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最新的实验结果论述了在聚合物反应性共混过程中的相形态结构控制方法,通过选择官能团在组分聚合物分子上的位置和调节反应性共混物两相的相对组成,可在两相界面上原位生成不同构造的共聚物分子,分析了分子构造与界面拔出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熔融共混剪切速率或共混物的熔体粘度,评述了外界流场的作用强度对共聚物分子的界面拔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聚氯乙烯/三元共聚尼龙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一氧化碳共聚物(EnABCO)及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一氧化碳共聚物(EnABCO-g-MAH)两种增容剂对聚氯乙烯(PVC)/三元共聚尼龙(NT)共混物进行增容,得到了一类新型的PVC/NT共混物,用SEM,DMTA、DSC对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晶情况进行了表征;对增容剂的增容机理和增容效果进行了探索与评价;结果表明:增容和未增容PVC/NT共混物都是典型的的两相体系;PVC/NT质量比在75/25~25/75的范围内NT均为连续相;共混物中EnABCO比EnABCO-g-MAH对PVC有更强的增塑作用,共混物有冷结晶现象,EnABCO增容共混物中的NT结晶能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3.
聚氨酯/环氧树脂共混物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聚氨酯(PU)/环氧树脂(EP)共混物体系中的化学反应特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计算了PU预聚体分别同扩链剂、交联剂(第Ⅰ类反应),以及同环氧树脂之间反应(第Ⅱ类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第Ⅰ类反应和第Ⅱ类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8.3kJ·mol-1和50.4kJ·mol-1,在120℃时的速度常数分别为2.63min-1和0.75min-1.应用扫描电镜和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了PU/EP共混物之间的形态结构特征,发现在一定组份比时两相间形成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并存在化学交联,两相组份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影响较大,讨论了其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单胞模型的概念对振动力场作用下简单剪切流动中反应性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的能耗速率和能量比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振动强度、共混物组分、粘度比、硫化程度、界面张力对共混体系相形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引入振动力场为聚合物共混物相形态控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用小角X光散射(SAXS)对聚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VC/LLDPE)共混体系的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体系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氢化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HPBD—b—PMMA)共聚物是PVC/LLDPE共混体系有效的增容剂,其分子量在很大的范围内都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其增容本质是增加了相界面间的热力学相容性,而相间分子缠结对体系的宏观性能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高性能树脂聚醚醚酮及其共混物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聚醚醚酮的形态结构、结晶和熔融双峰行为及力学性能的研究,指出了共混物的分子结构对相容性、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说明共混使所得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更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磺化聚苯乙烯/聚氨酯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拉力机、MDSC,FTIR、SEM、SAXS研究了磺化聚苯乙烯(SPS)/聚醚型聚氨酯(PU)共体系撂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在溶液法制备的含磺酸基12.8%(摩尔)的SPS/PU共混体系中,SPS含量小于80%(质量)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小于加和性计算值,吾抵消效应;SPS含量大于80%时,则呈协同效应,拉伸强度协同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共混组分间离子交 形成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大,共  相似文献   

8.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丁苯橡胶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SBR-g-PEMA)。通过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共混,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发现,在共混物中随着SBR-g-PEM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进一步提高,而屈服强度未表现出明显下降,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HIPS的进一步增韧。形态结构研究表明,SBR-g-PEMA与HIPS的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其尺寸约为1~3μm,并与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现出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贝雷岩心开展三元体系界面张力与驱油效果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越低,界面张力下降速度越快,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时间越长,化学驱提高驱油效率越高。提出用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S作为评价复合体系界面张力性能的指标,建立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式,得出体系界面张力和驱油效率均满足现场实际要求的复合体系的标准为S1 000。