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南岛裸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海南岛裸子植物各属的分布区类型的研究,探讨它的历史渊源;对种的地理成分的分析探讨它的性质;对属的相似指标及种的相关系数的统计探讨它同毗邻地区的关系.结论是:海南岛裸子植物区系是在华夏植物区系的影响、抚育下,发育、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植物区系与热带植被性质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历史植物地理为背景,比较了海南岛与热带东南亚的生态气候图解特征、植物区系和植被,认为海南岛的植物区系应属印度—马来西亚区系,但因其边缘热带性质而同属种的丰富度较小,它与第四纪前中国南大陆的亲缘关系密切,并在第四纪与大陆分离后具有自己的种形成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属华夏古陆华南地台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地史上,直到第四纪始与广东大陆分离,面积约为32,200平方公里,位于20°10'—18°9'N,111°4'—108°35'E 之间,地处热带,年均温达24°—28℃,年雨量达1800—2000mm,植被茂密,植物区系古老而复杂.蕨类植物区系亦极丰富,据《海南植物志》记载有43科114属354种及8变种.现经进一步研究,巳达373种及9变种,约占海南维管植物的11%强,全国蕨类植物的14%;种密度为1.15/百平方公里,远大于0.027/百平方公里的全国蕨类植物种密度.本文分析研究了海南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及其与邻近地区的关系,并探讨了海南蕨类植物区系的起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南森林溪流淡水鱼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海南岛森林溪流中采集到43种淡水鱼,分隶于5目15科38属。分布区系属东洋区、华南亚区的海南岛分区,分属五个区系复合体。其中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有25种,占51.6%,中印山区鱼类区系复合体10种,占23.2%,这与该区域形成适于鱼类栖存生态环境的地史原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类十分丰富,野生种子植物共计183科、718属、1970种.基于白水江植物区系数据库,对区内种级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本区内物种以温带成分为主体,同时亦有一定量的热带-亚热带成分.诸多类型中,以东亚成分最为丰富,可以认为本区是东亚区系多样化中心的一部分.②本区域是中国-喜马拉雅区系成分和中国-日本区系成分的交汇地带和分界线.③本区系与华中区系、横断山区系联系十分密切,与华南区系亦有一定联系,与华北、青藏区系联系较少.④本地特有种十分丰富,说明本区具有较高的特有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作者近年来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蕨类植物181种,隶属于37科,70属.科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其种类占总数的57.9%;主要的属是凤尾蕨属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铁角蕨属Asplenium、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antum等.种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种为主,共有131种,占总种数的72.4%,其中属于热带亚洲性质类型最多,共有79种,占总种数的43.6%,温带成分在海南岛石灰岩蕨类植物区系中占14.5%.可见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比例的温带成分.最后,对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性质及其生态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海南岛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和植被的调查研究表明,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野生分布的国家及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6种,隶属19科,24属,其中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19种.并建议将84种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列入国家或省级保护植物名录.本文在分析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组成、分布、现状评估、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岸红树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我国海岸红树植物共有30种,隶属于20属16科,其中除了7种嗜热窄布种和3种抗低温广布种之外,其它均为嗜热广布种。从台湾高雄以南至海南岛东南端一线是嗜热窄布种的自然分布北界;厦门以北至福鼎海岸是以抗低温广布种占优势,其自然分布北界是在福建的福鼎海岸,反映了泛热带区系性质显著减弱;其它海岸以嗜热广布种占优势,表现出亚热带区系性质。从红树植物区系特点来看,我国的红树植物与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更为密切,这种联系似与红树植物的起源与传播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对卫星影像图的分析和解译与实地样方、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岛的红树植物种类及红树植物群系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最广布的本地红树植物种及最适生的引进种主要有20个科、25个属、38种,海南岛红树植物群系可分为11个群系类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对海南岛的楝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海南岛分布有16属约38种楝科植物。这些植物资源中有11种是海南岛具有重要价值的造林树种。为发展海南林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取野外样方调查和资料分析方法,对重庆市万州区入侵植物区系特征及其成灾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万州区有入侵植物共20科、35属、45种;②该区入侵植物在科属分布区类型上除世界分布外,主要为热带分布;③入侵植物大部分来源于美洲.该文还探讨了万州区入侵植物的成灾机制与其区系地理成分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1993,(2)
1992年12月,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鸟类研究课题组在海南岛的两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越冬鸟类资源调查和有关雉类的研究工作,我随同前往,并对这两个保护区进行采访.海南岛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人说,她是一座天然的种类繁多的热带动、植物大观园.这话一点不假.来到海南岛,我立即被她那千姿百态的植物和鸟儿不绝于耳的鸣叫声吸引住了.海滩上的绿色长城按计划,我们首先要去的是东寨港红树林国家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的棕榈科藤本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海南岛的棕榈科藤本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海南岛分布有3属12种棕榈科藤本植物。这些植物资源中有5种是海南岛有发展前途的人工种植的藤种;有4种是海南岛的特有种。为有效地保护和发展海南岛的棕榈科藤本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记载了海南岛的锈菌计10科29属145种,含2个无性型式样属(form genera)和17个式样种(form species)。大多数标本系笔者1993—2011年采集所得,保藏于北京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erbarium Mycologicum Academiae Sinicae, HMAS)。本名录只列出锈菌学名、寄主植物学名及采集地(县或山),每个种均有标本引证;并对海南岛锈菌区系特征作了简要讨论。成果为海南岛锈菌的首次报道,仅属初步,有待今后增补。  相似文献   

15.
