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笑飞 《科技信息》2012,(21):224+243-224,243
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曾掀起中国动物小说的浪潮,他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在沈石溪的早期创作中,主人公虽然是动物,但其实是人格化的动物,而在其后期的创作中,小说的主人公———动物是更具备生物学特性的动物,沈石溪对动物的描写精确,并通过动物的习性、动物的生活、动物的环境等等来表现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童话化”,是对沈石溪写狼动物小说批评和指责的焦点之一。笔者认为,尽管有分寸感把握不好的现象。但其写狼动物小说科学地多角度地展现了狼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本性——强悍的野性,打破以往文学中狼形象类型化和人格化的局面,并展现对人类生存的启示意义,仍然可肼称作独特的相当不错的动物小说。  相似文献   

3.
沈石溪和金曾豪是两位持不同动物表现观的代表作家,却都对写狼情有独钟,为中国当代动物形象画廊增添了全新的狼形象,且都赢得了好评和赞誉.这类全新狼形象的创作是颇具价值的.揭示了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创作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4.
试析沈石溪笔下狼形象的母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石溪,一个倍受欢迎的动物小说作家,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狼形象,他极力赞誉狼的重要本性之一——母爱,以狼母爱之伟大照出如今社会中人类某些人性的沉沦,是希望对人类有某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沈石溪,一个倍受欢迎的动物小说作家,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狼形象,他极力赞誉狼的重要本性之一——母爱,以狼母爱之伟大照出如今社会中人类某些人性的沉沦,是希望对人类有某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作家李传锋的动物小说一方面关注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存习性,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动物形象寄托自己民族文化的哀思。如果说李传锋的短篇动物小说在于表现自己对民族故土的深深眷恋,那么长篇动物小说《最后一只白虎》则把这种诗意的眷恋从历史延伸到了现实,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所属的土家族文化在现代文明中被自己民族子民践踏、异化。作者为那些逝去的事物谱写了一曲悲凉的挽歌。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形象,作为反观人性弱点的一面独特镜子,常写常新。沈石溪对狼形象的刻画是情有独钟的,在他的小说中,公狼形象猥琐化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外形鄙陋、虚情假意、急功近利、心理阴暗等几种形式表现。这是为了以"狼"为人之镜,并试图以"女人是男人的镜子",来实现培养更健全更饱满的人性理想。  相似文献   

8.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4):50-54
在美国文学史上,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是一部杰出的动物寓言小说.小说以狗喻人,携带着青年人的活力和勇气,既具有现实主义的清醒,又富有浪漫主义的情愫.小说的主角巴克挣扎在现实异化的旋涡中,又翱翔在理想主义的蓝天之上,成为勇于斗争、充满理想、向往自由的独特的文学形象.从两方面入手,对小说揭露的人类异化现象之悲惨及小说同时提供的理想主义新生活之构想进行分析,以期全面揭示小说的思想蕴涵.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母爱!这是我阅读《梅里山鹰》后最深刻的感受。《梅里山鹰》是作家沈石溪写的一篇动物小说,主要讲述一只长年生活在雪山上的梅里山鹰妈妈养育两只小梅里山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红奶羊》进行审美评价,指出它虽描写的是动物角色,却闪耀着人格的光辉,在情节上追求传奇性,描写超常状态下的价值冲突以及结局的悲剧毁灭等,表现了作者动物小说的思考深度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文学史上 ,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是一部杰出的动物寓言小说。小说以狗喻人 ,携带着青年人的活力和勇气 ,既具有现实主义的清醒 ,又富有浪漫主义的情愫。小说的主角巴克挣扎在现实异化的旋涡中 ,又翱翔在理想主义的蓝天之上 ,成为勇于斗争、充满理想、向往自由的独特的文学形象。从两方面入手 ,对小说揭露的人类异化现象之悲惨及小说同时提供的理想主义新生活之构想进行分析 ,以期全面揭示小说的思想蕴涵  相似文献   

12.
以小说《野性的呼唤》、《雪虎》为例,从生态批评视角重新解读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即作家对人类中心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人性异化和道德沦丧的反思与批判,并表现出回归自然、寻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新世纪以来动物小说创作的蓬勃发展,其类型化表征日益彰显.作为一种小说叙事类型的"动物叙事",其自身内蕴着深厚的人文情怀,无论从人性深挖、生态写实亦或神话叙述的层面都可窥见这种思想、道德、文化层面的强烈诉求,这无疑提供给我们一个有效地进入动物小说的角度,作为一种合理的阐释资源,以此来对动物小说进行具体的类型化研究,特别是对其研究意义与可行性的探析,更能昭示出新世纪动物小说所特有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动物名词的用法十分丰富,本文主要从保留动物原来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用法及失去动物原来形象的各种用法入手,对英汉动物名词的用法进行跨文化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潮流,是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的重要一环。在五四运动从高潮到落潮的这段时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王统照等为代表的“问题小说”作家通过其小说创作,表达了对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深切思考。以五四“问题小说”中的家长形象为切入点,将小说中的家长形象进行了类型划分。在细致的文本分析中梳理和分析家长形象在五四“问题小说”中的独特作用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透过这一新的视角能够更好地理解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荒诞的“病态小说”代表作,《犀牛》则是尤奈斯库“荒诞剧”的代表作。虽然卡夫卡是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尤奈斯库是“荒诞剧”的代表作家,且《变形记》早《犀牛》半个世纪问世,但两部作品在“异化”主题、“变形”手法等方面有同亦有异。本文试从三方面予以比较、分析。 一、异化主题的不同表现 《变形记》与《犀牛》以“人变动物”的相同故事,表现了相同的主题一人的异化。 “异化”原本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在黑格尔那儿,异化并无贬义,异化即是对象化,异化等于外化,到了费尔巴哈那里,他用异  相似文献   

18.
沈石溪成长小说本着文学向“人学”回归的理念,着力反映少年“性”意识和“人”的意识的觉醒与高涨,体察成长的烦恼和痛苦,以浓重的悲剧色彩再现少年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集中时间读了凡夫的《100个动物寓言故事》。这部由湖北少儿出版社推出的寓言集子,正如著名寓言作家金江以《百篇寓言百出戏》为题而作的序中所说,此书堪称“献给读者的一份精美礼物”,此等评价我深以为是。凡夫的动物寓言,应有广泛的读者。孩子和大人,一般文化程度的和文化程度很高的,恐怕都会喜欢凡夫的动物寓言。因为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既具有“老少咸宜”的通俗性与趣味性,其寓寄的道理又的确能为“雅俗共赏”。换言之,我觉得凡夫的动物寓言从形象营构到意理传达,都有其特性。寓言必寓意寄理,而这种意理当然是人类…  相似文献   

20.
近来“动物福利”、“动物保护”、“动物保健”等这些新的词汇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除“动物保护”外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些词有怎样含义且如何界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尚难理解,对此我们在进行实验动物福利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初步探讨。1关于动物福利在汉语词典中,查不到“动物福利”一词,因为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动物”和“福利”是互不相干的,这两个词不能搭配使用。事实上,“动物福利”这一概念是由国外学者提出的,是由英文“Animal Welfare”翻译过来的。按照《新英汉词典》的解释,英文“Welfare”译成中文,不仅有“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