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知识源异质性视角,将知识溢出划分为省际知识溢出与国际知识溢出双渠道,采用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双渠道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双渠道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均显著存在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双重门槛的复杂非线性特征,且具有相同的门槛区间;知识产权保护处于小于-4.348、[-4.348,-2.286]、大于-2.286时,省际知识溢出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94、0.279和0.339,促进作用先降后升;国际知识溢出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94、-0.128和0.146,溢出效应先负后正;省际知识溢出的促进效应整体更强。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降低省际知识溢出壁垒、合理控制国际知识溢出以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方面的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源异质性视角,将知识溢出划分为省际知识溢出与国际知识溢出双渠道,采用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双渠道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双渠道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均显著存在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双重门槛的复杂非线性特征,且具有相同的门槛区间;知识产权保护处于小于-4.348和[-4.348,-2.286]、大于-2.286时,省际知识溢出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94、0.279和0.339,促进作用先降后升;国际知识溢出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94、-0.128和0.146,溢出效应先负后正;省际知识溢出的促进效应整体更强。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降低省际知识溢出壁垒、合理控制国际知识溢出以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方面的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知识生产函数为框架,将空间地理邻近和产业技术邻近同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系统分析两者在空间知识溢出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实现了溢出效应在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的有效结合.基于全国各地区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贝叶斯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去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并将空间外部性划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避免了空间杜宾模型参数的错误解释.实证结果不仅证实了空间外部性的存在,而且还发现基于技术邻近的区域内专业化经济促进创新产出的作用突出,而基于地理邻近的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时变ΔCoVaR模型,对2006年11月至2018年12月间沪深股市和香港股市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1)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之间存在着双向风险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均为正;2)香港股市对沪深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沪深股市对香港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3)深市和香港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的波动幅度大于沪市和香港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的波动幅度;4)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并没有显著增加香港股市与沪深股市之间的双向风险外溢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条件在险价值(CoVaR)法为基础,结合Copula-ASV-EVT模型分析了我国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之间存在双向风险溢出效应,且中小板市场对创业板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创业板市场对中小板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此外,文章还分析了波动冲击对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影响.最后,本文为风险监管以及投资者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之间进行资产配置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区间经济影响的反馈与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对区域间溢出效应与区域间反馈效应做了较为详尽的探讨.进一步解释了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与区域间反馈效应的经济含义,考察了这三种乘数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关于它们的乘法分解与加法分解的一致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统一以最终使用为出发点的测度方法.文章最后对中国与同中国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9个国家与地区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进行了简单的测度.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间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的paneldata模型, 分1995-2001和2001-2008年两个时段,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DIFF)估计方法,对外资与内资企业间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 由于"门槛效应"的存在,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而内资企业由于基础相对较差,对外资企业的溢出作用也不显著. 随着内资企业的不断发展,在内资企业跨越外资发挥作用的门槛之后, 外资对内资企业产生了带动作用,而内资对外资企业存在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8.
首先基于新增长理论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积累与产出增长的理论模型,然后根据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外围理论分区域构建了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中研发投入的高回报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且,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省份向外围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产出增长具有差异化影响. 总体而言,高新技术产业各地区内产出的空间依赖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实物资本和劳动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显著. 政府应引导中心省份加大研发投入并将产出和研发活动向外围转移,增强产出的带动效应和研发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选取中国30个省份地区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总体FDI以及不同来源地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港澳台投资带来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其他外商投资带来负向溢出效应,总体FDI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当进一步考察外资来源国差异是否导致其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有不同影响时,发现总体而言内外资企业的相互竞争和相互作用分别对两者的劳动生产率都产生积极影响,其中东部地区效果显著,中西部地区作用尚不明显.本文证实了内外资企业劳动生产率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论点,说明了除示范和学习效应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以外,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亦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复杂性的区域集群创新系统优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集群创新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同构性特征.运用生态复杂性方法,刻划了区域集群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与知识溢出,构建了集群主体间基于竞争合作关系的创新优效性模型,并结合集群创新实例对模型做出了解释,研究表明,主体间共同的知识域和较高的互动强度对创新实现具有正效应,同时还要注意集群创新中的锁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考虑最终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建立了网络外部性环境下,基于溢出效应的供应链纵向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3种合作研发模式下的研发策略,分析了网络外部性、溢出效应及合作模式对企业研发策略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供应链完全合作的利润分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偏好于生产高网络外部性的产品,企业应提高研发溢出效应,应尽可能选择完全合作模式进行生产和研发合作,并采用按研发投入比例分配利润增量,从而提高企业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2.
