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爱香 《科技信息》2009,(28):153-153,155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怪异”除了人们所说的另辟蹊径和离经叛道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矛盾人格”。本文着重论述他的“矛盾人格”的表现:率真而又伪情、狂放而又收敛、愤世而又随俗。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颜氏家训》从理论上初步显示出了调和南北的文学思想,为唐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试就其对文学的社会功用、审美价值、艺术形式等方面的阐述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颜氏家训》从理论上初步显示出了调和南北的文学思想,为唐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试就其对文学的社会功用、审美价值、艺术形式等方面的阐述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君臣和四杰都提倡文学革新 ,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 ,体现出初唐文学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从内容取向、艺术师法、文学创作本身探讨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些差异  相似文献   

5.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清王朝的“盛世”。这时的文坛上,尽管清统治者一面以“博学鸿词科”的招牌笼络文人学士,一面又用文字狱对他们残酷镇压,仍然有一番景象。这时,各学派先后亮出自己的旗号,流行一时的有王士祯提出的“神韵说”,沈德潜提倡的“格调说”,袁牧倡导的“性灵说”,翁方纲主张的“肌理说”,方苞创始的桐城派等等。而“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却不附属于任何派别,写诗绘画作书法,知人论世,不为当时风气所囿,敢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乡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  相似文献   

7.
叶适的文学思想是与他的哲学思想相互表里的,论文主张“意特新、语特工、韵趣特高远”的“三特说”,概括了“德艺兼成”的审美原则,并贯彻了“尊古而不陋今”的批判继承精神。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散论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到清代可称百川汇聚.有清一代,学术研究兴盛,不少文学家又都是学问家,这样清代文学又有区别于以往时代的特点.至康、乾之世,清初哀愤交集的诗风逐渐消歇.一代汉族文士,不是逐渐消泯了民族意识,就是只好承认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有“儿童生故晚,正诵美新文”(杜浚《楼雨》)叹息、“纵然不死冰霜下,到底难回漠北春”(吕留良《次韵黄九烟民部思古堂诗》)的悲哀.清廷的钳禁与利诱使文士们感到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应举.郑板桥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尽管如此,从他的事迹和作品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他的分明的个性与对封建黑暗势力的抗争.他那种转益多师愤苦自立的探索、仁民爱物的精神、高超脱俗的学者气度,术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无可非议,他是这个时代比较杰出的作家,他的多方面的艺给成就使他获得了“三绝”的赞誉.  相似文献   

9.
依据郑板桥的两件书法作品和有关献资料,考证程羽宸玉成郑板桥、饶五姑娘婚事,郑板桥题程羽宸《黄山纪游册子》为回报。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以为:桐城文派的始祖为方苞,桐城诗派的开山为刘大魁。而历史的本来面目是:就关于散文、诗歌的理论及创作实践而言,戴名世既与方苞同为桐城文斌的奠基者,又是桐城诗派的开创者。对戴氏在桐城派中的地位与作用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范仲淹对待文学的态度较为圆融通达,论文切于实而重于情,提出了文质兼备、宗经复古、范围一气、风格多样等新的文学范式,这对扫清宋初文弊,推动诗文革新运动的开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张九龄有明确和成熟的文学思想。其要点有三:强调有感而发和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注重朴实的文风诗风;以倡导雅颂之声为核心的系统看法。其中,第三点至为明朗、最为重要,它包含了三个相互紧密联系的实现途径,即博览群籍、高谈王霸和浩潮为文。  相似文献   

13.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他不仅是诗人、戏剧家、小说家,而且是个文艺理论家。他的理论著作,为法国乃至欧洲的浪漫主义文献宝库增添了光彩;对我们今天仍有一定认识意义。雨果生活的年月,正是法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他经历过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复辟、菲力普七月王朝、拿破仑第三政变、普法战争、巴黎公社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他的思想在风云变幻中转化发展。他的政治立场以一八三○年七月革命为分界,此前是保王主义  相似文献   

14.
唐甄是清初一位十分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与经世致用的学风相呼应,唐氏的文学思想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重理性,疾虚妄.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倡"文必有质"的文风,强调文学作品必须有用于世.第二,认为"文不可以伪为也",不仅强调言出于己,更加强调思出于己.第三,主张独抒己见,无所蹈袭的精神,反对斤斤复古的作法.这些文学观点,与他思想家和学者的身份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曹雪芹文学思想的研究,目前学术界还是一片空白,本文从《红楼梦》原著去探讨曹雪芹的文学思想,认为作品体现了作者四个方面的文学思想,一是对“诗言志”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二是对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和拓展,三是对虚实相生,有无相成艺术创作原则的把握,四是对“意境”的营建,对它们进行认真的总结和仔细的研究,和对作品本身的研究一样,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郑板桥的主要成就在于诗书画和为官时为民造福的积极作为。其实,在编书、刻书、选文等方面,郑板桥也有一些实践活动和精辟的论述。本文从出版从业者的角度,对郑板桥编辑、刻印图书相关活动和论述加以整理和归纳,探讨这位文化大家的编辑出版思想。  相似文献   

17.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书、画俱佳,历代对此多有评论。他的教育思想亦是颇有见地的,这方面却鲜有人提及。郑板桥40岁(雍正壬子)中举人。在中举之前,他曾教过蒙馆,任过私塾先生。多年来,他还对教学生涯一往情深。他在一首《道情》诗中写道:“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占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为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加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他还专门刻制了一方“教几个小小蒙童”印章。郑板桥中举走上仕途后再没有教过学。但我们从其著述中,从其教子的记载中,仍能看到他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嗜兰竹,画到老死。其画秀逸有致。工整清新,冠绝一时。读郑板桥的题画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一针见血,道出个中三昧。他的自述绝句,正是他下苦功,刻意求工,终于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写照。郑板桥深受传统艺术的薰陶,他学过郑所南、陈古白,甚至拜倒徐渭  相似文献   

19.
郑板桥咏古类词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充分表达了他对社会的看法,对人民的体恤,对人生的感悟。在郁郁怀古情的背后,隐藏着他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对封建统治者的憎恨,对自己傲岸不屈、卓然独立的人格精神的坚持。在词的风格上,转益多师,自立门户,以“狂”、“怪”雄风占据词风的主导地位,并以“三绝之中的三真”作为词的本质,使他的人格与词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清代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之所以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其为人处事之性情异于常人自不必说,其诗作也往往怪异多致、意趣横生、不落窠臼。试摘录几首,与广大读者共同欣赏其一吟诗祝寿一日,郑板桥应友人的宴请,到李公家祝寿。时值天降大雨.郑板桥因路途泥泞难走而迟到。友人们见他那副疲倦难堪的“落汤鸡”模样,都来与他开玩笑。问他因何来晚,他回答:“雨也”;问他何以这副尊态,他回答:“雨也”;当问他拿什么做寿礼时,他回答仍然是:“雨也”。正当友人们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以的时候,只见郑板桥走上前来,抑扬顿挫的吟道——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李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此诗即景言情,前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