过程中,在设置止水帷幕和降水井间距布置合理的的前提下能够达到降水要求,同时分析出在此过程中二者对基坑产生的变形大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深基坑开挖中悬臂式护坡桩设计与施工为例,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观测,提出了悬臂式护坡桩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