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为了改变牦牛原料皮传统制革的利用方法,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利用方式绿色化。文中对牦牛皮的基本组成进行了分析,且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并在其基础上设计了正交试验,从效率、资源、能源、经济等方面对碱性蛋白酶提取牦牛皮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皮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占到其干重的74.98%;同时碱性蛋白酶酶解牦牛皮制备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用量为1.5%、温度36℃、液比1∶35和浸提时间12 h。由此可使碱性蛋白酶提取牦牛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率达到68.3%。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牦牛骨为原料,制备了牦牛骨胶原抗冻肽,并对其抗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EDTA·2Na为脱钙剂对牛骨进行脱钙的最佳脱钙浓度为0.25 mol/L,脱钙时长为48 h,得到的胶原蛋白最大提取率为43.99%。胃蛋白酶酶解制备酶解复合物的最佳时间为48 h,温度25 ℃,得到的胶原蛋白的提取率可达48.53%。同时,采用改良的冰亲和吸附法对胶原抗冻肽进行吸附,得到最佳吸附时间为4 h,吸附温度为-2 ℃,吸附浓度为2 mg/ml,在此条件下,蛋白得率为48.1%,而热滞活性值可高达5.76 ℃。牦牛骨胶原抗冻肽属于一种高热滞活性蛋白资源,在食品冷冻保藏以及运输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牦牛骨粉对运动员骨密度、骨代谢和身体机能水平的影响,以击剑、现代五项、武术、拳击等项目45名运动员为对象,运动员每日服用5 g牦牛骨粉,每周6次,共4周。采用EXA-3000外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左右前臂、跟骨骨密度,抽静脉血检测骨代谢和身体机能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发现,服用牦牛骨粉后男子运动员右跟骨骨密度显著升高,女子运动员左右前臂、跟骨密度显著升高,服用牦牛骨粉后女运动员血清钙、磷和男运动员血清钙显著性降低,女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显著性降低,男运动员IgM显著性升高。可见,服用4周牦牛骨粉对女运动员前臂、跟骨的骨密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男运动员前臂和跟骨的骨密度影响作用较小,对运动员骨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无不利影响,可以较好地维持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牛密质Kiel骨的理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Kiel骨的理化性能和其临床应用之间的关系,以便对Kiel骨的性能进行改进并寻找异种骨材料加工的新方法.采用牛腿骨骨干根据Salama报道的方法制备了Kiel骨,并对材料进行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差热扫描分析(DSC)、单轴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一系列处理后,Kiel骨的无机成分主要是与人骨天然成分相同的羟基磷灰石,同时这种加工方法对有机成分的脱除并不彻底,经H2O2处理后,胶原蛋白只发生变性而并没有被脱除,这种结构变化使Kiel骨的力学性能下降.Kiel骨由于脱除了主要的免疫原性物质,其它的弱抗原物质发生蛋白质变性,其免疫原性较弱,但由于蛋白质变性降低了它的力学强度,同时也影响了胶原蛋白的生理功能,使植入材料的成骨性能较差,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采用温和的脱蛋白剂替代强氧化剂能够改善Kiel骨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牦牛作为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畜种,是当地经济的主要来源,但牦牛原料皮存在脂肪含量高、伤残严重、部位差大等缺点,传统上用于制革行业,严重降低了其产品附加值;若将牦牛原料皮用于提取胶原蛋白,可完全忽视其缺点,并能大幅提高产品经济效益.本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木瓜蛋白酶酶解牦牛皮皮胶原纤维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用量2.5%、温度50℃、pH为6、液比15:1及转速500r/min;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L16(45)正交实验法确定了各因素对酶解速率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液比酶用量pH温度转速,最终优化得到的工艺为:酶用量2.5%、温度50℃、pH为6、液比15∶1及转速500r/min.  相似文献   

6.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青海省牦牛骨主要矿物质元素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评价,开拓了科学地进行综合评价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运用一对特异性引物对麦洼牦牛、九龙牦牛的FSHβ基因的5,端侧翼区进行了扩增,应用PCR-SSCP方法对其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麦洼牦牛的FSHβ基因的5,端侧翼区有AA型、AB型和BB型三种基因型,九龙牦牛的FSHβ基因的5,端侧翼区只检测到了AA型、AB型两种基因型.在两种牦牛品系中,AA基因型频率最高,A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群体中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431、0.1411,麦洼牦牛多态性能高,遗传变异大.  相似文献   

8.