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四种不同结构离聚物(Ionomer)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通常条件下,PET与Surlyn Na型(S-Na)以及Aclyn钠型与Zn型(A-Na与A-Zn)离聚物为不相容的两相体系,但离聚物的加入,由于离子-偶极间的作用使共混物中PET组分的了Tg略有增高;当离聚物含量高于9%时,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所改善;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PET与离聚物间可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而使共混体系的相客性得以明显改善。结果还表明,离聚物骨架链的结构以及离子的种类均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黏度和界面张力是评价聚合物/表活剂二元体系驱油能力的主要指标,研究二者在多孔介质中运移过程中的变化对提高二元体系驱油能力有重要指导意义。设计4 种注入段塞的二元体系在3 种长度的填砂模型运移的室内实验,对体系运移过程中黏度和界面张力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注入速度和运移距离相同的条件下,注入段塞越大,流出液的最低界面张力更低,保持低界面张力的时间更长,黏度保留率也更高;在注入速度和段塞相同的条件下,运移距离越长,流出液的界面张力保持低界面张力程度越高,黏度保留率越高。研究结果对现场二元体系的注入方案设计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三元两相不互溶体系的界面吸附用Langmuir模型进行计算,以Margules方程修正体系的非理想性,由此导出计算界面张力的两参数模型。计算值与93个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比较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描述体系界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对表面活性剂和固体粒子参与形成的油水界面膜的动态界面剪切粘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polyoxyethylene(4)nonyl phenyl ether)、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在0.04%(质量分数)浓度下其界面剪切粘度随时问延长而逐渐降低,然后趋向恒定;而蒙脱土界面剪切粘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然后趋向恒定.  相似文献   

14.
针对界面特性(界面流变特性、界面张力特性、润湿性)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的重要性,将油藏孔隙介质简化成具有相继收缩和扩张的波纹管模型,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波纹管中聚合物溶液驱替时的界面特性参数和驱替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研究了界面粘度、界面张力、润湿角变化对聚合物/油界面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润湿性变化影响界面的驱替速度,当界面的曲率方向与驱替方向相反时,无因次界面张力和无因次界面粘度的增加都使无因次界面轴向速度降低,且界面轴向驱替速度关于孔隙单元中心不对称。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对孤岛沥青质模拟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挂片法和双锥摆法测定了聚合物溶液/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粘度,并对聚合物浓度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使沥青质模拟油/模拟水体系的界面张力增加,聚合物的存在会影响沥青质在界面处的吸附速度和吸附量,导致沥青质界面膜强度降低。聚合物浓度较低时,聚合物溶液/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剪切粘度低于模拟水/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剪切粘度,聚合物浓度较高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丛苏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2):8687-8689
二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的黏度和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是影响二元复合驱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温度对这两个因素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二元复合驱在国内已进入矿场试验阶段。针对国内几个二元复合驱试验区块,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对二元复合体系黏度和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确定温度对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的影响,对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进行指导。对比几个试验区块的实验结果,通过研究温度对二元复合体系黏度和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确定温度界限,对矿场试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综合各区块实验结果,在国内首次确定二元复合驱温度界限为<80℃。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低频液体表面波的光衍射原理,提出了一种测量液体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的光学方法。系统地建立了测量理论,并给出了解析关系。实验上观察到高清晰的液体表面波衍射条纹,讨论了由衍射条纹测量液体特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的具体过程,给出了测量结果。本方法具有实时、非接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石油中间产品为原料,合成了烃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AS-4。考察了盐浓度,碱浓度和AS-4 浓度对AS-4 水溶液与原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2SO4 浓度为5~15g/L,NaOH 浓度为5~10g/L,AS-4 浓度为0.1~0.5g/L的条件下,AS-4 水溶液与原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具有10- 3m N/m 以下的超低最小值。还研究了AS-4 表面活性剂的组成(不同的异构体)对其水溶液与原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元复合驱体系/大庆原油间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彬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体系与大庆原油间形成低界面张力的特性。结果表明:在降低界面张力方面,碱与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而聚合物与碱、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超低界面张力的形成机理,并研究了碱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复合体系/大庆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