江西三清山(玉京峰)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三清山为历史悠久的道教圣地,新辟的省级风景区.约计有种子植物151科,547属,1182种,其中江西省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67种.热带分布属占43.3%,温带分布属占53.6%,中国特有属占3.1%,其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在区系分区上三清山属华东地区,它与华中地区的关系最密切,其次为华南,而与华北和东北的关系最疏远.笔者认为;起源于江南古陆的黄山——庐山植物区系和起源于华夏古陆的闽北——浙南植物系区之间难以划出明确的分界线,两地的区系是逐渐过渡的,而位于两区之间的三清山起着两地区系成分相互扩散桥梁作用,上饶——金衢盆地并不成为两地区系成分相互扩散的屏障.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林区发展棕榈科藤类植物种植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海南岛的棕榈科藤类植物野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海南岛的棕榈科藤类植物共有3属12种。这些植物资源中有6种是海南岛有发展前途的人工种植的藤种。本岛林区(系指天然林区)是天然林的分布中心,也是棕榈科藤类植物的主要产地,适于多种棕榈科藤类植物的繁衍和人工种植,发展人工种藤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发展棕榈科藤类植物种植业的理想基地。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的Cystophrentis-Pseudouralinia 间隔带及三叶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iphonodella levis (Ni) Polygnathus cf.. inornatus E.R.Branson等牙形刺化石,海南岛白沙县金波老村附近南好组第二段中上部确定为下石炭统杜内早期,与Cystophrentis-Pseudourlinia间隔带底部层位相当.共同产出的Weberiphillipsia cf. linguiformis Yuan & Li,Weberiphillipsia sp.,Linguaphillipsia sp.,Hunanoproetus sp.,Austrulosutura sp., Conophillipsia sp. 等系海南岛首次发现的早石炭世三叶虫化石.它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同期三叶虫很相似,可能属同一古生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18.
澳门的外来入侵植物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澳门有84种外来入侵植物.对外来植物的生长型、生境和原产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来种对人为干扰的生态系统或群落结构简单的灌丛、荒草地等影响较大,而对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影响较小;来源于热带美洲的外来种占绝大多数,这与两区区系的相似性、相似的生态环境和日益增长的经贸往来和生态旅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作者近年来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蕨类植物181种,隶属于37科,70属。科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金星蕨科Thebpterid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其种类占总数的57.9%;主要的属是凤尾蕨属Pteris、卷柏属SelagineUa、铁角蕨属Asplenium、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nnt“m等。种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种为主,共有131种,占总种数的72.4%,其中属于热带亚洲性质类型最多,共有79种,占总种数的43.6%,温带成分在海南岛石灰岩蕨类植物区系中占14.5%。可见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比例的温带成分。最后,对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性质及其生态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茛科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该地区毛茛科植物种类异常丰富 ,共计 1 9属 97种 ;分布类型以温带分布区为主 ,属的温带分布区类型占 81 2 5% ;该地区区系成份丰富多彩 ,不仅是连接南北植物区系的纽带 ,而且还是中国 日本植物区系和中国 喜玛拉雅区系的交汇点 .UPGMA聚类结果表明 :神农架毛茛科植物区系成份与我国西南山区最为接近 ,其次与华中地区 ,东北 ,日本等地区也有较高的相关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