肉质性状是畜禽最主要的经济性状.为阐明九龙牦牛(Bos grunniens)肉质的特性,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九龙牦牛(n=107)肉的部分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5岁犊牦牛背最长肌的蛋白质、肌内脂肪(IMF)和肌红蛋白(Mb)含量、剪切力等均显著低于成年牦牛,而这些指标在成年公牦牛与成年母牦牛之间差异不大.不同年龄成年九龙牦牛背最长肌IMF含量接近,提示其IMF沉积受年龄影响相对较小.另外,牦牛背最长肌剪切力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与成年黄牛相比,牦牛背最长肌IMP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熟化后p H下降幅度小.本研究还建立了九龙牦牛肌肉双向电泳方法,为阐明肌肉差异表达蛋白提供了方法.九龙牦牛肉的蛋白质、IMF和Mb含量以及剪切力等与黄牛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牧民家庭自制牦牛酸奶以及牦牛奶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共轭亚油酸的含量.结果显示:牦牛酸奶和牦牛乳中检测到14种主要的脂肪酸,相对比例高的包括豆蔻酸、棕榈酸、油酸和硬脂酸,占总脂肪酸比例的90%以上.牦牛酸奶中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31.7%,共轭亚油酸含量为0.981±0.481mg/g,高于普通牛乳和酸奶.牦牛酸奶与牦牛奶中各种脂肪酸的比例基本接近.提示在酸奶制作过程中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主要分析总结了近五年来牦牛繁殖科学在生殖内分泌调节机制、诱导发情与同期发情、超数排卵、牦牛及牦牛与普通牛体外受精、牦牛与普通牛异种体细胞核移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将这些研究进展应用到牦牛生产中以提高牦牛业的经济效益以及进一步开展牦牛繁殖科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牦牛是我国高原地区的一大珍稀畜种资源.因其生活在高海拔、高寒的特殊环境,所以相比于其他普通畜种,牦牛蛋白产品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和特点.一直以来,蛋白组学相关方法和技术是研究牦牛蛋白及蛋白产品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查阅大量与牦牛蛋白质相关的文献,然后分别从牦牛蛋白组学、牦牛功能蛋白、牦牛蛋白产品这三个方面对目前牦牛蛋白质的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分析、综述并对以后关于牦牛蛋白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动物育种已迈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本文在总结作者近年来对牦牛各种分子遗传标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RFLP、RAPD、AFLP、微卫星DNA、m tDNA等分子遗传标记在牦牛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牦牛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而探讨了牦牛分子育种的理论和实践,以便为今后在牦牛生产中进一步地开展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鲨鱼皮为原料,采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制备胶原蛋白肽水解液,经过喷雾干燥,获得鲨鱼皮胶原蛋白肽干粉.对获得的胶原蛋白肽样品进行成分分析,测定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以及K、Na、Ca、Fe、Cu、Zn、Pb等金属元素的含量,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样品的氨基酸组成,并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为7.08%,应用MALDI-TOF分析胶原蛋白肽分子量的分布,表明我们得到的鲨鱼皮胶原蛋白的水解产物胶原蛋白肽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2~3 ku,为水溶性多肽混合物.研究鲨鱼皮胶原蛋白肽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效应,表明该样品对ACE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4.8 mg/mL.本文还探讨了鲨鱼皮胶原蛋白的吸湿性和保湿性.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猪皮为原料,用蛋白酶水解方法制备胶原蛋白肽.报道了胶原蛋白肽理化指标、氨基酸组成及分子量分布的检测方法和结果,分析了胶原蛋白肽原料选择及制备方法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牦牛和犏牛乳中两种乳清蛋白的含量,采用C18柱建立了检测牦牛乳和犏牛乳中α-乳清蛋白(α-La)和β-乳球蛋白(β-Lg)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试验动物包括放牧全奶麦洼牦牛(n=40)、半奶麦洼牦牛(n=27)和犏牛(n=36),分别从其全乳中制备乳清后,用HPLC方法测定两种乳清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全奶牦牛、半奶牦牛和犏牛乳中α-La平均含量接近,约为0.86 mg/mL;β-Lg含量分别约为7.10 mg/mL、9.64 mg/mL和6.96 mg/mL,在半奶牦牛乳中含量极显著高于全奶牦牛乳和犏牛乳(P<0.01),而在全奶牦牛乳和犏牛乳中的含量接近.