水平溢出,垂直溢出与合作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d’Aspremont和Jacquemin的两阶段双寡头模型加以扩展,构建了纳入水平技术溢出和垂直技术溢出的三阶段古诺竞争博弈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求得的均衡解考察了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对不同合作研发模式下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发现除了在不合作的情况下,企业R&D投资总是随着垂直溢出的提高而增加,当采取混合与水平合作时,R&D投资随着水平溢出的提高而增加.根据R&D投资的外部性就不同合作研发模式下的R&D投资加以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技术溢出水平较低时,垂直合作能够最大化R&D投入;当技术溢出水平较高时,混合合作是促进企业R&D投资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具有R&D溢出时的企业提成许可策略与政府R&D补贴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个带有R&D产出溢出的四阶段R&D竞赛模型,分析在单位提成许可策略下企业R&D溢出以及在许可得益上的讨价还价能力对政府的R&D政策的影响.证明在只有一个企业进行创新时,政府没有对本国企业进行补贴的动机.在两个企业都进行创新时,若R&D溢出小于二分之一,对于受许方而言,不管其讨价还价能力如何,其国政府都不会对其进行补贴.而对于许可方,其国政府则要根据其国企业在许可得益上的讨价还价能力进行激励,若本国企业讨价还价能力较大,政府将对其进行补贴,但如果本国企业讨价还价能力较小时,政府将对其进行征税;若R&D溢出等于二分之一,政府将根据其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对其进行激励;若R&D溢出大于二分之一,政府将对本国企业的R&D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14.
企业合作R&D中资源投入的机会主义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企业创新投入和内生技术溢出水平为企业合作RD的资源投入,建立并运用三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来描述合作创新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明确了资源投入中机会主义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影响刻画.研究结果表明:机会主义对企业合作RD打击巨大,然而多层次深度合作和关键资源投入阶段的机会主义行为防范有助于合作RD的稳定;机会主义动机会受到市场规模和创新水平的激励.政府应大力提倡企业间多层次深度的合作研发,而同时打击企业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企业通过研发国际化所建立的跨国知识网络对其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本文以研发单元为分析单元,探讨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其创新绩效的单独影响和共同交互效应,区分了跨国与本地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的作用差异,并进一步考察了研发单元年龄和规模等内部环境条件的调节作用.利用华为2002至2013年的PCT专利申请数据,构建了其37个研发单元12年跨度的面板数据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研发单元的创新绩效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二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负向交互效应;跨国知识连接的作用效果高于本地知识连接,但跨国关系强度的作用效果低于本地关系强度;研发单元的年龄越小、规模越小,知识连接和关系强度对研发单元的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越高.这些发现也表明,虽然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单元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异质性知识,但是研发单元与内外部合作组织间的知识连接和合作关系才是促进这些多样化知识传递、吸收和转化为创新的内在动力.本文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拓展海外研发、促进创新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首次提出面向复杂产品研发的分布协同系统多层次Petri网模型。以新支线飞机ARJ21的分布协同研发系统为例,模型通过粒度清晰化实现知识流程的分层,通过可达性检验发现研发整体流程和模块开发子流程中的瓶颈与障碍,进而实现了系统流程再造,提高了研发效率。该方法突破以往的经验设计思路,实现了研发系统设计的科学化与工具化。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合作创新的权力结构对知识创造及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考虑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的知识共享、创造及利益分配过程,界定权力均衡(LS)、上游企业领导(UL)、下游企业领导(DL)等领导权博弈模型并进行创新效率分析.研究发现:权力结构影响合作创新效率,LS模式下企业的知识产出与供应链利润优于UL、DL模式;企业的知识溢出既可提高合作伙伴的知识产出与创新利润,也存在知识外溢损失风险,UL、DL模式下领导者(跟随者)知识溢出与其创新利润正(负)相关,LS模式下企业的知识溢出与其创新利润呈"倒U型"关系;创新贡献率是引起合作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使用Nash协商模型检验了通过协商机制解决利益协调问题的有效性,比较发现LS模式的利益协调效果优于UL、DL模式.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accumulation for a particular technology is studied. Two countries, say the technology follower and the technology frontier, are considered. The frontier’s knowledge growth is determined by its R&;D efforts on the technology. The level of knowledge stock for the follower country is augmented by its R&;D activities for the technology and absorbing some of the external knowledge through spillover from the frontier.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follower is able to exploit the external knowledge depends on technological gap, absorptive capacity, absorption time and degree of spillover. New concepts such as natural and enhanced degree of spillover, background and innovative knowledge and absorption speed are introduced in the present work to deeply explore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spillover.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knowledge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term are simultaneously studied in an integrated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This framework shows the responses to the changes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examining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 variable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