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沈从文的人格是热爱生命、对战争有所反感的,他从人性的、文化的角度研究战争,反省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在湘西土著部队五年的士兵生活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呼唤人们抗击战争对人的奴役,亦即必须保持个体人格的独立,信守精神自由,追求在“美·爱与神”中实现人格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
我啮我心反抗绝望--散文诗集《野草》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散文诗集《野草》的意象怪异复杂,从象征隐喻的角度去解读,可以看到其深层底蕴所表现的正是作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面对阴冷的世界,人道主义者鲁迅的心灵深感痛苦和绝望,但他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在“苦痛和绝望”的体悟中,以“不役于物,我自存在”的形式坚守个体生命的独立自由,以“我啮我心,毁灭生命”的独特方式反抗心灵的绝望。这是《野草》的精神,也是《野草》最难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中革命文学对未来理想的展现,老舍和沈从文在其二三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中对社会理想的表述消解了线性历史观。老舍对理想的表述受传统循环时间观念的影响,充满了实用主义色彩。沈从文对理想的表述受神话时间观的影响,充满了浪漫回忆色彩。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因其产生的地域、自然条件、历史发展等不同因素,形成了艺术风格上的迥异,体现了各自鲜明的文化特质。文章分析比较了两者人物形象的差异,并对神话教育对于塑造不同理想人格的影响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的凝聚,是民族精神的表现。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应从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科学民主法制观念、心理品质、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要打破传统化的观念框架,以现代社会化体系和价值观设计、塑造符合现代中国化精神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6.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创作心理,是一种新的视角。沈从文在乡土小说中所建构的理想的生存图式,心理根源是其人格发展在童年时期出现的“停滞现象”,在都市遭受精神挫折后,出现了“退行”。这种“人格退行”决定了沈从文湘西乡土小说的创作基调和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7.
作家个性体验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作家时代个性体验,一是个体个性体验。时代个性体验主要由时代大环境所决定。个体个性体验主要由作家性别、性格、家庭和生活经历所决定。时代个性体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第一层面即文本层面的体裁方面和第三层面即精神层面的作家精神追求、哲学理想方面;个体个性体验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第一层面即语言选择、谋篇布局方面和第二层面即语义层面的人物形象和意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美是沈从文艺术世界的核心,他善于从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来探索作家的审美追求。沈从文认为,诗歌艺术的关键在于"文字技术"与"形式韵律",文体成为其审美批评的测度。从而,沈从文文学批评成功地超越"政见""、商业"与"友谊"的羁绊。沈从文审美批评的成因与楚文化的熏染以及他唯美的文艺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坚守着自己"乡下人"的身份,从乡村中国的视角和价值判断来建构自己的文学及文化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紧密关联的三个方面:带有"五四"启蒙传统的对民族品性的思考与重塑;"乡下人"视角下"城"与"乡"对立所导致的对世俗的躲避和对自然人性的讴歌;基于对"人"更高意义上的关怀,他还对现代文明的弊病做了深刻的思考,庄严地呼唤和谐"神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不仅是优秀的小说作家,而且是民族文化的探索者,其对民族文化的探索主要表现在用文学改造中国社会现实、重构民族文化上。张扬人性,抨击儒家文化对人性的禁锢及西方殖民文化、现代文明对人性的侵蚀,是其民族文化探索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古代成人道理的讨论,指出传统伦理观念中的"做事先做人"的理念对图书馆员的人格修养和图书馆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表现女性人格现象是五四女性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是五四女作家笔下人格现象的深层原因。通过分析五四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人格现象与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的关系及意义,为多角度认识五四时期女性创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晚明公安三袁 ,尤其是“老二”袁中郎 ,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学史 ,都会提到他的“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我编《中国散文选》(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 0 0 0 ) ,“导言”及“小传”部分 ,关于袁宏道 ( 1 5 68— 1 61 0 ) ,主要谈了以下四个问题。第一 ,袁宏道强调时代变迁给文学带来的影响 ,反对泥古 ,主张创新 ,这一点 ,主要得益于李贽。公安三袁的求新求变 ,强调“独抒性灵” ,有“童心说”的影子。第二 ,公安三袁 ,大的文学主张一致 ,只是具体到为人为文 ,仍有不小的差异。相对于哥哥袁宗道 ( 1 5 60— 1 60 0 )、弟弟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