β-Lg的色谱图为单峰或双峰,未见明确规律.进一步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牦牛乳和犏牛乳中β-Lg进行基因分型,表明牦牛中均为EE型,犏牛中为AE和BE型,BE型频率为0.694 4.HPLC可以分析牦牛和犏牛乳中α-La和β-Lg含量,但无法对β-Lg进行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冷冻干燥和纳米合成技术,仿生制备出BG-COL-HYA-PS骨修复材料,并利用体外仿生矿化实验、生物组装技术、动物体内植入实验和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及扫描电镜(SEM)、能谱微区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材料分别在模拟体液、培养液中以及体内的生物矿化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等生物分子作为天然细胞外基质,在调控矿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所制备的材料可促进骨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7.
细胞外基质是骨骼肌微环境的重要组成,基质中胶原蛋白的过量表达,会导致骨骼肌纤维化,因此研究miR-18a对于成肌细胞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划痕、组织切片HE染色等方法检测了肌肉损伤修复模型中miR-18a及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在成肌细胞C2C12中过表达miR-18a模拟物后对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细胞迁移和成肌细胞转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iR-18a及胶原蛋白的表达量会响应骨骼肌的损伤修复过程。在成肌细胞中,miR-18a的过表达会抑制胶原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但miR-18a的过表达并不影响成肌细胞的迁移和向骨的转分化。因此miR-18a对于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研究,可以为骨骼肌损伤修复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谈骨论金     
村夫 《天津科技》2002,29(3):53
动物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它由骨芽细胞、骨细胞、骨生长促进因子、神经、血管、I型胶原蛋白、粘多糖等数十种蛋白质和数目众多的矿物质成分构成。体内全部钙的95%、磷的85%、镁的60%以及众多的微量元素存在于骨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立体编织工艺构造人工骨仿生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现人工骨植入体内的有效活化,应用立体编织法制作人工骨的微管结构.以CAD设计人工骨的微结构,用三维立体编织技术将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编织成人工骨微结构支架的负型,为控制人工骨的微管尺寸,在缝线上涂敷Ⅰ型胶原蛋白,在编织物内充填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固化后形成含有微孔结构的人工骨.实验表明,缝线的降解速度高于CPC的降解速度,能够早期在人工骨内部形成相互导通的微管道结构,这不仅有利于骨生长,还可以促进人工骨的活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可望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酶法从乌龟皮中提取胶原蛋白,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检测龟皮胶原蛋白多肽产品分子量的分布,并将龟皮胶原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样品进行液相色谱分析(HPLC),比较其氨基酸成分和含量.SDS-PAGE电泳结果分析表明龟皮胶原为Ⅰ型胶原蛋白,分子量约为288ku.龟皮胶原蛋白中,甘氨酸的含量最高,占总量的24.69%;其次是谷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分别为9.95%、8.08%和9.31%;天冬氨酸、赖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等含量在5.58%~1.28%之间;组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最低,仅占0.79%和0.09%.由于龟皮胶原蛋白的含量高于Ⅰ型胶原蛋白,且与Ⅰ型胶原蛋白的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因此,龟皮胶原蛋白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皮胶原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