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系统介绍了纳米材料体系中的纳米微控,纳米薄膜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对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评述,并对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纳米材料的应用和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纳米科学技术诞生以来,纳米材料的应用和产业化就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并可能成为21世纪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支柱之一。我国纳米材料的应用和产业化现状可以用纳米粉体材料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涂层技术出现了产业化趋势和传统产业应用纳米技术全面展开来描述。本文将简要介绍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并对纳米材料在催化、环保、能源、新型工程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和防护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纳米材料的产业化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刚  于杰 《贵州科学》2002,20(2):22-28
本文介绍了纳米材料的一些特性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着重介绍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最新应用进展,并对纳米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综述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的材料 ,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它具有特殊的用途和性能 ,更多地应用于一些特定的场合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综述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着重介绍了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关键———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 ,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分散方法及其原理 ,并较全面地分析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银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银纳米颗粒和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化学制备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光还原法、微乳液法、电化学法等,指出了化学还原法由于容易控制粉末粒度和形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的制备纳米银粉的方法,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保护剂是防止纳米银颗粒团聚的有效方法;分析了银纳米材料在催化材料、抗菌材料、电子电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复合银纳米材料已经在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催化剂和抗菌塑料中得到商业化应用;提出制备尺寸可控、形貌可控的银纳米粒子以及各种新型功能性银纳米材料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化学键结合的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取决于纳米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其合成设计的中心就是纳米材料的粒度与分散程度,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属性的两种组分的协同效应.利用化学键的牢固性可以使复合组分获得有效的连接而使复合体系分散稳定.文中主要从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三种结合形式,分类叙述了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稳定性设计方法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介绍了高聚物和无机纳米相间以较强的化学键连结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一维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光伏材料,具有显著的二维量子限制效应、良好的光吸收特性和光学减反射特性,在改善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介绍了纳米线和纳米管等一维纳米结构的光吸收特性,重点评述了Si纳米线、GaAs纳米线和碳纳米管等一维纳米材料在太阳电池应用上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一维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优化工艺和电池组态形式、改善界面特性以及深入揭示一维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的载流子输运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PNC以其宏观复合材料无法替代的优势日益获得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青睐。材料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将产生高性能化和功能化。这里着重分析和讨论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材料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二维纳米薄膜、三维纳米晶体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探讨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并展望了纳米材料在催化、光学、电学、磁学,传感器、陶瓷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及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冶  支文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0):27-28
详细阐述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制备过程。着重介绍机械合金化方法的发展概况及利用该方法合成纳米材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纳米材料的特性,系统地论述了纳米材料、纳米涂层、纳米块体复合成型新技术,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籍此技术所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导电聚吡咯具有合成方便、电导率可调、易聚合等优点,而且具有特殊的光、电、热等性能,在导电聚合物中最具应用潜力。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它既保留了聚吡咯的原有特性,还赋予了与之复合的材料的性能,成为许多前沿科研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复合材料的主要类别及应用领域,并对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二维片层状结构,是一种新型碳类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性能,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材料,近年来广泛用于改性各种聚合物。本文回顾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现状;综述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电学和热学等性能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石墨烯改性聚合物常见的3种制备方法(溶液共混、熔融共混和原位聚合)及其对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性的影响,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与作用机理,石墨烯微观结构等因素对材料热学性能以及导电阈值的影响等;讨论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潜在应用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展望了其低成本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纳米磷灰石晶体/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界面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通过溶液法制备了纳米磷灰石晶体/聚酰胺66复合材料,用燃烧法测试了纳米磷灰石晶体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及其均一性,并用红外和拉曼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磷灰石晶体在复合材料中呈均匀分布,且在复合材料的两相界面间有新的化学键形成。  相似文献   

15.
纳米碳管的性质及应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纳米碳管的分子结构,性质以及潜在的应用,对这种新型纳米材料作了简要描述;对纳米碳管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及纳米碳管在半导体,场电子发射器,复合材料增强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光学非线性研究的最新结果,重点介绍非线性光学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非线性性能,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最后指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和光学非线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概括了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纳米TiO2及其复合材料光催化机制以及TiO2复合材料的应用进展,展望了TiO2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了双掺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水化热分析、XRD、MIP和纳米压痕等多种微观分析测试手段对其水化进程及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掺纳米材料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纳米CaCO3的最佳掺量为3%~5%.纳米SiO2的高反应活性促进了早期水泥水化的进程,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反应产生C-S-H凝胶,纳米CaCO3主要起到了填充增强和晶核的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下,使得复合材料结构更为密实,孔隙率进一步降低,孔径得到细化,超高密度C-S-H凝胶大量生成,界面区得以强化,异常均匀致密的微观结构使得复合材料在宏观上体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纳米SiO和CaCO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双掺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水化热分析、XRD、MIP和纳米压痕等多种微观分析测试手段对其水化进程及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掺纳米材料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纳米CaCO3的最佳掺量为3%~5%.纳米SiO2的高反应活性促进了早期水泥水化的进程,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反应产生C-S-H凝胶,纳米CaCO3主要起到了填充增强和晶核的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下,使得复合材料结构更为密实,孔隙率进一步降低,孔径得到细化,超高密度C-S-H凝胶大量生成,界面区得以强化,异常均匀致密的微观结构使得复合材料在宏观上体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粘土/有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和柱撑材料的详细介绍,讨论了一般制备方法、制备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性能和应用,以及粘土的结构、有机改性等对制备粘土/有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